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治疗在功能性便秘中的研究进展

2020-09-10侯鹏波李玲赵祥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腹式功能性

侯鹏波 李玲 赵祥虎

【摘要】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现代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伴随物理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治疗技术不断应用于功能性便秘中,本文针对物理治疗在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物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2

[Abstract]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encoutered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odern patients.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changes in people’s lifestyle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technology, physical therapy technology is continuously applied to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therapy i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to provide new treatment ideas for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Physical therapy

功能性便秘(FC)是由于胃肠动力障碍或胃肠菌落紊乱而引起的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科非器质性的胃肠系统紊乱,临床上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粪便坚硬或不完全排便等为特点,且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并不符合肠易激综合症的标准[1]。尽管功能性便秘不会引起死亡,但长期便秘不仅会导致其他系统的疾病、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相对于手术和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安全、经济、有效、副作用少、可接受性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4-6]。但是,随着物理疗法的不断发展,在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更新中,现就物理治疗在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1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概述

1.1病因及发病机制 FC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原发性因素主要以盆底肌群协调障碍、肛门内括约肌功能障碍、腹肌无力、生理性括约肌障碍、肠道的神经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直肠前突等为主,继发性因素为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心理精神因素、环境、年龄、运动习惯、睡眠状况、文化程度等[7]。

FC的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的研究认为可能与激素神经递质(如NO、5-HT、乙酰胆碱等)、Cajal间质细胞(ICC)分布与功能异常、肠神经系统病变等有关[8]。胃肠道平滑肌慢波的起搏和传导者是ICC,其在胃肠道平滑肌和神经元之间起介导作用[9]。

FC的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依据罗马III诊断标准[10],FC需要排它性的诊断,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1]:①必须包括下面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1/4的时间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抠等);>1/4的时间排便为硬便或块状便;>1/4的时间排便有不尽感;>1/4的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1/4的时间排便感到费力;每周排便不超过2次。②如不使用泻药,少见松散便。③没有充分的理由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依据其病理生理学机制,FC分为4个类型:①慢传输型(STC):STC是FC的常见类型,由结肠动力障碍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少,便意不明显,粪质干硬,伴腹胀感;②排便障碍型便秘(FDD):此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主要由于排便过程中腹肌、盆底肌、肛门括约肌不能有效协调运动,致粪便排出受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坠胀感;③混合型便秘:兼有上述两型的特点;④正常传输型便秘(NTC):多见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C-C)。

2 功能性便秘的物理治療

2.1功能性便秘的物理因子治疗

2.1.1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源于1974年,因其具有无副反应、安全、无创等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生物反馈的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使用专门的设备放大人体细小的生理信息,把它变成易于识别的屏幕信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不断重复协调训练腹部和排便肌群的运动,建立正常肌电活动,生理反应得到调整,使排便反馈通路得以重建,从而达到治疗FC的目的[12]。

虽然生物反馈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已有多篇研究报道其临床疗效。王少萍[13]治疗150例FC患者,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并进行了3个月、6个月的回访,治疗效果均有效,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疗法在FC患者中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宋玉磊等[14]研究表明可改善患者FC临床症状的同时缓解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2.1.2反馈式呼吸电刺激(respiratoryelectricalstimulationtraining, REST)是一部结合腹式呼吸声光信号反馈与膈神经、腹肌电刺激的治疗仪器,其工作原理为电刺激膈肌和腹肌,同时对患者进行呼吸节律和腹式呼吸训练的调节。患者可视化腹部舒缩曲线,调节呼吸节律。次仪器将电刺激与腹式呼吸反馈结合起来,呼气相发出“呼”的提示音,吸气相发出“吸”的提示音。叶韵怡等[15]在呼吸电刺激的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疗法,协调盆腹动力学,改善FC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最终提高FC患者的生活质量。

2.1.3经颅磁刺激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 TMS)是一种体外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目前在各种疾病康复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改善情绪障碍。运用TMS调控FC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减轻抑郁、焦虑状态,有利于FC的治疗。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脑-肠轴功能紊乱在功能性胃肠疾病中起重要作用[16]。李雪静等[17]对28例FC患者分两组分别进行经颅磁联合电针治疗与假经颅磁联合电针治疗,4周后结果表明经颅磁联合电针治疗显著改善F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

2.1.4经颅微电流刺激(cranialelectrotherapystimulation,CES)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物理治疗技术。其工作原理为放在耳垂上的耳夹电极产生微弱的电流来刺激大脑,从而改善脑电波,调节应激激素和分泌大脑神经递质,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18]。

