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矛盾处理“指+导”思路
2020-09-10单永花
单永花
【摘 要】心理咨询工作能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但“指而不导”的专业工作模式使得问题解决效果大打折扣;辅导员工作的“指导”模式能够给学生最直接的教育,但由于专业限制,很多人虽熟悉学生但无法深入了解问题所在。在处理大学生宿舍矛盾的过程中,应建立心理咨询师“指”+辅导员“导”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心理育人 高校 廉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4.016
一、案例介绍
小雪(化名),女,19岁,大一,本科,校学生会干事兼宿舍长,宿舍为六人间。小雪来心理咨询室是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宿舍关系出现了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宿舍舍友的关系特别好……最近一个月,我回宿舍都没人愿意搭理我……我问她们,‘要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你们就说出来,我改还不行吗’,可是没有人愿意听我说什么。有一次我打电话让她们帮忙带上我的书去教室,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我无法理解,都是一个宿舍的姐妹,互相帮个忙怎么了?她们有事情的时候,我也去帮忙啊,可是却没有人愿意帮我!……一次、两次、很多次,我的心都凉了,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们宿舍的女孩都是那种有事情憋在心里的人,我更喜欢她们开诚布公,真要是我的错,我愿意改,可是没人愿意跟我说清楚!”小雪表示自己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想要退学。
很明显,这是一个由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与舍友渐渐疏远,无法融入宿舍生活的案例。在实际咨询中,类似案例很多,比如专注学习而无法融入舍友、恋爱至上儿童无法融入舍友等情况。也许宿舍中的六个女孩都没有错,但在交往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不能很好地平衡各方关系。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二者联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案例解决方案
(一)问题澄清,误区纠正——心理咨询师“指”
1.问题澄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咨询经验而言,宿舍矛盾的出现一般是从新生入学三个月以后出现,因为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会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因为大家都懂得第一印象建立的“首因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往往忽略了“近因效应”,而根据他人今日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一个人,于是各自身上的缺点开始慢慢凸显。于是,六个或八个来自不同地点、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特质的孩子们之间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合。在磨合中,矛盾渐渐就出现了。比如,刚开始某人忘记打扫卫生,可能大家帮一帮就过去了,但如果某人长期忘记打扫卫生,那就不是帮一帮的问题了,类似的问题很多,比如纯净水问题、宿舍内务问题、公共物品使用问题等。因此,咨询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无条件接纳来访学生并帮其处理不良情绪的基础上,帮助来访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针对本案例中来访学生所说的“我们宿舍的女孩都是那种有事情憋在心里的人”的情况,寻找突破口,也就是叙事疗法中的例外情况,其他女孩有没有不憋在心里、明说的情况。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小雪找到了生活中的例外事件,就是B曾经说过应该轮到小雪打扫卫生的时候,小雪总是各种忙,宿舍内务检查的时候也都是大家帮小雪整理内务,但是小雪说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内务检查的时候需要重新整理,因为自己每天都会整理好再外出。另外,自己确实也不想每次都有事,可是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小雪认为舍友互相帮忙,没有必要计较那么多,所以虽然能够了解舍友对自己不满的地方在哪里,但是自己无法理解,她认为这本来就是互相帮忙的事情,何必非要那么麻烦。此时,第一步问题澄清已经完成了,大家认为小雪对宿舍的付出有限,这才导致大家慢慢开始疏远小雪。
2.误区纠正:互相帮助但有权拒绝。这是咨询师工作的第二步,可以微创新地采取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1)换宿舍还是努力一下试一试?你(学生)打算怎样解决这件事?下面是我在咨询中常用的语言:“如果换宿舍的话,需要去找辅导员来办理,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如果你确定自己需要换宿舍的话,现在就可以结束咨询关系去申请办理调换宿舍。只不过在你走出心理咨询室之前,我想问一下,调换宿舍能解决问题吗?如果调换宿舍能解决问题的话,不管是辅导员还是公寓教师,都会选择这个方法,因为这是最简单、便捷的一种方法,无法就是学生换换宿舍而已。你能确保调换宿舍后不会再出现现在的情况,不会出现宿舍矛盾?你怎样来确认新换的舍友都能跟自己和谐相处?如果调换宿舍后还出现矛盾的话,是不是要继续换宿舍?退一步讲,如果换宿舍还出现矛盾的话,我能不能问一下,矛盾的出现跟换不换宿舍有关系吗?如果矛盾的出现跟換宿舍无关的话,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问题都应该让学生思索答案,不能像现在文章里写的这样连珠炮似的询问,因为在思索答案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就会找到问题的所在:换宿舍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换思路和方式。
