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2020-09-10黄春漆月万安云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急诊

黄春 漆月 万安云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我院急诊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实验组(41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接诊时间、检查时间、静脉给药时间、分诊耗时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接收患者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方案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急诊护理流程。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诊;抢救效率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2

急诊为医院发挥医疗卫生职能的重要窗口,一般接诊患者病势重、病情发展快,急诊科护理人员临床抢救操作水平可直接影响患者抢救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每日接诊量大、患者病情复杂,其护理工作存在较大风险,因此急诊科也是医患矛盾发生率较高的科室[1,2]。本次研究为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我院急诊82例分别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以及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方案,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n=41):男、女分别21例、20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0岁~44岁、(30.52±1.42)岁。对照组(n=41):男、女分别22例、19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2岁~45岁、(30.58±1.41)岁。我院急诊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护理人员功能21名,男、女分别11例、10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3岁~51岁、(34.42±1.41)岁,工龄在2年至8年,平均工龄为(4.12±0.21)年。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等指标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我国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相关疾病诊断内容。②本次研究对象均沟通能力正常、言语理解功能正常。③本次研究对象均在急诊收治前未经ICU诊疗。排除标准:①排除临床诊疗无效死亡患者。②排除自行转诊患者。③排除听力损伤或伴有言语交流障碍患者。④排除合并精神系统病史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科护理人员对于经急救车院前急诊接诊患者、急救门诊接诊患者均经分诊台医护人员初步检查,分诊台急诊医护人员判定患者神志以及各项生命指征,根据患者病情下医嘱,急诊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开展相关护理干预工作。此外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人管理医院相关仪器与药品,并保证急诊科药品数量陈充足、诊疗器械功能正常。

1.3.2实验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方案) (1)院前急诊护理:急救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应立即派出急救车辆,在前往事发地点的过程中随着医护人员应通过电话与患者、患者家属沟通,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并指导患者、患者家属做应急处理以稳定患者病情。随着医护人员接诊后评估患者神志以及各项生命指征,立即开展止血、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输液以及吸氧等相关护理干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安全转运。(2)对于院前接诊以及急诊室接诊的患者均经分诊台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急症干预,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分诊台护理人员在接诊后对于院前接诊患者应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于门诊接诊患者应在5min内建立静脉通道,院前接诊以及院内接诊患者均应在入院后10min后完成血液标本收集、心电图检测以及血压监测,此外急诊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患者家属言语安抚,针对患者病情分别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3)对于行动不便或行动方便且病情较轻的患者应置入急诊观察室,在观察室内急诊护理人员持续性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并在急诊医师指导下给药并通知专科医师,请专科医生会诊,若患者病情危重应通知抢救室做好抢救准备。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在接诊后应开通医院绿色急救通道,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实施临床抢救工作。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干预满意度以及急诊各项干预耗时,若患者经急诊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且血压、心率等生命指征恢复正常,则表示抢救成功。本次研究应用临床满意度调查量表判断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干预满意度,临床满意度调查量表总分在1分至10分,≤5分为不满意,6分至8分为基本满意,9分至10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受检例数]X 100.00%。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以(%)表示的百分数计量数据,均应用χ2检验,以(_x±s)表示的平均值计量数据,均应用t检验,P值低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结果 实验组有40例患者急诊抢救成功,对照组33例患者急诊抢救成功,实验组急诊抢救成功率(97.56%)比对照组(80.49%)高,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经χ2检验5.984,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干预满意度 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满意度经χ2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各项干预耗时 实验组患者接诊时间比对照组早、检查时间比对照组短、静脉给药时间比对照组早、分诊耗时比对照组短。详见表2。

3 讨论

急诊抢救过程中对急诊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要求高,急诊护理人员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诊疗护理干预,可为患者临床救治征得时间。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相关护理干预较为被动,急诊护理人员在医嘱指导下落实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致使患者进入急诊室后等待接诊时间长[3]。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方案重点突出急诊护理人员在临床急救整料过程中的前瞻性护理作用,对于院前接诊患者以及院内接诊患者,急诊护理人员均落实“一站式”管理理念,分诊台护理人员均收集院前接诊患者以及院内接诊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并完成抽血、心电图检测等常规护理操作,为急诊医师或专科医师疾病诊断提供临床依据[4]。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证实了实验组急诊护理优化方案的实施极大程度缩短了患者入急诊室后检查时间、静脉给药时间以及分诊耗时,为患者临床抢救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金朋, 林彦婷, 王宇, 等.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24): 89-91.

[2] 顾琴. 优化护理流程对降低急诊胸痛患者救治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5): 2442-2444.

[3] 朱莉, 龚黎琳, 侬宇琴.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6): 750-752.

[4] 周云, 汤雁晓. 优化院内转运流程对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及护理安全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19, 41(9): 1193-1195.

猜你喜欢

急诊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小儿急诊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效果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用于急诊糖尿病患者救治效果观察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率、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小儿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急诊护理研究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