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型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究

2020-09-10吕慎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品德管理工作德育

吕慎

摘要:这几年,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作为一所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把德育活动与学生管理相融合,形成“管育相融、知行合一”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所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学生管理模式的理念上、方法上和评价体系上进行研究;在基于管理、活动相融合的理念下着眼有效实际地解决问题。希望浅薄的思考能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些许借鉴和參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型学生管理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深入贯彻《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三五”规划》、《2017年上海市中小学(中职校)宣传德育工作要点》文件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行为规范大德育体系,开创具有普及性规范养成、主体性规范体验为特征的行为规范的工作新局面;学校通过以“百草文化”为引领,彰显“仁爱、诚信、济世”的核心理念,以培养具有医药职业素养、医药职业道德及医药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为目标,构建具有医药职业特色的上海市医药学校学生管理模式,并在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具有较高认同度,发挥一定示范作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德育实践型学生管理模式的提出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并一直将学生管理工作置于关键位置,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形成更利于学生发展,更利于学校管理,更利于提升效率的管理新模式,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具有医药行业特色,德育旗帜鲜明的“德育实践型学生管理模式”。学校不断对现有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原有管理基础上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力求创新。结合以“仁爱、诚信、精技、合作”为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管育融合,知行合一”,提出《德育实践型学生管理》模式,将学生管理融入到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中去,同时以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升级和创新。

自2013年始,为配合学校大德育体系建设,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随之进行了研究和创新,从原先的重“管束学生”向“引导学生”和“服务学生”转变,将“管理”融入“德育”,突出立德树人,全程、全员、全方位落实德育。为此,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成绩和提升。在德育实践型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上,形成二级管理,科学管理,注重四支队伍的培养,特别注重强化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与专业化的培养,注重培养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班主任队伍;在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上,不断研究和实践;同时创新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德育档案”;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严格落实日常管理工作,以特色的德育活动为载体,让德育实践活动与学生管理互相融合,真正起到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德育实践型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发展

(一)“二三四”齐步走,加强环节融合,落实重要保障

学校把学生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学生管理工作,党领导学校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学生管理工作领导体制,落实组织保障。成立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小组负责学校学生工作,由校党委书记总负责,校长分管,同时,学校办公室、教育运行处、团委、各系部、后勤等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同时,为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学校制定了《上海市医药学校学习生活指南》、《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制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等规章制度,并把这些制度汇编成册,做到远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活动有措施、阶段有总结,并把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把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1.建立两级管理体系

建立具有特色的两级管理模式:办事机构设在教育运行部,负责确定学生管理目标和规划,对学生管理工作做系统部署,对工作进行指导、研究、协调和检查,全面贯彻和实施学生大纲,二级管理为各系部,负责管理学生具体各项工作和教育,通过建立健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学校认真组织落实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形成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良好格局。

2.组建三位一体管理平台

组建关工委、学校、家庭(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家校管理平台,设立了以校关工委+学校+(家庭)家长学校的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平台。

3.加强四支队伍建设

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上海市医药学校班主任管理条例》,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学校注重培养、体现关心。注重班主任的教育培养,在思想上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平时为他们参加会议、阅读文件、提升培训提供方便,在职称聘任、评优等方面为班主任提供条件;学校在优秀班主任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拔工作能力强,有带班经验的班主任担任班主任组长,协调负责班主任工作,辅助管理学生,支持班主任工作,引领班主任队伍,提高班主任队伍工作成效;学生管理队伍由各系部支部书记领导,学校坚持党领导教育。各系部支部书记主持和管理系部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坚持跟着党的教育方针,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学校及各系部,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参与到日常的学生管理管理工作中。

(二)“学生管理”融入“德育活动”,变“管束”为“引导”

学校以活动育人,促管理方式改进。通过入学礼、成人礼、毕业礼,使礼仪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节庆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一系一特色”是发扬系部学生管理与专业特色,融入学生活动,形成各系特有,且形式多样的德育形式;鼓励学生投入创业团队,设立校园创梦空间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力举办校园创业大赛;进一步推进“社校联动”,鼓励学生投入社区志愿者活动,取得了学生成长与学生管理的特色融合,变传统地“管束”学生为合理地“引导”学生。

(三)积极创新,形成德育实践型学生管理模式的评价体系

基于学生品德行为评价的调查研究的发现,学生管理模式应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内容多样的学生品德行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由表1可知,在调查“应该在哪些方面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时,选项比例虽然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学生、家长和教师一致认为对学生品德行为评价内容应体现全面性、多样化。在选项比例差异性方面,教师前五项选项比例明显高于学生和家长,说明教师在对学生品德行为教育内涵全面性的理解上明显优于学生和家长,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学校不仅要全面加强学生品德行为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要肩负起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沟通,以期在学生品德行为教育内涵全面性理解上达成共识,达到家校一体、合作共育的目的。在“个人品德”选项上,学生、家长和教师选项比例较高且结果趋同,说明個人品德教育和培养重要已经是大家的共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由表2统计结果可知,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同班同学”的参与高度一致认可,对“家长”参与的认可比例也较高,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评价时,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密切程度非常重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只有关系密切,才能彼此了解更加深刻,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评价才能更真实、全面、可信。“学生本人”参与自我评价方面,教师比家长和学生认可度较高,说明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自我品德行为进行评价不自信,担心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带教师傅”参与评价,教师可接受,但学生和家长的接受程度较低,因为多数学生还没有参加实习,学生和家长对带教师傅还不太了解。关于“社区”参与学生品德行为评价,学生、家长和教师均表示了较低的认可度,这是因为社区对学生的了解较少,同时评价工作执行难度也较大。

根据调查研究的综合分析,学校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形成学生在校期间的品德行为综合评价,——学生德育档案(百草园);学校正式提出“特色指标——德育档案”作为“德育实践型学生管理模式”重要组成部分和参考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品德行为——德育档案(百草园)包含“特色课程体系为基础、活动实践为载体、仪式教育为贯穿主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为准则的综合评定”,开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并借此不断提升德育教育内涵,整合德育教育资源,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形式,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宋宁娜:《活动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刘琳:英国德育评述及其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6,28(4):148—150.

[3][苏]阿列克谢·列昂捷夫著,李沂等译:《活动·意识·个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4]樊天霞张晓燕: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4(25):202—203.

[5]邬弘等:《中职校学生品德行为评价现状分析及启示》[J].上海:现代教学.2016,2AB

[6]袁锐锷:《新编外国教育史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品德管理工作德育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好学者贤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品德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