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张海珍余明智
张海珍 余明智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利用“雨课堂”平台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探索学生用探究式方式学习,吸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预习,让学生有疑而学、主动探索,真正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介绍了课程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本次教改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本次教改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关键词:高等数学;雨课堂;探究式学习
引言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后的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逻辑推导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调研多所高校,发现教学手段多很单一,即传统形式的单向交流——“老师讲、学生听”,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会发现有学生打瞌睡、玩手机、发呆等现象,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改研究的重点。
1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相互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实际上,已经有一些教师尝试这种上课模式,这种上课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相互合作交流学习。但是对《高等数学》而言,课程的内容较多、较难,学生预习难度较大,难以达到期望的预习效果,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通过对14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63%的学生觉得课前预习能使自己的学习效果更好,但是60%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不预习的原因“想预习,但内容太难,预习也看不懂”占45%。
1.2 “雨课堂”平台特性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所以本次教改就是希望能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利用“雨课堂”平台,探索学生用探究式方式学习,吸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预习,让学生有疑而学、主动探索,真正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具体实施方案
2.1 课前准备
(1)全班共146名学生,分为32组,每组3-6人,主要是由1-2个宿舍的同学组成,方便学生课前一起预习讨论,完成学习单;
(2)利用雨课堂平台新建班级;
(3)课前制作好学生预习课件、学案和教师上课课件;
(4)发布预习课件;
(5)学生预习课件;
(6)预习数据反馈给学生和教师;
(7)学生预习完课件后,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2.1 课堂授课
(1)教师开启雨课堂授课。学生扫码进入课堂,迟到学生可通过课堂暗号进入课堂;
(2)课堂采用探究式学习;
(3)课堂发布试题:学案上的例题设置成课堂测验,课堂上发布时可以设置答题时间;
(4)学生提交答案:学生可把预习时做的答案通过拍照上传来提交答案;
(5)教师微信端可以查看答题人数及答案,教师投屏典型错误答案并讲解;
(6)下课后学生微信端会即时收到课后小结;
(7)教师微信端也会即时收到课后小结,显示:课堂人数、学生数据、习题数据、课件数据、教学内容等;
2.3 课后复习
(1)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上发布的教学课件,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2)教师则可以根据上课答题的数据分析,进一步发布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再根据完成的数据来分析教学效果。
2.4 教学评价
(1)通过手机扫码签到和课堂答题情况,教师可以快速准确掌握出勤情况;
(2)通过发布试卷、实时答题、投票等功能,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活跃度等能做出更公平的评价;
(3)由于过程性评价的客观性增强,因此,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考试所占比重,避免学生仅靠期末考前临时突击,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 效果评价
3.1 对比样本的确定
本次教改选取两个并行教学班作为教学对象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其中一个班级依托“雨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另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便于对改革成效进行分析。
3.2 本次教改实施的效果
(1)课堂效果
学生反应积极,学习兴趣高,课堂参与率高。
(2)考试结果对比
本次期末考试,教改班和非教改班用的卷子一样,期末考试测试到的相应知识点的题(以A卷为例):
从表的数据可知,教改班的得分情况比非教改班级情况都有更好的表现。
4 结论
(1)从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教改班的人数比非教改班的人数多,但优秀率、良好率、中等率都较高,而及格率、不及格率都低,平均分也较高。另外,期末成绩显示,教改班的成绩更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成绩分布更合理。
(2)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看来,学生对于这种上课模式认可度较高。
(3)通过对14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2%的学生觉得雨课堂上课对他的学习有帮助,48%的学生希望课堂上“理论由老师讲授,学生在雨课堂上多练习”。
5 继续改进方向
(1)班级人数较多,146人左右,所以课堂上只能通过学生上传答案,教师把其中答得好的以及典型错误进行分析;如果小班的话,课堂上可以实施小组讨论的探究式学习,真正达到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2)学生看预习课件和教材进行预习,并不能弄懂知识点,所以上课还是需要老师把理论部分进行讲授,学生主要是练习时用雨课堂。如果能制作相关知识点的微课,学生听微课和教材进行预习,预习效果就会好很多。
参考文献:
[1]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王峰.大班環境下大学数学课师生互动模式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8):84-85.
本文受西南石油大学校级教师教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JXYJ-16。
作者简介:张海珍,讲师,福建福州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小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