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分层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2020-09-10潘阳梅

南北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潘阳梅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目标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教学,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数学学习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每个班级都会有人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即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97

在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教学安排不仅要符合教学标准的要求,还要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所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性以及思维模式。因此,教师更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利用分层教学的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对于目前数学教育现状分析

(一)传统课堂更加注重形式而不在意本身意义

在课改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推进下,教育者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将以往的教育方法变更,把新课标提倡的分层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实施,有助于数学教学,应该被认可。然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和让学生们多多回答问题,并没有掌握分层教学的精髓,也没有关注数学题本身,这样只能使分层教学效率低下。

(二)分层学习不灵活变通

在课上,采取按座位分小组的方式方便快捷地开展小组学习。若在这种小组学习方法中缺乏对个体性格不一的考虑,则起不了小组帮助与小组对抗的作用,也无法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更好的体验,自然达不到分层学习的目的与作用。

(三)分层学习过程无正确的方法

部分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提前规划好教学活动。在这种课堂下,合作的过程中无正确的分工,就会导致教育者发问时,只有成绩突出的个体回答、表现自己,但是其他的学生却无法深入参与,则不能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那么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课堂上无沟通无分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二、分层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灵活运用数学学习法,提升学生兴趣以及自主学习效果

数学中为了提高逻辑运算效率会有很多的特殊方法,如归纳法、类比法以及演绎法,等等。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适当运用此类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上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有所提升。

如演绎推理法。演绎推理是不太常见的推理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没有固定的规律与格式,运用形式是随着推理事物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其大体模式为:从抽象事物中总结出具体规律,从而推理事物未来发展走向。例如一道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题:一个成人自行车的质量有多重?小学生是抬不动一辆成人自行车的,所以他们无法直接通过体验得出自行车的重量,而告知学生,一辆自行车就相当于一般六七岁小女孩的重量就比较好理解了。这种方法相当于《曹冲称象》中的道理,可见在古代就有这种推理演绎的意识了。

(二)把握预习环节

教学问题分层设计分层教学的设计要贯彻在课堂的方方面面,在预习环节教师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出分层次解答的问题。在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区分基础问题、适中问题与难点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基础问题是指对全体学生都提出要求、都必须掌握的问题,像一些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运算方法都需要每一位学生熟稔于心,对于这类预习习题的布置要求全班所有学生必须高质量完成。而适中问题就是一些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的预习作业,是在基础上的稍微拔高,是班级内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的问题,适中类的预习作业要把中等的学生全都囊括进去,保证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难点问题则是为智力发展较快的学生设计的,掌握普通的学习内容对此类学生来说易如反掌,这样的问题设计不用太多,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

(三)课后分层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去认识数的基本概念以及数的基本运算过程。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数字并学会应用数字。然而,對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相应的乘法口诀或者运算步骤,所以教师在给他们布置课后作业时,就应选择难度较小的加减运算来让他们巩固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的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为他们布置相关的方程等作业来进一步帮助他们深化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这部分学生不仅能够对课堂所学的代数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还能不断总结出一定的数学解题规律来。

(四)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在以往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多采用唯分数论的学生评价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这导致分数较低的学生往往并不能受到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最终造成了学生“破罐子破摔”、放弃学习的现象。例如,针对低层次学生,为突出教师的引导教育能效,教师应尽可能以善意鼓励为主,在其基础上保障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树立;针对中层次学生,教师应强调巩固其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在以往试卷考核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课堂问答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进而帮助其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并以此为挖掘其学习潜力铺垫良好基础;针对高层次学生,考虑到其往往具有坚实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淡化基础知识考核在评价该层次学生时所占的比重,在引入批评评价思想的基础上及时给予该层次学生一定的鞭策,一方面保证其不会因一时的成绩而出现自负心理,另一方面在帮助其形成健康学习态度的过程中促进其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是平衡学生个性化差异与班级整体学习质量的最优选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分层教学的合理实施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教学典型案例。在提高班级学习质量的同时,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春慧.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78(5):45-46.

[2]刘敏.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