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探微
2020-09-10郭丽
郭丽
摘要:新的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强化美育因素的渗透,积极挖掘小学阅读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从写人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融入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渗透融合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陶冶学生美的情趣。小学阅读的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是名篇佳作,美育素材非常丰富,教师要主动渗透审美因素,提高學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
以往教育工作以应试为主,审美教育并未在各教学段引起充分重视,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审美教育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引起业内人士以及诸多家长的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提升审美能力。小学阅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掌握字词,提升其遣词造句能力外,还可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其发现蕴含在阅读内容中的自然美、人性美,发现“美”,辨别“美”,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塑造美好心灵。塑造美好心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授课中可围绕具体的内容,通过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给学生心灵带来触动,使其接受“美”的洗礼,给其带来良好的熏陶与积极影响。
二、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问题
在授课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教师开展审美教育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导致审美教育质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一)审美教育不够深入
部分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仍比较重视分数,将主要精力放在字词、段落等内容的讲解上,认为考试中不考审美教育的内容,因此在上面花费的时间较少,只是粗略地讲解,教育期间的延伸不足,未能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发现与感受生活中的“美”,甚至根本不提相关内容,无法给学生的行为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阅读内容较为局限
授课中阅读内容是主要媒介,给授课效果带来的影响较为明显。分析发现,部分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仅限于课本,不注重阅读内容的延伸。这种做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得审美教育的开展效果受到限制。
(三)教育形式太过单一
审美教育形式太过单一是授课的普遍现象。多数教师只是通过讲解阅读内容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尤其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活力不足,氛围不浓厚,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无法在其内心之中留下深刻影响,审美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为高效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既要提高认识,将审美教育作为重点认真落实,又要联系自身现状,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做好教育延伸
审美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知道与辨别“美”,而是通过教育给其留下深刻影响,使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美”,因此,小学语文阅读讲习中,教师要注重审美教育的延伸。一方面,详细阐述阅读内容中蕴含的“美”,使学生思考,通过阅读从中获得哪些感受,并鼓励其大胆发言,使学生学会表达“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进一步深化对“美”的理解,成为“美”的践行者。例如,在进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阅读教学时,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是能够帮助他人,乐于献出自己爱心的人都是雷锋叔叔。而后使学生思考,要想成为像“雷锋叔叔”的人,自己在生活中该怎样做这一问题,以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帮助他人。
(二)拓展阅读内容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活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内容的延伸。一方面,为降低学生陌生感,拓展阅读内容时,做好教材内容分析,确保拓展的阅读内容既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又能够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积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筛选趣味性强的内容。如在进行《传统节日》阅读教学时,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选择《牛郎与织女》这一神话故事开展阅读活动,加深学生对乞巧节印象的同时,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自觉地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三)创新教育形式
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一方面,要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审美教育新思路、新方法的学习,并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审美教育形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听课活动,借鉴他人开展审美教育的做法,不断优化相关授课环节。例如,在进行《美丽的小兴安岭》阅读讲解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给其视觉上的冲击,使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更好地激起爱国之情。
(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想象美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它好比源头活水,会给学生源源不断的能量来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让学生发挥发散思维,对脑中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将平面化的知识通过触景生情、迁移体会的方式在脑海中建构立体网络,形成全面深刻性的认识,以便于更好地感知文本。
例如,在《咏柳》一诗的教学中,教师不应直接向学生们呈现出柳树的形象,而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诗词去想象他们心中独一无二的柳树。并可以通过语言、图画等形式表达出来,展示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都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这便是想象创造的魅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难度并不大,教师需从思想上提高觉悟,认识到当前教育背景下,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做好阅读内容研究,寻找开展审美教育的良好契机,大胆实践,尤其多做审美教育效果评估,明确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态度,敢于正视工作中的不足,并积极寻找对策改正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秀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30):244.
[2]叶明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审美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30):232.
[3]孙玉洁.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6):769.
[4]张咏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速读(中旬),2018,(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