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2020-09-10周恒照
周恒照
【摘要】目的:探究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对我市院校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食源性疾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结果:食源性疾病的引发率与以往相比呈降低趋势,在夏季此病较为多发,其中细菌性食源性发病率较高,较为明显症状为腹泻、腹痛。结论:针对食源性疾病的严峻形势,需要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要重视设施的建设、要完善食品安全机制、加强卫生监督力度,从而能够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2
现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高,食源性疾病受到了人们的关注[1]。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繁发生,并且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产生,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的国家,食源性疾病无法得到较好的控制,特别是在学校这种人群较多的场所,若发生食源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师生们的健康。为此,本次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市院校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食源性疾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1.2方法 利用Excel表格工具对指定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库,将暴发事件录入,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将季节、月份、致病因素、食品、导致因素等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流行特征 (1)基本信息:我市院校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食源性疾病数据进行统计,共有29起暴发食源性疾病,共发病432例,住院治疗103例,无死亡病例。与2017年相比其发病率呈降低趋势。(2)发病时间分布:2018年期间共监测到432例食源性疾病,其中在1月份24例,2月份27例,3月份31例,4月份22例,5月份45例,6月份142例,7月份32例,8月份27例,9月份26例,10月份19例,11月份15例,12月22例。根据数据分析得知,5月份開始呈上升趋势,其中6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从而得知夏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期。(3)诊断类型分布:在分析动物性食品所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中,肉和肉制品起易占比例为87.00%;水产品占比例为11.54%;蛋与蛋制品占比例为1.46%。植物食品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中,其中瓜果蔬菜类占比例为77.31%,谷类占比例为19.43%;豆类占比例为3.26%。在其他食品中,调味品占比例为74.21%。
2.2临床特征 (1)诊断类型:其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有217例,所占比例为50.23%,113例病毒性患者,比例为26.16%,48例化学性患者,比例为11.11%,真菌性患者为39例,比例为9.03%,引发原因不明者有15例,占3.47%。(2)临床症状:发热症状者为189例,比例为43.75%,腹泻者为321例,比例为74.31%,腹痛者为372例,比例为86.11%;呕吐者为174例,比例为40.28%。
3 讨论
现今,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对人们的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而使自身以及社会受到一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2]。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对此事件较为重视。食源性疾病和其他传染病的频繁发生,对学校师生们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从而对医疗卫生机构带来了严峻的传染病防控难题。在学校食堂中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为师生们提供健康安全的保障。要重视设施的建设、要完善食品安全机制、加强卫生监督力度,从而能够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此,本次研究提出防控措施如以下几点: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认知 ①要加强食品的卫生安全认知,将食品卫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要严格重视食品卫生安全,需要把校内卫生处与当地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通过组织层面来确保食品的安全[3]。采取“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卫生案例来当做食品卫生安全警示教育宣传材料,要保障师生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将自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予以提升。②在对院校师生进行卫生常识教育的过程中,要丰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宣传内容,可采取广播、网络、等现代化方式来进行宣传,为其普及科学饮食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加强卫生安全的防范。
3.2设施建设,提升食品卫生安全 ①将食品卫生安全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院校食堂建设要严格按照标准施行,保障卫生设施齐全、功能间分配合理,将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并且要对师生们的就餐的环境进行改善。按照院校食堂实际情况来配置快速检测检验设备,确保能够将食品优差能检测出来。
3.3建立制度,形成食品安全网络 ①要和动物检疫机构以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加强联系,并且要建立信息共享。将院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信息沟通渠道加快建设,对当地的动物疫情以及食品卫生安全信息进行充分掌握,并且对院校食堂食品供应种类给予合理的调整[4]。同时利用地方食品安全监测网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网络,要对定期通报以及通联制度予以严格落实,将食品卫生安全信息进行共享。②设立应急处理制度。提前制定食品卫生安全应急处理措施,要做好人员、物资、技术等储备工作,要确保能够快速的反应和处理完善。③部门联动制度予以建立。采取普查以及抽查等方法对食品的卫生进行检查,将并且将食品卫生安全信息与监督检查状况的信息予以公示,提升师生们的重视程度,促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
3.4卫生监督予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予以落实 ①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将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予以落实,主要涉及到的是炊事人员的卫生、健康体检与卫生知识培训,以及餐具消毒和食品检验的落实,若查发现问题,要严格要求相关人员加快整改[5]。②对节日聚餐的卫生监督进行加强。要做好食品采购以及检疫工作,对于节日聚餐食品的供应,需要保证是正规渠道采购,均进行卫生检疫,从源头上将食物中毒的发生予以避免。③对在校期间的食品卫生加强监督。因执行任务环境普遍较差,并且卫生设施较为简陋,进行食品卫生监督时,需重点监督食品运输、储存以及加工方面上。并且要做好消毒等防护工作,合理的处理垃圾,防止误食污染、有毒和腐败的食品造成食源性疾病。
综上所述,针对食源性疾病的严峻形势,需要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要重视设施的建设、要完善食品安全机制、对卫生监督进行提高,从而能够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震, 沈赟, 秦思, 等. 2017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8, 23(10): 1371-1375.
[2] 洪佳冬, 潘淑贤. 一起细菌性混合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调查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17, 17(6): 556-559.
[3] 张晓伟. 探讨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 21(2): 9-9.
[4] 田礼钦, 王小龙, 郑艳敏. 2001-2018年苏州市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34(6): 1690-1694.
[5] 王吉晓, 何剑, 王帅, 等. 2007-2016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34(9): 1288-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