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课程路径研究

2020-09-10卢念

新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路径研究课程思政

摘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而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课程;路径研究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国内现状研究分析

“双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简称,如今,全国已经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新态势。《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各大高校开始精准发力、发挥人才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的现状及诱因分析近年来,经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师生的不懈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强烈的主观认同。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双创教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极为重要的着力点,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实践途径,“课程思政”仍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双创教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困境尚未有效破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應。”其中,“各类课程”不仅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而且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科,这一点已在高校教师乃至全社会达成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毫无疑问,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应,任何学科没有特殊和例外。

二、创业教育不只是开一门或者几门教育课程,甚至不一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而是应该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教学体系,使创新创业成为结果。通过各方“众创”,高校的教师不再只是讲授双创课程,而是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去关注问题、研发课程、培养学生,不断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应该把双创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政专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真正帮助到学生的成长和培养。

(一)深挖“思政元素”

这一环节是决定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化顺利实施的关键。能否深入挖掘好“思政元素”,考验的不仅是教师本身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思政理论基础,更是对时代发展中不断更新的信息掌握与提炼程度。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传递中的育人价值,通俗解释就是需要找出创业教育课程知识点中对应的思政内容。但是,很多知识点并不能就字面上的意思而随意联系某一思政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结合时代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除此之外,思政内容不一定是晦涩难懂的原理,可以从小处入手,将其转化成符合时代发展,同时也是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热词、名句,只要具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解决实际需求,都可以划归为思政内容。

(二)编制课程指南

本步骤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指导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的主要参考依据,教师可以按照此依据来确定课程实施的过程和进度。在此过程中,首先根据创业教育中的思政育人价值来确定内容大纲,其次按照内容大纲来编写课程实施阶段的样表,最后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网络互动教学、社会实践(实践课程)、创新创业专题讲座、企业参观等等,并注重利用案例资源、网络资源、创业导师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上述定好的教学目标与挖掘的育人价值,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在需要穿插思政内容的知识点上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三)开展课程试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设计的趣味性都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首先,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好课程进度,不能为了思政教育而减少了原本创业教育的内容,也不能因为思政教育效果一时不明显而半途而废;其次,在课堂教学上,除了基础理论教学,教师还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创业基地、竞赛、讲座、沙龙等平台,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家精神,不仅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增加创新创业活动的体验有效提升学习兴趣,而且通过一定的言传身教,学生更能够理解创业品质与精神,树立榜样效应,增强创业信心。

(四)教学评价反馈

这一步骤是检验整个实施路径是否合理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关注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开展教学效果评估工作并不一定要等课程完全结束后才启动,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化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检测不同的内容。如通过课堂检测、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方式可以直观地掌握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吸收程度,明确不足之处;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否提高,创业精神是否明显,创业动机是否丰富,有侧重点地增强课程思政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转型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田洪芳.教育与职业.2012(30)

[2]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研究[J].徐伟民.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01)

作者简介:卢念(1988.12-),女,壮族,广西来宾人,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路径研究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