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益智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陈丽
陈丽
摘要:幼儿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运用益智类游戏辅助幼儿教学,可以很好的调节教学的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幼儿教学的一个有效选择。本文拟以此为切入口,主要阐述了益智游戏在新时期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和方法,希望对相关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幼儿教学;益智游戏;孩子们;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游戏是新时期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可以经常使用的一个有效策略,一方面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更快乐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游戏尤其是益智类的游戏能够很好的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和情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更加快乐的学习和成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适度、适时的运用益智类有效辅助幼儿教学无疑是教学工作创新的可行性选择。将优秀的益智类游戏有效的应用于幼儿教学工作,既是幼儿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师生们的热切期盼。
一、幼儿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游戏为辅,以便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的开展,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幼儿教学也不例外,幼儿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幼儿课堂教学开展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课堂教学的层次,提高孩子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益智游戏与传统游戏有一定区别,传统游戏强调娱乐性,而益智游戏更强调在娱乐的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明确益智游戏的特征,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得到自我提升,进而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结合课堂内容,还应综合考虑每个孩子的个人因素,通过有效地游戏设置,发挥游戏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玩游戏时,教师可以把孩子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设置游戏任务,观察游戏过程中每个孩子的表现。对积极参与游戏任务完成优秀的小组,給予奖励,号召其他孩子向积极完成任务的小组学习,这样不仅益智游戏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幼儿教学的开展。此外,在训练幼儿的记忆力和归类能力时,老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玩“卡片接龙”的游戏,老师首先准备一些水果、数学图形等卡片,将这些卡片切分成不同小块,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第一个学生出示一块卡片,接下来的学生以此顺接,接得又快又准的小组获胜,并给予奖励。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让学生学会识别不同实物的图形、颜色,还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类能力。
二、益智类游戏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现在孩子在家中都是掌上明珠,从小备受家长的呵护,当进入幼儿园以后依然对别人有一定的依赖心理,而益智类游戏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益智游戏《小小工程师》中,教师发出指令,要求幼儿在一张5平方厘米的格子纸上绘制一张太空运行图,孩子们本身对于充满无限奥秘的太空一直心驰神往,于是在游戏过程中认真的听着教师的指令,教师运用“右上角”“中间”“末尾”“第几行第几格”等指令,在相应的位置做出记号,然后根据记号进行连线绘制一幅太空运动图。刚开始由于很多幼儿不理解操作规则,只能模仿别人的操作依葫芦画瓢,但是教师要求不同小组的飞船运行图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只靠模仿进行了,必须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完成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独立完成的能力,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和操作探索的过程即是独立能力锻炼的过程。
三、益智类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注意力。
在幼儿教育中注意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注意力,一种是无意注意力,儿童的无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成为提高幼儿教学效率的制约因素,只有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力,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而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力。例如,在益智类游戏《搭三角形》,游戏规则是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里边设置6名小朋友,然后搭成三角形的样子,当听到老师的指令“向左三步”的时候,“三角形”一起向左走三步,老师说向右,三角形一起向右(向前,向后)走三步,教师也可以发出向前、向后的指令。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令是不确定的,为了做到步伐整齐,统一行动,幼儿要仔细听取教师的指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不出现错误,而这种注意力就是“有意注意力”,通过益智类游戏培养幼儿慢慢习惯使用有意注意力来听取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参与其它学习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益智类游戏利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21世纪的今天面临的着激烈的竞争。然而现在的幼儿中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普遍优越,很多孩子缺乏竞争意识。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弥补这项缺陷,通过益智类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例如,在益智类游戏《认识交通工具》中,教师把孩子分为红黄两队,要求两队孩子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书、可以讨论,然后分别说出认识的水陆空交通工具有哪些,其中一队获胜后充满了自信,而另一对意味着失败,在失败面前可能落泪,教师通过正确引导,提出下次比赛中要超越对方。在这个游戏中,教师运用了竞争机制,充分发掘幼儿好胜的心理,通过竞赛的形式认识交通工具,对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竞争的良好风气一旦形成,那么在学习、卫生、劳动等多方面都可以引进竞争机制,逐步培养幼儿的竞争能力,为孩子将来步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五、益智类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幼儿教学中孩子自制能力的强弱对于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现在孩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要星星不给月亮,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不良习惯,给幼儿进入学校适应学校规则造成一定的困难。而益智类游戏的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例如,在益智类游戏《争当驾驶员》中,教师把幼儿分成两队,每个孩子都扮演一个小小驾驶员,根据教师指令,孩子要在指定位置停车,如果停车位置不准确就会扣分,而且会直接影响全队的分数,而作为一旁同组的队员必须屏息凝视,不许出声音指导,一旦指导就会扣分。在这个游戏中,对于旁边观看的队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无论怎样着急都不能做出指导,逐步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总之,新时期幼儿教学策略与思路的创新不仅限入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更多的需要借助游戏来完成,尤其是益智类的游戏。将益智类的游戏有效应用于幼儿教学,一定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值得进一步的研判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燕,《游戏,伴随孩子快乐成长》,山东教育;
[2]朱晓梅,《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的有效性》;
[3]顾逸飞,《材料,幼儿游戏规则建立的助推剂》,贵州教育;
[4]邱学青,《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存在问题的思考》,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