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0-09-10樊养才
摘要: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推进,对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培养既精通英语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及时总结在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模式中的有益经验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大有裨益。本文主要总结了复合型法律人才模式中的八种具体做法及其实施效果,对今后的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措施;效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倡议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和有效推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商务合作日益增多,涉外法务活动接踵而至,法律外交的呼声日益高涨,“法律外交须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软实力和巧实力”。培养既懂英语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法学院校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任务尤为紧迫。法律外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涉外法律人才的质量,如何培养既懂英语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外语、法学教育必须回应的问题。从上个世纪末,我校依托法学院校办学优势,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增设法律英语特色专业,在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本文拟对我们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定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必须坚持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建设的特点,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紧扣《大纲》提出的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这五种能力和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这三大板块来进行设计教学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法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型本科人才;能在政府机关、外事、公检法部门,海关边检、民航、旅游、外企、涉外律师事务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執法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体现坚持英语专业教学本位,结合法律英语特色的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中的复合,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知识复合,即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将二者融会贯通。二是能力复合,即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三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复合,即要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全面发展。
三、优化法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构建合理的、有特色的,能体现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英语语言技能+英语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在课程学分、学时方面进行合理配置,使其有机结合。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借鉴同类院校的经验,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制定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首先,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分为通识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通识必修课分为全校通识必修课和学科通修课。专业必修课分为学科平台课,如语音、口语、阅读、写作等和专业必修课,如法律英语、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等。选修课也分为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将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系统化、模块化。具体来讲,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有语音、口语、阅读、基础听力、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口译、翻译理论与实践、报刊选读、视听、高级听力、法律翻译、法律英语等14门课程,占专业课程设置总比的61%;法律知识课程,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有法学原理、民法概论、刑法学概论、民事诉讼法学、英美法概论、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英美司法文书等9门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有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语言学概论、经贸英语、语言与文化、欧洲文化入门、英语文体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法、英语应用语法学、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法律语言学、英语谈判技巧、法律翻译工作坊、专题研讨等15门课程。法律知识课程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累计占专业课程设置总比的39%。这样的课程设置与《大纲》要求的“英语专业技能课应超过4年总学时的50%,以确保培养具有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实现。
四、深化法律英语专业课程内容
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下,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关系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深化教学内容,主要措施有:1)制定和完善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法提示、参考书目、作业布置、课程实习安排等等作出科学的设计,力求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2)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英语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素质培养的统一,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要求;3)注重教材配套建设,加强自编的教材的建设,建立教材样书库和教材质量管理系统,加强教材质量的监控。
五、创新特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内化,师生在特定空间内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
适应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学方法必须从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逐渐转为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教育方式。
针对复合型学生对专业不同课程授课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课堂图书馆英语教学
“课堂图书馆英语泛读教学”将特色图书馆引进课堂,改传统的泛读课教学模式,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科学理念,对迅速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供了一种先进而科学的阅读课教与学的模式。该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兴趣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指导学生以具体的案例为范本,采用整体阅读法,案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言的知识,积极参加相关的课堂语言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积极思考、自觉参与、了解相关的法律事物,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信心,逐步发展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综合技能。
3.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一般特指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并辅以中文讲解而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可分为单语授课和混语授课两种形式。单语授课即要求教师自始至终应用英语授课,此种模式称为浸入式教学模式。还可采用过渡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用英语,适当使用中文解释,此种模式要求大比例的英文授课仍可采用渗透式教学模式,课堂交流以母语为主,逐渐渗入英语;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采用外文教材,教师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
此外,我们同时增加师生课外互动,加深师生间的交流。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按照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选拔一线专业教师为专业学生配备了导师。学生与老师的接触不仅限于课堂上,导师与其学生定期不定期的见面、交流,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除了学习外,话题涉及到生活、理想、职业规划等各个方面,导师可以了解到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倡导本科生晨读制
开展英语本科生晨读活动,要求专业学生周内早餐后,以班为单位,在固定场所集中进行英语读书活动,既鼓舞了学生志气、促学校良好学风建设、又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3)创建外教学生会晤制
配备外教工作室,为外教与学生课外交流提供方便。这样做既加深了外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树立“以英语为环境,以法律为背景”的实践标准,构建“课堂实践实训、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三位一体、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专业见习与毕业实习“两段式”改革,形成国防教育、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为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七、加强特色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组建法律英语教学团队,发挥团队成员的融合和协作,实现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并完善管理机制,增强教学与科研水平,在全面加强和提高团队成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学水平的同时保障了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八、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必然要求。加强语音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室及英语课堂图书馆建设,更新教学设备手段,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专业与学科建设,网站建设,外语电台建设,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建设,为高质量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和支持。
九、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完善,已经日臻成熟,并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该模式改变了以往专业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格局,体现了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型的现代模式的转变。
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巩固专业知识角度来看,学生英语技能方面的听、说、读、写,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四、八级通过率稳步提升。
从增强专业意识、拓宽专业视野角度来看,该模式的实施对学生今后的专业深造和专业择取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和兴趣确定今后各自的专业发展志向。英语类,法学类均可选择。
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角度来看,学生的就业率为稳步提高。因为“宽口径、厚基础、应用能力强”,学生都能在社会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岗位,并且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专业应用能力角度来看,各种以主题形式举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参与热情。
当然,该模式的实施顺应了新时代的需求,取得一定的实践效果,仍有尚需完善的余地:应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设计出一套符合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张文显,谷昭民.中国法律外交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展望,2013(2):1-20.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上海,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金利峰等.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9(2).
[5]唐丽玲.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法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
[6]———以甘肃政法大学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15.
[7]马庆林.试论英语+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8]——来自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外语系的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2002(6)82-85.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蒙马庆林教授提供参考资料,特此感谢。
作者简介:樊养才,男,陕西蓝田人,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翻译理论研究。
(西北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