2.2功能性便秘的运动疗法

2.2.1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降低交感神经的敏感性,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加强身体副交感神经的张力,促进胃肠蠕动,从而减少直肠肛门的紧张程度, 达到缓解便秘的目的。马艳会[19]等对 FC 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联合腹式呼吸训练与单纯生物反馈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腹式呼吸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生物反馈的训练效果。

2.2.2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neuromuscularstabilization, DNS)是依据人体发育学和姿势运动控制系统的发育过程而衍生出的一种新的康复方法。DNS 强调人体感觉与运动相结合,关节功能共轴性和矢状面稳定的重要性, 通过调整呼吸模式来改善运动表现、核心稳定功能、异常步态、平衡功能等障碍[20]。杨宽女等[21]运用 DNS 技术对 FC 患者进行前瞻性的治疗,结果显示DNS 技术有助于改善 FC 患者的排便功能。

2.2.3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刚柔相济,防身,增强体质的特点,同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疏通经络血管、改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功效[22]。周勇等[23]研究24式太极拳对FC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发现太极拳对FC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FC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物理治疗具有其经济、有效、易于接受、副作用少等优势,已被临床普遍接受,但随着物理技术的发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临床工作者应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为患者降低风险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晔, 王宝, 于普林, 等.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9)[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 38(12): 1322-1328.

[2] 王冬冬, 吴相柏. 功能性便秘的诊治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24): 3016-3022.

[3] Ranasinghe N, Devanarayana N M, Benninga M A, et al.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olescents with constipation[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17, 102(3): 268-273.

[4] 李娟, 陈银芸, 陈钢, 等. 生物反馈联合精神心理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 26(3): 141-144.

[5] Gong B Y, Ma H M, Zang X Y, et al. Efficacy of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J]. 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2016, 22(3): 497.

[6] 周勇, 梁磊, 李虹, 等. 24式太极拳锻炼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康复影响[J]. 辽宁体育科技, 2015, (2): 52-54, 58.

[7] 張虹, 刘保延.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研究[J]. 河南中医, 2014, 34(7): 1423-1426.

[8] 王振华, 丁良, 梁婧, 等. Cajal间质细胞在慢性传输型便秘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 2015, 31(1): 164-166.

[9] Gamage P P K M, Patel B A, Yeoman M S, et al. Interstitial cell network volume is reduced in the terminal bowel of ageing mice[J].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2018, 22(10): 5160-5164.

[10] 张丹, 夏志伟. 功能性便秘的罗马III标准[J]. 中国医刊, 2008, 43(12): 63-64.

[11] 王冬冬, 吴相柏. 功能性便秘的诊治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24): 3016-3022.

[12] 陈会林, 王启, 陈宏美. 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便秘188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 19(2): 177-179.

[13] 王少萍, 刘欢欢, 许晨耘. EMG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远期疗效及护理对策[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 22(19): 2804-2808.

[14] 宋玉磊, 林征, 林琳, 等. 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6): 485-487.

[15] 叶韵怡, 张鸣生, 梁桂英, 等. 呼吸电刺激训练改善膈肌和腹肌功能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7, 35(6): 691-694.

[16] Spaziani R, Bayati A, Redmond K, et al. Vagal dysfunction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ssessed by rectal distension and baroreceptor sensitivity[J]. Neurogastroenterology&;Motility, 2008, 20(4): 336-342.

[17] 李雪静, 喻巍, 苏晶, 等. 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97): 64-66.

[18] Nardone R, Höller Y, Leis S, et al.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 review[J]. J Spinal Cord Med, 2014, 37(1): 19-31.

[19] 马艳会, 寇毅, 蒋玉兰, 等. 生物反馈联合腹式呼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34): 44-46.

[20] Davidek P, Andel R, Kobesova A. Influence of 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 approach on maximum kayak paddling force[J]. J Human Kinet, 2018, 61(1): 15-27.

[21] 楊宽女, 胡金娜, 李建华, 等.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胸腹联合呼吸控制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疗效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9, 28(06): 12-16.

[22] 贺锁平. 太极拳练习对慢性下腰痛患者肌肉工作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D].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2013.

[23] 周勇, 梁磊, 李虹, 等. 24式太极拳锻炼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康复影响[J]. 辽宁体育科技, 2015, 37(02): 52-54+58.

通信作者:赵祥虎,E-mail:zhaoxianghu81@126.com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腹式功能性
电神经肌肉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阴道口闭合不全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腹式呼吸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产后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