APP下载

《思考建筑》感悟

2020-09-10曹诗敏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感知

曹诗敏

摘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建筑的飞速增长使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出现欠缺,面对国内如此浮躁的一个建筑时代,彼得·卒姆托的思想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他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笔者通过研读彼得·卒姆托的作品,发现其书中建筑真实性以及建筑与场所联系的表现,认为他的建筑通过对于材质本身诗意的建造,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赋予建筑情感和生命力的同时也会带领我们感知一段回忆,让我们也觉察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关键词:思考建筑;卒姆托;本質;感知

Thinking是动态的,它表明了不断接近的思考过程,同时,大师瞑目思索的场景也浮现于眼前。Thinking architecture是一本反映卒姆托建筑思想与设计方法的小册子,书册内部精心挑选的简洁、诱人、富有质感的照片似乎也暗示着他的建筑思想。卒姆托语言简练,文辞优美,他的建筑也常常表现出诗意。

一、建筑的真实性

擅长平静沉思创作的美国著名抒情诗人沃伦斯·史蒂芬斯将真实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他的诗不是抱怨、惊恐、彷徨,而是寻找企图任何时候都可能的融洽与协调。卒姆托的想法正与之类似,他关注的是建造的事实,是建筑的本质:建筑师采用真实自然的材料——石、木材、钢、纤维等来筑造他的房子,而建筑也是为了反映脚在地板上的旋律、为了工作的专注、为了睡梦的深沉。他关注材料之间和谐并期待它们在建筑中熠熠生辉;他在橡木中加入一些赛茵那石,然后加一些别的材料如39克的白银、反光玻璃的表面,每一种材料的构成都产生出独特的魅力;他关注空间中的声响,关注房间的温度,关注材料的特性,关注建筑的尺度。

在卒姆托看来,一旦我们认清了它的组合顺序、语句规律,我们便会失去欣赏的热情与好奇。因为“美存在于观者的眼中”,建筑也就索然无味,只剩下是否实用的问题了。在我看来,与卒姆托相悖的应该得算上解构主义了。比如库柏·辛门布劳设计的UFA戏院,它盖在最繁华的市中心,如小丑般兀立在四周严整干净的建筑物中,各个面看起来都像把利剑。可是建筑形式与文化息息相关,那些建筑充分反映着时代精神:混乱、对比、分裂、跳跃。也许每个表面严肃保守的人,都有一颗疯狂、分裂的心,只是没人敢承认罢了,这些建筑便把这种心理表现了出来。

在我看来,卒姆托坚信建筑是为了实用,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自由艺术,他的主张无疑是有价值的。其实,建筑不是须要某种特定形式的问题,而是每一个建筑都要为了特定的用途,在特定的地方,在特定的社会而建。因此,把自由女神挖空了做成建筑,或者在建筑上加毫无作用的装饰是无聊而愚蠢的。卒姆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是时代的反抗者,他想让建筑掀起一次反抗,抵制无用的形式和意义。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在入门阶段果断摈弃那些浮华的念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建筑与场所(places)的联系

瑞士文化丰富多元,并包含大量来自都市的喧嚣文化,而卒姆托则安静地沉浸在阿尔卑斯山脉里,一位六十八岁的建筑师,有着十多年历史建筑保护的经验,因此他对建筑历史与现代生活的平衡别有一番体会。在巴塞尔集合住宅的“场所”中,缓慢上升的大坡与室外大厅结合,形成一种社会交往空间的场景,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安静地打量着外部的世界。而私密生活部分背对着山坡,可用来独自欣赏远方的美景,场所、实用、形式应彼此结合一致,互相照应,无法分割。

卒姆托对建筑的场所十分看重,的确,场所的特征将影响到建筑的选址、选材甚至形式,建筑若被造在合适的地方,它的材料便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结构也能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诗意:切尔美术馆连廊让人感受到日式风情、瓦尔斯温泉浴场令人体会到土耳其宗教般的洗浴乐趣、罗马古遗址保护让人体验到古罗马的建筑空间。但我不得不说,他不断追寻与历史的场所的统一也让他作品的独创性大打折扣。

三、对美的理解

美的形式无处不在,在绘画中、文学中、音乐中、或是普通用具中,建筑师们都想创造出美,卒姆托对美的内核也作了一定的阐述。如同“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些让我们感动的建筑往往都是多面的,不同的角度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经历各异的人们心中也能激起不同的情感,卒姆特也认为建筑师应该不参与评论,让观者顺着他的设计路线去细细感悟、联想,这样开放建筑的丰富性便能体现出来了。

另外,卒姆托明确地指出了美的内核即是:浓缩的本质。这然我想到一句话:”The important things are always simple;The simple things are always hard.”简单的建筑若能包含万千,自然是高屋建瓴了。卒姆托的建筑常常震撼人心的简洁,在欣赏了他大部分作品后,我惊讶地发现他的作品几乎都能简化到基本的几何体,利用有限的信息传达无穷的意味。布雷根茨的新美术馆便是卒姆托设计充满最前卫的极简风格的建筑,壁体与地板是清一色的混凝土,天花板全由毛玻璃拼成。没有装饰,没有变化。这种设计风格将精简发挥到极致,让我想到佛教禅宗的“静思”,静思就是无为,无为能消除一个人的紧张感。无为的思想为价值观带来革命,卒姆托浓缩简单的设计风格也在时代的尖端大放异彩。正如同创作简练的诗歌,卒姆特也爱将实物收集起来并将之浓缩,他拒绝添加从各处带来的新事物,也不弱化已有的事物,他反感那些繁冗复杂、“唠唠叨叨”的建筑,并极尽所能地把握住构成建筑的元素,浓缩历史与天空、自然与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尽力把建筑物精准地设计出来,使其适用于场所和功能,去掉干扰性的装饰,重新创造需要的事物。

卒姆托和很多大师对建筑美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话说回来,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是从人的主观感受出发,通过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的解释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便我们用上许多美妙的手段:色彩理论、和声、黄金分割等等,也不能保证就能产生充满魅力的美的整体。正因为对美的判断来源与经验,因此很多设计风格与思想上完全不同的大师,即便还有年龄的隔阂,我们也能强烈地感觉到他们之间存在共同的东西,这便是成为建筑大师的“基本素质”。比如卒姆托的文字不多,语调简单,但他的宁静、淡泊、自然、含蓄、隽永,与东方文化相融相通。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应培养广泛的兴趣,不拘泥于一种知识,在观察、学习、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

结语

从网上查卒姆托的资料会发现很多人强调“他的作品以简洁、独特、精致、尽善尽美的追求而闻名。”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者至上主义的文化时代里,他仍能偏居于阿尔卑斯山脉,以一种缓慢的步调,用一种仍然与自然万物发生关系的步调来证明另一种价值,他的执着与坚持让我们深深感动,让我在世俗的社会中学会了安静地感知、冥想。对待设计卒姆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这里只是他的一小部分思想,《思考建筑》里还有很多他对其他方面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不忘初心,不忘本,追求真实是我们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刘洋.美存在于观者的眼中——由《思考建筑》解读彼得·卒姆托的建筑观[J].建筑技艺,2012(02):40-42.

[2]彼得·卒姆托著.思考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曲鑫鑫.追本溯源——卒姆托的《思考建筑》读后感[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5):82-83.

[4]周聪.彼得·卒姆托建筑材料的使用特征探析[D].深圳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感知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教学系统设计探究
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学习过程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途径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研究
公共日语教学中认知理论的运用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找准切入点,教活阅读课文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