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郊学生垃圾分类处理的实践研究

2020-09-10慎轶

启迪·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并且要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发挥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垃圾分类处理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如何运用有效措施,使学生能够对垃圾分类处理,是现阶段小学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被得到解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城郊学生垃圾分类处理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城郊学生;垃圾分类处理;实践研究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垃圾分类处理在新形势下对于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有利于实现对资源的重复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学生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在学校,为了使小学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要肩负起自己的教育职责,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

一、加强对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的宣传,营造健康的教育氛围

环境对于学生的作用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上的发展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校要利用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为学生讲解该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使学生知道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对此,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垃圾分类处理的氛围,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张贴垃圾分类小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创作垃圾分类处理的手抄板,使学生受到校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垃圾分类处理产生深刻的认识。

比如,为了积极落实2018年版《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关教育目标,对于城郊学生来说,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垃圾分类的图片或者视频,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育情景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为了进一步吸引城郊学生的注意力,学校可以设计趣味性的教育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可以将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创作成小剧场,使城郊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体会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彰显小学教育的教育价值。

二、变废为宝,深化教育效果

为了使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活动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学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城郊学生走进垃圾分类。

首先,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中放置相应的垃圾分类桶,方便学生存放不同类型的垃圾。比如一些学习中的废纸、报纸、书本的包装纸,或者牛奶盒等,都属于可回收垃圾,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的对垃圾进行存放。学校可以定期对每个班级垃圾分类处理的结果进行检查,可以对表现良好的班级进行奖励,提高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兴趣,从而使垃圾分类处理能够在班级中得到可持续落实,帮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

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浙江的郊区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的回收桶,学校要鼓励学生将垃圾分类处理落实到生活中,回到家中也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将生活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使垃圾分类教育能够落实到实处。

最后,学校还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比如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创作,可以将废弃的报纸或者塑料材料运用起来,做成创意型的手工制品,使学生能够在动手的同时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升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认知感受

小学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培养过程。对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首先,学校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加入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等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知识。

其次,学校可以将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从课堂引申到家庭中。让学会在课余时间对家中生活垃圾进行调查和整理分析。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家庭中的垃圾进行统计,科学分类,以小报告的形式整理出来,使学生真正的在垃圾分类处理实践活动中“动”起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知道浪费可耻,要珍惜粮食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有意引导,使学生珍惜每一粒粮食,减少厨房垃圾,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最后,在浙江的一些城郊小区中,虽然大部分城郊居民都能够合理投放垃圾,但是还有部分居民有随意投放垃圾的现象。学校还可以让城郊学生组队合作,在社区中分发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单,号召身边的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使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總之,为了我们的环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2018年版《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育目标相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对城郊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的教育十分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此,学校要使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存在于口号上,并且要使垃圾分类处理转化为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断的教育实践和摸索中探索出适合小学学生的垃圾分类处理教育方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才能调动城郊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为城郊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娜.校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初探——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分类回收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33):68-69.

[2]李鸿华.共建学习共同体 营造合作好学堂——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J].教师,2019(33):102-103.

慎轶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大侣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