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效果评价
2020-09-10张叶云
张叶云
【摘要】目的:观察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让其接受生化检验的实际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为分析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体检后健康的86人作为参照组,所有对象都需要接受生化检验,对两组对象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与算氨基转移酶等指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对象,但是总蛋白与白蛋白、胆碱酯酶指标低于参照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让其接受生化检验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生化检验;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2
在临床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当中,肝硬化患者十分常见,这是一种肝脏弥漫性损伤疾病,与一种或者多种疾病长期性、反复性刺激有一定关系[1]。肝硬化患者的假小叶等肝脏组织会出现明显的弥漫性纤维化情况,患者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且患者病情可能演变为癌症等[2]。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在患病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在确诊的时候,病情已经发展至晚期阶段,一些患者可能已经发展为肝癌[3-4]。对于肝硬化患者,进行科学、及时的早期诊断对于后续治疗和恢复十分关键,基于这一背景,我院在肝硬化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当中选择8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分析组对象,再从相同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86名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本次研究的内容符合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要求,且征得所有研究对象的同意。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②一般资料完整;③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入组。将如下对象排除在外:①精神功能障碍对象;②认知功能损伤对象;③其它类型肝脏疾病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中途退出研究;⑥临床资料不完整;⑦无法进行语言沟通的对象。参照组对象当中男性为45人,女性41人,年龄39~71岁;分析组患者当中男性46例,女性对象40例,年龄41~7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对象入院后都需要接受生化检验,并且在接受生化检验前12 h开始禁饮、禁食,护士需要在检查对象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抽血,没人抽取5mL静脉血液作为样本,将其置入无菌试管。在采集血样之后,护士需要将其及时送至检验科。检验人员需要将血样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每分钟3000r,进行4 min离心后,对血样的血清进行分离,之后进行生化检验,对数据进行记录。在结果出来之后,检验人员需要及时将数据反馈给临床医生,医生需要对检验指标进行分析,以判断患者病情。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接受不同项目生化检验后的相应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等多项指标,并进行浅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的数据代入SPSS2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_x±s)接受独立样本t值验算,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分析组对象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大多数指标都要明显高于参照组,但是,分析组的白蛋白、总蛋白与胆碱酯酶水平要明显低于参照组,详见下表1。
3 讨论
肝硬化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且随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有肝硬化的患者数量出现明显增多,绝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患者中男性占比要高于女性[5]。肝硬化患者患病的主要是肝脏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且反复刺激会造成肝脏细胞受到损伤,进而出现肝脏变硬、变形等,形成肝硬化[6]。针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血常规检验、CT检查、内镜检查等,其中,内镜检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虽然已是可以通过内镜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但是,患者创伤相对较大,且准确度存在局限,这就需要医生为患者选择更为有效、准确的诊断方法。
生化检验是一种科学的诊断方式,主要是对患者血液血清当中的脂类、蛋白质以及各种离子等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诊断,从而获得患者的相应生理指标。我院针对健康人与肝硬化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蛋白与白蛋白等多项指标进行生化检验,可以看出,患有肝硬化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但是,肝硬化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与胆碱酯酶要明显低于健康对象。谷丙转氨酶是人体肝脏细胞受到损伤后,释放到血液当中的一种酶,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肝脏部位,该指标是肝脏损伤的一种特征明显的指标,如果人体肝脏细胞出现损伤,谷丙转氨酶指标的水平就会出现升高,且肝硬化患者的这一指标也会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是一种人体肝脏损伤后释放的酶成分,这一成分在肝脏当中的占比最高,对于各种类型肝脏疾病的诊断都较为关键,肝硬化诊断也不例外。胆碱酯酶这是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关键功能指标,在临床检验当中,胆碱酯酶指标主要是用于评估患者肝脏疾病发展程度的指导指标。一般来讲,人体肝脏细胞受到损伤之后,蛋白质合成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总蛋白与白蛋白指标水平下降,这也与此次研究中肝硬化患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低相一致。此外,γ谷氨酰转肽酶指标来自于人体肝脏,与肝脏的炎性反应、纤维化反应等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且这一指标的活动性与肝脏疾病的发展程度存在较为强烈的一致性,可以被用于肝脏疾病程度、肝脏疾病的分级与分期等观察。
在此次研究中,患有肝硬化的患者以及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都接受生化檢验。在对比相关数据之后,可看出两组对象接受检验后的主要指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这一结果可看出,生化检验项目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存在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
对于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在其临床诊断中,针对多项生化检验项目进行分析较为关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 刘彩红. 对生化检验项目用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 9(01): 93-94.
[2] 刘彬, 高克仁.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02): 128-128.
[3] 洪智海. 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35): 92-92.
[4] 张洪英, 刘海芳.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及效果评价[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25): 194+198.
[5] 代启波.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生化检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04): 97-97.
[6] 王月莉, 赵英杰.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效果探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 32(12):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