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纺织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020-09-10刘茜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新工科

刘茜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纺织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是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现有纺织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通过跨学科交叉、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及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纺织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中国社会变革做出深入阐述,多次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性。“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探讨了新形势下“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新工科”规划和发展等议题达成了十项共识。2017年6月12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新工科”教育强调积极应对变化,主动塑造世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1目前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群体作为知识、智能、人格高度统一的高层次人才,是建设的主力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人才,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整体上看,存在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培养中缺乏激励机制,影响培养的质量;注重书面考试,研究能力培养不够等,难以适应多样化的社會需求等问题。

目前,在部分高校纺织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教学环节,学科课程设置上不尽合理,各类课程很少能进行综合集成,学科交叉、融汇的效果不理想。在科研环节,研究生通常只跟随自己的导师从事科研工作,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机会不多,科研实习和企业实践也经常流于形式,学生很少真正深入到实际问题中,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小型、封闭、分散的问题,而且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受制于导师的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对学科前沿的洞察力以及与同行和其它学科学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将“新工科”理念融入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全过程,解决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封闭型、滞后性、空泛化等问题,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学科人才培养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2建立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

对于“新工科”背景下纺织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需要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探究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注重研究生课程学科间的系统性设置,以及学科间的交叉和横向联系,使研究生通过多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培养质量和跨学科能力。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

2.1学科课程体系重视跨学科交叉

“新工科”建设是以工科为主,同时融汇了理、文、经、管、法、艺、农等多个学科。新技术和新领域大都是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而产生,新兴学科也是通过不同学科科技人员不断协同与合作、碰撞与突破而完成。根据现代纺织行业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求,纺织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必须注重加强材料、化学、服装与纺织学科间更紧密地交叉和横向联系,不能仅停留在开设选修课的层面上。例如:可以面向重大的、综合的工程对象,开设由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工程等多学科教师共同主讲的讨论课,从而实现跨学科的真正融合,提高研究生综合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辅助软件,将学科的新方向、新技术、新信息融入到专业理论课中,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相关或邻近学科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选派研究生到其它高校进行阶段性学习和参与实验研究,使研究生了解最新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拓宽视野,通过多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培养质量和跨学科能力。

2.2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以往校企合作相比,“新工科”建设更加关注合作中对人才思维的引领。不仅要强调专业技术和生产实践能力的强化和训练,更注重于对人才能力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新挑战。对于纺织工程的研究生而言,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合培养关系,邀请企业人员到高校讲学,选派研究生到企业兼职或参与现场科研活动等形式,把研究生放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历练,不断丰富其实践经验,既培养了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新型科技人才,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密切了高校和企业的关系。

2.3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研究生专业教育强调某一学科背景下所需专业知识的积累,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二者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上缺少深度融合。科学研究本身是知识不断更新和技术不断创新过程,创业经验对于研究生未来科技知识的转化尤其重要。根据“新工科”要求和研究生培养需要修订培养计划,增设创新创业课程。邀请校内外知名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进行成才及就业指导规划。强化实践实训环节,除了必须的校企科研实训外,组建校内研究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在导师帮助下,凭借专业优势与市场需求接轨,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学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相应学分和奖励,校外实践可以冲抵校内选修课学时,从多角度、多维度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

2.4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通过校校、校企、校内合作建立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在该平台上开展更广泛的创新活动,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如:我校先后与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集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的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与上海纺织集团建立人才培养联盟,共同构筑了上海纺织服装人才培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工程师研修基地”等平台。并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邀请海外知名专家来校开办专题讲座。

3结语

综上所述,“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应当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能够把握学科前沿,并能从中发现问题,进行创新思维,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XJG004)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