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体育课程多维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
2020-09-10邓光华兰林梁敏
邓光华 兰林 梁敏
摘要:体育学习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决定着体育课程方向和引领,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在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将发展性评价改革作为切入点,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塑造健全人格。通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及评价体系的综合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体育课程;评价;实践;研究
习近平同志强调:“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016年9月,锦江区全面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学随着校“一校一品”及“体育艺术2+1”的深入推行,原有的评价体系已无法满足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成师附小”)在体育评价改革实践中,将发展性评价作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淡化甄别和选拔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策略,将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拓展到培养学生健康行为、提升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一、篮球达级绶带制,实现运动技能分层评价
篮球是我校的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全体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篮球,每周至少一节篮球课。在探索体育评价改革实践中,我们创新性地开发制定了《篮球达级绶带制》,教师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国家规定篮球教学内容,制定了1-6年级篮球学习的具体目标和篮球考级考核细则。即各年级学生通过篮球学习后,每学年第二学期可自主申请篮球达级考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从本年级水平开考,也可以跨年级越级申报考核。如果考核成绩通过,就发给色彩不同的腕带证明其篮球水平,一至六年级腕带颜色分别为黄、红、兰、绿、橙、黑色腕带以资鼓励。
新形式的学习评价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掌握篮球技能的水平,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学生在手腕处佩戴腕带不仅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对篮球课的学习更加重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同时在腕带的吸引下,能鼓励学生主动练习、积极争取,为获得腕带而努力和自豪,重视同伴交往,学会勇敢拼搏、团结合作。
二、注重体育三维目标,全面优化评价内容
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等。
比如,评价中我们降低了对体能、技能的考核占比,提高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即体能30%、知识与技能20%、学习态度20%、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占20%,健康行为10%,以更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见表1)。
评价内容优化后,淡化了其选拔功能,从而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及精神品格等表现,突出了评价的育人价值。同时,在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内容上也不再模糊不清,不仅让评价更加有操作性,还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成长。
比如A同学的体能和篮球技能都不突出,但是该生学习习惯好,也特别喜欢篮球,常常自觉地进行篮球练習。在篮球绶带考核中,同学们提到他在班级篮球联赛中的积极表现,不论能否上场比赛,都能热心为班集体服务,啦啦队、后勤队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最后,该生虽然在体能和篮球技能方面评分不高,却能在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方面获得高分,从而顺利通过篮球绶带考核,获得腕带。
三、回归体育“育人”功能,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我们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进行评价,还要结合运动知识、学习表现、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心理健康、交往与合作等方面进行发展性、全面性评价。因此,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了量化评价和技术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比如,对学生体能进行量化评价时,我们就结合上期成绩、过程成绩、考核成绩以及进步幅度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我们就结合开学初表现、期中表现和期末表现进行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进步,尽量将评价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运用课堂观察法、记录表、同学互评、对话法等,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多维度的反馈评价。
四、构建“体育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家长多元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反馈、激励,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要立足学生发展和生命教育。因此,评价不仅要从课堂教学、体育课考核中给予体现与重视,还应从关注学生校内外活动的参与、生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表现,家长评也是对学生评价的有力补充。
旧的学习评价往往是由体育老师一人进行考核,如今,我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学习评价采用教师评和学生评、家长评相结合、自评与同学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习共同体”的评价,客观全面的反应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和交往合作情况,达到评价的反馈和激励意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兼顾着身体运动和教育过程,是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成都师范附小立足健康育人主旨,构建小学体育新课标下的多维评价体系,对运动参与和身心养成的学习目标和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激励、导向作用,努力践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理念,不断优化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域体育教育和终身健康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芳.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2):165+177.
[2]梁玉娇.新时代体育强国战略的背景与意义[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2):56-57.
[3]邵杨杨,豆亚.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分析[J].运动,2018(12):112-113.
[4]王仕虎.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选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03):141-142.
[5]周志运,王娇娇,廖根彪.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吸引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