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2020-09-10杨秀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4期
关键词:黄体酮

杨秀萍

【摘要】目的:评价三种黄体酮剂型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效果与药物经济学差异。方法:12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平均分配成三组接受治疗:胶囊组、凝胶组、栓剂组分别使用三种相应的黄体酮剂型治疗,评价效果与药物成本。结果:治疗后栓剂组疗效及症状改善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成本-效果比比较:凝胶组>胶囊组>栓剂组。结论:黄体酮栓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获得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关键词】黄体酮;功能性子宫出血;药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2

功能性子宫出血指的是受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所致、非生殖器器官自身器质性病灶或全身疾病多而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大多是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主要是月经量变多、经期延长、子宫不规则出血等,更甚者有贫血、继发感染或腺癌的表现,甚至需要子宫切除。黄体酮是临床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性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实践应用中我们发现,不同剂型黄体酮的使用不仅在疗效上有所差异、也存在着费用的较大差异。本文就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主要对3种黄体酮剂型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病例资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 12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收治于2017年2月~2020年2月。入组符合条件:①与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相符合[1];②近6个月并无疾病相关治疗史。排除标准:①并发肝、肾、心等重要系统疾病;②有生殖系统手术史或生殖系统感染史。以平均分配原则进入三组:胶囊组病例40例,年龄上限值55岁、下限值16岁,平均35.7±2.4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2个月,平均2.2±0.6年;凝胶组病例40例,年龄上限值53岁、下限值18岁,平均34.1±2.3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平均1.7±0.5年;栓剂组病例40例,年龄上限值51岁、下限值20岁,平均33.8±2.2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6个月,平均2.5±0.8年。三组间基线资料已明确有可比性(P>0.05)。

1.2用药方案 三组患者于月经期第5天,均口服戊酸雌二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397,单价1.7元/粒),2mg/d,于每晚服用,持续21天。另外,三组患者再各自相应用药。

1.2.1胶囊组 使用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02规格50mg/粒,单价2.44元/粒)治疗,在口服戊酸雌二醇的第11天起添加使用,口服,每天用药2次(早、晚各1次)、每次200mg(4粒),持续使用10d;严格按照医嘱序贯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

1.2.2凝胶组 使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Fleet Laboratoires Ltd,商品名:雪诺同,规格8%(90mg)/支,单价79.93元/支]治疗,在每次月经的第15d、17d、19d、21d、23d、25d阴道给药,每天1次,每次1支,治疗3个月经周期。

1.2.3栓剂组 使用黄体酮栓(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328,规格25mg/粒,单价4.14元/粒)治疗,经阴道给药,分别在月经的第15d、17d、19d、21d、23d和25d时使用,每天2次,每次1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评价效果

1.3.1评价临床效果 对三组患者子宫出血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与促卵泡生成素指标,记录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2评价药物经济学 药物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后两者因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本次研究仅针对直接成本做研究,成本-效果比代表单位效果所花费成本[2]。患者费用成本=例数×药片价格/片×药片数量/d×用药天数。

1.3.3临床效果评价[3] ①治愈:治疗后患者月经期、月经量恢复正常,无阴道不规则出血表现;②显效:治疗后阴道有少量出血,但出血量较治疗前少1/3,时间少于5d;③有效:较治疗前患者出血量减少1/2,时间少于7d;④无效:较之于治疗前未见有何变化。

1.4统计学 统计学工具使用SPSS25.0,计量数值使用t方法检验,表示为(_x±s)的形式;计数数值使用χ2方法检验,表示为[n(%)]的形式。P值<0.05代表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三组患者疾病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三组症状表现无差异(P>0.05),治疗后栓剂组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改善均要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三组临床疗效 胶囊组患者治愈20例(50.0%)、显效8例(20.0%)、有效6例(15.0%)、无效6例(15.0%),治疗总有效率85.0%(34/40)。凝胶组患者治愈21例(52.5%)、显效9例(22.5%)、有效6例(15.0%)、无效4例(10.0%),治疗总有效率90.0%(36/40)。栓剂组患者治愈32例(80.0%)、显效4例(10.0%)、有效3例(7.5%)、无效1例(2.5%),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性较大(χ2=3.803,P<0.05)。

2.3比较三组成本-效果分析 胶囊组成本=(40×2.44×8×30)/40=585.6元,治疗效果85.0%,成本-效果比6.89。凝胶组成本=(40×79.93×1×18)/40=1438.74元,治疗效果90.0%,成本-效果比15.99。栓剂组成本=(40×4.14×2×18)/40=149.04元,治疗效果97.5%,成本-效果比1.53。三组成本比较:凝胶组>胶囊组>栓剂组,三组成本-效果比比较:凝胶组>胶囊组>栓剂组。

3 讨论

功能性出血不仅会延长患者月经周期、增多经血量,严重时更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加强临床治疗意义重大。通过临床用药方案的合理选择,是实现以最优性价比、获得最高疗效的关键。

黄体酮是临床常用性激素,通过促使增生期内膜的蜕膜羊变,停药后转化成分泌期內膜,发挥止血功效、调节月经周期,阻滞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在各种常用剂型中:黄体酮胶囊以口服进入机体,有利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率,但口服用药有肝脏首过效应,大大降低体内孕激素有效浓度;黄体酮凝胶则通过阴道直接进入子宫,吸收更彻底、药效保持更久,但价格较贵;黄体酮栓剂经阴道黏膜后可迅速吸收,使用后2~6h便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药效确切,而且价格实惠。

本文试验也有证实,栓剂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优于其他两组,且症状改善幅度更大。从药物经济学方面来看,栓剂组成本-效果比最低,综合考量来看,是最经济且有效的用药选择。

综上所述,在胶囊、凝胶和栓剂三种黄体酮剂型中,使用黄体酮栓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获得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44(3): 234-236.

[2] 苏丽娟, 李艳文. 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研究[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31): 92-93.

[3] 丁楚梅. 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14): 66-66.

猜你喜欢

黄体酮
三种食物补充黄体酮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低剂量黄体酮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黄体酮是防早期流产的“灵丹妙药”吗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黄体酮并非保胎“灵丹妙药”
认清黄体酮的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