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2020-09-10席占龙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初中教学

摘要:新课改要求初中生的物理知识能够成为其后续物理学习的基础,而物理对于实验方面的要求较高,当前要采用新型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水平。本文通过对于“微课导学”模式使用意义的分析,指出了当前使用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微课导学;初中教学;物理实验教学

引言:“微课导学”模式是通过对于课堂内容的减少以及体系化教学思路的建立,让学生按照专业的研究流程完成各类学习任务。本文在分析过程中,以初中物理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学模式的具体使用方法,让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工作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微课导学”模式的使用意义和常见问题

(一)使用意义

该模式的使用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可以提高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第二个是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树立科学性的物理实验思路,表现形式是,教育中学生可专业化的教学体系,更好地建立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框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理论知识的储备量。对于实验思想的树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于相关知识的体现,树立实验室守则规范、物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思想获取理念,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验证或者获取物理学定律,以提高学生的时间水平。

(二)使用问题

对于新理念的使用问题,首先是课前材料的选择缺陷,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通过向学生发布文档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守则和规范、物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重要论点,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方法与已经掌握的物理实验知识的衔接不符,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混乱[1]。

其次是课程知识的串接问题,无论是对于哪种知识点,都要求在接触了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实验教学获得结果或者验证结果,当前一些教师将各类知识进行了高封闭性的单元建设,学生无法实现学习思想方面的融合。再次是缺乏了课堂集中讨论过程,课堂讨论能够让学生充分融合其余同学的思想以及方法,而缺乏了这一过程,虽然能够为教师带来更多的精讲时间,但是学生只是建立了一种思维上的固定形式,并不能够对获取的知识灵活使用。最后无法得出结果缺陷,当前主要是通过教师精讲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学生在该过程中的参与感不足,从而降低了实际的教学水准。

二、“微课导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一)课前材料选择

课程材料的选择过程,对于本文研究的知识模块,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指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则以及研究思路。首先自然是实验室守则内容,让学生能够保证其安全性。其次是具体研究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导线的连接方法、学生通过对于这些知识可以得到的推测结果等,该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考虑,比如提出的问题是,电阻的计算公式是R=U/I,那么是否说明只要给出了一个U和I值,就一定能够代表该电阻确定?学生在通过对于这一公式的使用过程,可以认为这一结果正确,则可以为后续的实验验证过程奠定基础。最后则是相关内容的讲解,教师不忽视这一内容,在实践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于实际物理研究过程的发源史以及实际作用模式,让学生具备科学性的思想。

(二)课程知识串接

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创建过程,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并且了解这些知识的验证或者获取形式,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后续的实验过程。其次才是要建立该部分知识和其余部分知识的衔接方法,最后则是让学生建成知识体系。

比如在教师的实际授课过程中,说明R的计算公式,则该知识点的讲解必然是成为了其中的重点,而电阻数值的计算也能够和电流和电压参数的计算过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则要考虑使用知识研究对象变化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这类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方法[2]。比如在讲起了电阻知识之后,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如果给出了当前该电阻的实际阻值以及整个线路中的电流,是否可以确定该电阻上承担的电压是一个固定值?而学生在之前电阻测量过程中获得的思想让学生意识到,电力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项目,则后续会自主性的探讨和验证该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结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缜密度。

(三)课堂集中讨论

课堂的集中讨论需要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假设之后,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当前的教学过程,一些学校已经采用了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讨论,本恩认为该方法可以囊括进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比如按照小组的模式共同装配电路图,包括基础性的电路、串联电路以及并联电路等,要求在该过程中按照讨论的方式分析,学生建立的电路图是否具有极高的科学性。而之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包括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情况、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情况等,学生在参与了集中讨论之后,可以根据实际的测量模式给出结论,同时合作讨论过程也要让学生参与到对于实验结果偏差过大或者实验不成功情况下问题原因的可能性分析,比如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设备中,一个灯泡为损坏状态,另一个为正常运行状态,让学生分别建立串联电路并通电,之后自然发现两个灯泡都无法发光,而该国程中教师让学生分析电路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要求完成组内讨论,并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的讨论过程主要认为自身连接线路问题,而当教师发现所有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可能性之后,则可以说明线路连接可能不存在问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分析故障原因,之后学生可能通过建立并联电路、观察甚至分情况装配等实验分析方式,得到当前的故障原因,该方法可以让学生具备了问题的多样化查找和分析思路。

(四)课程结论得出

对于课堂结论的得出,通常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结果的获取,验证或者找到其中存在的规律。对于电阻、电压和电流方面的教育过程,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案,一种是帮助学生给出预测結果,从而让学生参与验证,从中选择正确的方案,另一种是直接让学生找到数值之间的规律。但是对于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对于电阻的测量通常采用灯泡,而该设施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电阻数值变化明显,所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电阻求法以及整个电路电阻求法方面,可以采用预测验证方法,而不是直接让学生分析结果。

结论:综上所述,“微课导学”模式的实践使用过程,能够让实验实践水平提高,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课前资料的给予问题、教育体系的建设问题等,导致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下降。解决方法包括对于相关方案的全面履行、教学资料的合理配置等,从而让学生在该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完成各项的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孙婉琦.微课导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周枫.基于微课导学的小组合作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中学理科园地,2017,13(06):14-15+17.

作者简介:席占龙(1982.8.2-),性别:男,民族:汉,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物理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现任张北县二台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初中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教学初中教学
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迁移的探讨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会问”才“会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