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关照下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转型
2020-09-10杨秀梅
杨秀梅
摘要: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是基础巩固的必要途径,当前语文的教育树立了核心素养培育的指标,教师应关注语文学科下,学生的文化水平、精神素养、交流能力、辩证思考、创新思考、学习态度等,打破传统课内外阅读的枯燥模式,通过趣味的、自主的课内外阅读转型,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享受、获得熏陶、获得共鸣。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
引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应调动学生的閱读积极性,促使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阅读思考,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填补,结合小学时期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构建层次化的阅读空间,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汲取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1.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
课内外阅读促使学生累积文化素材,奠定好文化的基础,结合不同学龄段,可给予不同的课内外点拨,帮助学生借助字典等查阅生字,掌握更多的词汇应用方式,逐渐的形成阅读的习惯,在课内外的阅读中,促使学生的思维有效衔接,所谓读过的书最终都会成长为一个人的血和肉,课内外阅读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改变囫囵吞枣的应付毛病,从课内的教材出发,让学生联系课内的信息,展开课外的积极探索,促使学生既能够吸收课内的知识,又能够结合课外的拓展强化理解能力[1]。如:《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讲的是老北京的传统春节风俗。学生读过之后,对北京的文化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限于篇幅以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内容还是相对简单了一些,如:对腊八粥、空竹、庙会、赛骆驼等传统习俗都是一带而过,没有深入描写。对此,教师就有必要在课外进行阅读补充教学,选择一些讲述老北京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春节面貌的书籍,强化学生对老北京春节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上网寻找,收集阅读材料,然后带到课堂之中,大家一起朗读、品位、交流,最终使学生的文化基础得到有效提升。
2.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应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热爱阅读,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形成阅读习惯,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教材的信息量也有限,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模式,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的阅读空间得到延展,教师应在课内外的阅读中,关注学生的自主意志,考虑到学生的喜好不同,可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课堂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畅所欲言,课后鼓励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阅读素材进行选择[2]。如:《长城》这篇课文,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都讲一讲对长城的认识。很多学生在电视上见过长城,甚至跟爸爸妈妈去过长城,学生们的回答兴趣都很高涨。然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看看文中的长城和自己对长城的认识有什么不同。刚才有的学生说长城非常雄伟壮观,但是不知道怎么描述,而課文开头“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几句话就把长城的特点表达了出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为了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把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在家阅读的过程录制成视频,用骄傲自豪的情感朗读课文,看谁朗读得最好。翌日,教师再把学生们的朗读视频呈现在多媒体中,大家一起欣赏品评,这样的课内外结合教学效果非常高效。
3.丰富学生的社会视野
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社会感悟的激发以及社会参与意识的培育,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阅读教学工作。如:《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抗日战士宁死不屈,为国牺牲的故事,读来非常震撼人心。因为对那段历史的不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情感带不起来。对此,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些抗日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硝烟炮火中带领学生回到那个中华民族抗日图存的时刻,去感受民族英雄们视死如归,舍身救国,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学生们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再次阅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就会强烈很多,同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会得到提升,树立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宏伟志愿。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民族和国家等主题,给每一个小组推荐一本课外书,让小组成员在课下集体阅读,然后交流品读之后撰写读后感,由此更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3]。
4.同类体裁对比阅读
阅读鉴赏能力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重要的一项能力,鉴赏是对所读相关文本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的品位能力。对于这一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同类体裁对比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同类体裁却不同风格或不同语言表达艺术手法的文本阅读当中,加深对各类文本描写优势的体会,从而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笔者便结合本文的童话故事体裁类型,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如《小王子》《皇帝的新装》等经典童话故事,从而促使学生在同类体裁的阅读对比中去体会各自文本描摹的艺术表现形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而《小王子》则是以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二者在相同的体裁范围内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写作风格,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学生通过这一对比阅读,文本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大大的锻炼,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结束语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阅读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语文课内外阅读,不断提升课内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沈春红,孙庆涛.核心素养关照下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转型[J].教育现代化,2018.5(38):388-389
[2]黄超群.核心素养关照下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转型[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103-104
[3]张燕霞.核心素养关照下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转型[J].教育观察,2018,7(10):92-93.
[4]韓淑香.核心素养关照下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转型[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