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领导活动报道念好“三字经”

2020-09-10廖致涓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字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其中对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近年来,各媒体积极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出现许多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作品。本文主要阐述党报新闻工作者在改进领导活动报道中探索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念好“准、稳、活”三字经,进一步提升领导活动报道质量和报道效应。

关键词:领导活动报道;“三字经”;报道质量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172-02

近年来,中央提出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为新闻单位推进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既是在版面、时段安排上的“减负”,又是在提高宣传报道质量方面的“增压”。[1]各新闻单位都在探索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按照“三贴近”要求,坚持开展“走转改”活动,抓住改革契机提高宣传报道质量。笔者认为,新闻采编人员要增强新闻意识,对领导活动报道要念好“准、稳、活”三字经,写出更具新闻性、亲民性、多样性的领导活动报道。

一、念好“准”字经

“准”,就是准确,是新闻报道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做领导报道的最基本要求。美国著名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新闻记者》一书中说新闻“准确性高于一切”。[2]笔者认为,新闻准确性的“准”有两层含义:一是思想要准,二是表述要准。

(一)思想要准

这里的“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心思想,就是一篇报道的主题和灵魂。报道抓不住主题、抓不住灵魂,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二是领导思想,就是领导的观点和意图。报道一定要准确传递领导的思想观点和领导意图。通过报道要达到什么社会效果也是领导关心的问题。要做到“思想准”,在采访的时候就要揣着这样的问题:领导这次调研、开会,主要目的是什么,最想说的是什么。写稿的时候,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并且要在标题和导语中体现出来。接下来的正文就要围绕中心思想来展开写。这样主题明确的报道才能让领导满意,让读者准确地领会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精神。例如,江北区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江北报》记者拟稿时的主标题是《让江北成为各类企业成长的沃土》,稿件拿去领导审核时,领导把标题改为《让江北成为各类企业茁壮成长的沃土》。虽然只加了“茁壮”两个字,但更能表达领导在讲话中的观点和思想。

(二)表述要准

新闻的准确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准确和文字内容表述的准确来体现的。内容表述要准,就要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在行文时既要做到文字简练准确,又要表达清楚明白,恰如其分。如何做到内容表述准确?笔者认为要注意三点:一是遵循固定用法,避免“硬伤”。比如领导的名字、职务、排序,会议的名称,调研的地点等都是固定用法,没有发挥和编辑的余地。如果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就会有出政治错误的风险。比如错误的提法“区政法委”“区人大主任”,准确提法是“区委政法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二是用词准确,不用模糊词、有歧义的词语来描写新闻事实。比如有记者喜欢用“日前”“最近”“差不多”“大概”等模糊词来表述时间和程度,在新闻表述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写明具体时间和准确数据。三是尊重新闻事实,避免“软伤”。有记者在写新闻事实中喜欢说空话、大话和绝话,用夸张的语言来表达描写,比如成效明显,群众“拍手称快、竖起大拇指、奔走相告”,这样不准确的写法会令读者反感。

二、念好“稳”字经

做时政报道,特别是领导报道,“稳”字当头。“稳”就是记者头上的紧箍咒和身上的镣铐。

如何“稳”?笔者认为要注意三点:一是与中央看齐、对标对表。领导讲话的提法、表达的思想一定要与中央、上级部门一致,决不能背道而驰。记者一定要学习和熟悉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决不能在写领导稿件中开黄腔、说白话,不然会犯政治错误。同时,有些部门领导在发言中表达不准确,记者在报道时就要把领导的发言写准确。二是认真选用领导的讲话。领导在台上讲的话,有些话在台上可以讲,但在新闻报道里不能直接引用,甚至有些话根本不能报道出来。记者就要稳妥地判断和取舍领导讲话。三是注意平衡。一个活动有多个领导讲话,就要注意平衡前后排序、文字篇幅多少。比如,在一篇报道中,如果要写某部门、某领导讲话发言,就要考虑哪个领导讲话发言要写入报道,哪个领导的讲话不必写进报道,还要考虑谁的讲话最重要写在前面,谁的講话排在后写。如果出现政协和人大机关的同级领导,报道篇幅上就要大体平衡相当。

三、念好“活”字经

“鲜活”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把“鲜活”运用到领导活动报道中,可以写出领导鲜明的个性和亲民性。所以,许多领导都希望记者在调研报道中要写出现场感、写得生动鲜活。同时,改进宣传报道模式,让“死板”“八股文”的领导活动报道变成能传递有用信息的报道,可以满足读者对“鲜活”新闻的需求。

如何写“活”领导调研报道?一是用心用情。记者要用心用情体会领导的调研活动,调动“五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用心感受一切与调研主题相关的事物,并认真记录下来。可以借助相机、手机拍下领导所到的地方以及细节,运用录音笔录下对话,以备写稿时能身临其境地再现活动场景,这样有助于写活报道。二是注重细节、具体细节。不仅要对领导的言、行进行细节描写,还要具体到领导身边的人、周围的景和当天的天气。比如领导现场看到红色的东西,是浅红还是深红?记者都要留意清楚,并具体写明。领导看到一条新修的路,是水泥路还是沥青路,报道中也要写具体。再如,2019年3月8日《江北报》刊发的《我区举行2019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报道中的片段:“栋梁河水流淙淙,岸边初绿新绽,景色怡人。上午9点30分许,李维超、代小红来到植树点,手拿铁锹,铲土、扶苗、填坑、踩实……和大家一起种下一株株桃树、李树、含笑等树苗。”第一句话文采优美,写“活”了季节和植树的环境。然后用“来到植树点,拿铁锹,铲土、扶苗、填坑、踩实”6个动宾词组把领导植树的全过程展现出来,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植树的现场。记者还注意到了细节,具体种的什么树——“种下一株株桃树、李树、含笑等树苗”。这是记者借鉴了新华社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的现场描写方式。三是多用动词。动词本身是动感的,是具体的,而且是客观的。动词运用得恰如其分,其报道的鲜活就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人民日报》报道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片段:习近平步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正在劳作的村民们围拢过来,习近平向他们了解黄花的田间管理、市场价格、产品销路等。“步入”“察看”“围拢”“了解”,短短两句话,用4个动词就把总书记亲民的情怀展现了出来。

四、结语

领导活动报道是党报新闻工作者必写的重点报道内容,也是新闻工作者一直探索追求的目标:追求更好的领导报道方式。这种传统的“官样文章”要做到让领导满意,又要让读者满足对信息的需求,改进领导活动报道还任重道远。念好“准、稳、活”三字经,把握好准确、稳妥、适度及鲜活的报道要求,写出个性鲜明、多样性的领导活动报道。这个“三字经”是笔者工作的体会,是笔者探索的一种报道方式,还不尽完善,仅供新闻从业者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秉银.如何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J].青年记者,2014(09Z):65.

[2] 张艳黎.新闻报道以准确性为第一[J].新闻爱好者(上),2011(9):80.

作者简介:廖致涓(1973—),女,重庆丰都人,本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业务。

猜你喜欢

三字经
《三字经》童蒙教育思想刍议
腹有诗书气自华
备考“三字经”
浅谈《三字经》的教育价值
朗朗韵味话经典
小学语文教学“三字经”
请进《三字经》 打造“善”班级
我的“三字经”不管用了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