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戏曲表演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2020-09-10冉小华
冉小华
摘要: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在中国众多艺术种类中最为绚丽多彩。戏曲表演专业较好地将戏曲艺术得以传播、传承和发展,在唱、念、做、打,眼、身、手、法、步的“四功五法”中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进行着程式化、歌舞化、戏剧化的表演。戏曲表演专业十分注重学生戏曲表演技能的培养,而艺术素养又是戏曲表演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提高学生艺术品鉴力和艺术品位的重要因素,是学生拥有高质量艺术生命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素养;提升
引言
戏曲表演在我国是一门相当古老的表达艺术,它承载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明,是一代又一代戏曲表演艺术者通过不断的演绎和传承遗留至今的珍贵艺术形式,到今天,戏曲表演已经有了相当纯熟的表演模式。在戏曲表演中每一出戏都存在相对固定的程式动作,因此戏曲表演人员只有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才能更好的演绎和塑造戏曲中真实的人物形象,所以戏曲表演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扎实的表演技巧,才能塑造出真实、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1戏曲演员的专业技能修养
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就是扎实稳定的基本功,其中包含了演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这是塑造人物形象和完美演绎戏曲艺术的首要条件。所以,戏曲演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是需要同时提升的,必须要保证自身的基本功,才能提高戏曲舞台艺术的水平。首先,为了加强对专業技能修养的训练和提升,戏曲演员必须规范和增强对戏曲基本功的理解程度,要将眼步身法和唱念做打相结合,从而保证基本功的稳定程度,并减少在表演时出现差错的几率。并且,戏曲演员要在舞台的表演中进行不断地学习和领悟,掌握符合自身表演风格的技巧和方法,演绎出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实际的表演中,演员要注重贴近生活,不可浮夸,让观众感受到戏曲这门艺术的魅力。戏曲演员还需要学习前辈的表演经验,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得戏曲的表演形式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
2戏曲表演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2.1意境通幽,墨香满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个人素养的最有效方法,亦是提升戏曲表演学生艺术素养的良方。阅读是快速了解人类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关乎科技、关乎文化的最有效方式,是帮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让我们具有文艺气质的最佳途径。站在书籍进步的阶梯上,戏曲表演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领略到戏曲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跟随作者进入到创作的艺术天地中,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自然山水的诗情画意和人性的丑恶,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与作者一同欢乐、一同悲伤、一同沉思、一同厌恶、一同愤怒。阅读帮助戏曲表演学生一来习得戏曲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来积累创作戏曲艺术作品的素材,三来帮助领悟戏曲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以真情表达,四来提高戏曲相关的文字创作能力,五来具备文学艺术方面的基本鉴赏能力。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戏曲表演学生注重涉猎不同方面的戏曲作品进行选择性精读,较为全面地了解戏曲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当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后逐渐地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精选戏曲史上已被公认的,在艺术和思想内涵等诸多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准,且被民众所接受、喜爱和认同的作品,如《西厢记》《窦娥冤》等。
2.2戏曲表演技巧性中的“唱”
在戏曲表演中,“唱”指的是演员的唱腔,在戏曲的整个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人在对戏曲了解得不够深入的情况下,通常注意的就是演员的唱腔。在戏曲表演中,唱腔是一个主要表演技巧和表演手段,与其他技巧互相辅助,互相陪衬,从而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在以唱腔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戏曲中,唱的句子少的有五十多句,多的有上百句。戏曲演员在没有掌握唱腔技巧的时候,很难将唱腔生动体现出来。基本的唱腔技巧包括了吐字润腔、用声技巧、发声方法等。在表演同一个剧种同一个角色时,由于演员的表演修养和技巧不同,在对唱词的处理和唱法上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戏曲表演艺术也存在高下之别。比如《三哭殿》的唐王一角,艺术名家王善朴和唐喜成就演绎出不同风格。而在不同的戏曲流派中,唱腔也是各具特色,比如黄梅戏中的花腔有明朗化的调式色彩,质朴化的表情达意,口语化的韵律线条,节奏轻盈。而豫剧唱腔的特点是有流畅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清晰的吐字,唱词较为口语化,行腔酣畅,较为奔放。另外,演员的嗓音条件和行腔习惯也会影响其表演风格,比如艺术名家桑振君有效融合了豫剧唱腔技巧和河南坠子的行腔技巧,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
2.3复合型戏曲表演艺术培养的人文素质
复合型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一个现代化人士的素质培养,就是要培育富于高层次人文素养以及现代化意识水平的戏曲表演艺术人才。人文化素质的培养其实也是现代化院校戏曲表演艺术教育的必要涵义。推动人文化素质教育,全方位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是现代化戏曲院校培养复合型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奋斗的方针和目标。从长期来说,戏曲表演艺术人才的培育通常将本专业的技能培养列入第一位。“言传身教”的技能传授方法和科班制统一教学的方法即便在教学者和学艺者之间形成一些戏曲表演艺术的协调和心灵上的共鸣,然而在人文化素养的传播和提升方面通常受到教学者个体人文化素养的局限,使得人文化素养的教育往往表现得疲软无力。中央戏曲院校的复合型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育方式就是以有步骤的人文化素养培育、整体的人文化素养培育倾向和规格为宗旨,很大方面地消除了戏曲表演人才人文化素养培育的随机性和差别性,将现代化院校所秉承的人文气息有机地融入传统戏曲表演人才的培育流程中,很大地提高了戏曲表演艺术人才的人文化素质。
2.4戏曲表演技巧中的“打”
在戏曲形体动作表演中,“打”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武术、翻跌方面的技巧,其形成是艺术总结和提炼生活格斗场面的结果,也是舞蹈化传统武术的结果。“打”主要有两大类:(1)“把子功”,指的是采用独舞形式或者是利用兵器对打;(2)毯子功,指的是表演者在毯子上实施滚、翻、扑、跌等技艺。戏曲演员在刚刚学习戏曲时,主要练的除了唱腔就是基本动作,包括耍花枪、小翻、刷刀花、拿顶、旋子等等各种技艺,都需要戏曲演员常年累月地练习,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戏曲表演中,技术动作是创作素材,同时要灵活应用有一定难度的表演技巧,从而生动体现出人物的面貌和精神状态。比如,经典豫剧剧目《穆桂英挂帅》中的打戏,体现出穆桂英的英勇善战和忠肝义胆。“做”和“打”两种表演技巧在戏曲中通常不是独立表演,而是将其和情节结合到一起,变成表现力丰富的艺术语言,其作用主要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解释剧情,体现出人物气势、情绪和身份,并带给观众艺术享受。
结语
使用现代化院校这一类承载体改善院校复合型戏曲表演艺术的教育体制,建设复合型戏曲表演艺术教学的特色,创造复合型戏曲表演艺术教学的品牌,不但有助于提升复合型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品质和敦促戏曲人才的全方位发展,更有效于戏曲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整体提高,完成戏曲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艺术性教育的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2]侯静.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3).
[3]李艳.第五媒体下提升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初探[J].职大学报.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