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化教学实践探究

2020-09-10戴淑玲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情景教学道德与法治

戴淑玲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认识生活,形成一种特殊的思想和感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教学事半功倍?笔者认为,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行生活情景化教学,将看似枯燥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外化为各类形象元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学习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上实行生活情境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生活;学以致用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以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交通》时,我设计了问题情境导入。师:大家都喜欢吃荔枝吧?生:是的。師:唐朝有一位皇后也喜欢吃荔枝。而当时这种荔枝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的广西一带。同学们知道唐朝的首都在现在的哪里吗?生:陕西西安。师:对。那你们知道从广西到西安有多远吗?按当时的交通条件需要走多少天吗?这样通过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广西到西安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思考,知道了从广西到西安,即使是当时最快的马匹,也需要好几天,而现在坐火车可以几小时就到了,坐飞机更快,从而让学生对日新月异的交通感触更深。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愿学、乐学。又如在教学《迎接美好未来》一课时,我先以《梦想》这首歌词创设材料情境导入,让学生朗诵“梦想,犹如一阵风,吹向未来;梦想,犹如一艘船,飘向远方;梦想,犹如一盏灯,点亮明天”进入材料的情境,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人类有了梦想和追求,才会有今天、明天和未来。那么,我们的“未来”是怎样的呢?这样通过创设“未来”这个情境,让学生理解未来,畅想未来,从而懂得:只有用智慧和勤劳,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优化目标,贴近生活

为优化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效果,教师还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解构和优化,使之更加契合生活实际。一方面,目标的设置要具有阶段性,要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入手,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要从社会道德及价值观的视角出发,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作为终极指向。比如《从一滴水说起》,我便将目标细化为三个步骤:①意识到水的重要性;②感知我国水资源的稀缺和不平衡状况;③培养自身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良好意识。三个目标循序渐进,其中首个目标便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以其随时能够遇到和感受到的真实情境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而第三个目标则是本堂课的根本目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曾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可期达到的目标。换言之,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蹴而就的教学形式并不符合其思考和认知的状态,合理解构和设置目标,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信投入到课堂,走进学习情境之中。

三、创新方法,优化结构

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对课堂结构的优化,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意识。比如在涉及“中国水资源严重不足”部分的教学时,笔者采用了“先提问-后观看-讨论”的教学方式。首先,在不公布具体资料的情况下,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观看,去聆听:“你看到了什么?”“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是什么导致了你所看到的这一切?”

之后,笔者采用画外音配乐朗读古诗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观看干旱的土地、常年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小朋友的生活状态、因为缺水而枯竭的河沟等图片(或影像),一边带着问题思考,思考的同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所想,而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意见,交流答案,让学生在小组对话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想法,启迪思维。

四、学以致用,巩固成效

学生如果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即用在情境中所学到的知识,去思考解决类似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对所掌握的情境进行归纳、整合,从而形成解决同类情境的有效方法,学以致用。如在学习《失败怕什么》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失败”的调查活动,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通过实践反思,让学生懂得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畏惧、不气馁,保持积极乐观情绪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结论:面向生活,关注情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化实施的重中之重。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生活情境化教学的运用无疑可以帮助我们点燃学生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和向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需要教师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设置有趣的、与生活相关联的有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存在,培养丰富的情感,促进自身思想的成长。当然,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教师对情境的选择要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与“生”同行,以学生发展为指向进行情境选择和实施,方能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琴.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9,(1).112-113.

[2]林钦耀.基于儿童立场渗透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新教师,2019,(5).67-68.

[3]杨广祥.试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 的公民教育实践[J].中小学班主任,2017,(4).55-57.

[4]张剑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8).

[5]周颖.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读写算,2019(33):135.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香港路小学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情景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有效创设“情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