(2)互相帮忙有没有限度?同学们在一起要住三年(专科)或四年(本科),要说互相帮助的话,那肯定都是没问题,但要是一直都需要别人帮助,就肯定会出现问题,这时可以抛出类似案例让学生分析,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问题上,因为我们常说“旁观者清”。针对小雪的情况,我让小雪分析一下“假如我每天早晨8点到学校上班,晚上10点回家,孩子就交给他爸爸看管,你认为我这个老师怎么样?”学生回答:“我感觉您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接下来我问:“你感觉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那我的孩子会怎样认为我呢?”学生回答说:“他肯定不喜欢这样的你,因为他想要你的陪伴,想要妈妈的爱”。接下来我继续问学生:“在这件事情里,我是没有变动的,可是学生认为我是对的,孩子认为我是错的。那么,到底是我错了,还是学生错了,还是孩子错了?”学生回答说:“也许都没有错,其实您也很辛苦,只是没能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而已,给家庭的关爱太少了”。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了,“现在你感觉自己的情况跟我刚才说的情况相像吗?宿舍虽然不是你显著意义上的家,但是你自己也说了宿舍就是一家人,作为一家人里的一员,你感觉你对宿舍的付出怎样呢?你有没有更好地去协调‘工作’和‘家人’的关系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协调这个关系呢?”
(3)舍友有没有拒绝自己的权利?就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我道歉说“对不起”了,你应该说“没关系”吗?很多人认为,我请你帮忙,就是一件小事而已,难道你不应该帮我吗?你不知道你的拒绝会让我很难堪甚至很生气吗?曾经看过一本书,非常赞同书里说的,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在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可是却忘记了教育孩子怎样去维护自己的物权,所以造成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也不愿意接受被别人拒绝。这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能够接受别人的拒绝,虽然被拒绝的感觉不太好,也仍然要引导学生学会拒绝别人,虽然拒绝的话不好说出口。
(二)晓之以理,协调关系——辅导员“导”
1.晓之以理:宿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主要就是给有矛盾的宿舍讲解宿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这既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不良宿舍人际交往氛围往往会给身在其中的人带来程度不同的伤害,更有甚者发生刑事案件。在这个阶段有很多案例和理论支撑可供辅导员来选择使用。
2.协调关系:开启破冰之旅。这是辅导员“导”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在上一阶段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开始实践工作,让学生用实践和真心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建议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宿舍成员开诚布公,找出问题,共同解决,然后增加宿舍的集体活动。针对小雪的问题,给出的建议是:舍友们确实没少帮小雪,小雪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接下来小雪可以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弥补之前自己的不足。在建议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辅导员与心理咨询老师应协调一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三、干预结果
经过回访,小雪表示自己给大家道歉了,还努力地弥补了之前的不足,舍友们都非常感动,“我感觉经过这件事,我们的关系好像比之前还好了!”小雪的问题目前已经得到解决,并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不再提退学的事了,还认为自己当初的想法很傻。
四、案例启迪
(一)处理大学生宿舍矛盾应建立心理咨询师“指”+辅导员“导”的理念
咨询师能够深入察觉学生的问题但无法采取直接的工作方式,辅导员无法深入察觉学生的问题但能够采取直接的工作方式,这就需要二者通力合作,一方“指”(问题所在),一方“导”(出路所在),只有建立“指”+“导”的工作思路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宿舍矛盾。因为,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时候可以选择不用绕弯子来直至问题的所在(心理咨询中这叫“面质”,除非有较好的咨访关系,否则的话一般不建议咨询师使用“面质”),但由于辅导员与学生太熟悉,所以学生有的时候反而不太愿意把自己认为不好的一面(更多的学生很在意辅导员对自己的看法)呈现在辅导员的面前,这时他们倾向于寻找熟悉的陌生人——心理咨询师来帮忙。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层设计应建立“全面解决+重点关注”的思路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全面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心理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育心”作为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层设计的时候,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是督促教师去开展活动,因为活动的开展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
2.加大心理咨询室的投入,“重点关注”帮助学生解决个人问题。继续做好学生来访来点咨询,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辅导,极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重建信心,重新适应学习生活,使学生不断获得自我发展。建议加大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力求使二级心理辅导站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3.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忽视教师心理健康的工作。随着教师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师源性心理问题(由教师引起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未来我们应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分层分类培训项目,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家校沟通能力,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质量。
(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在心理危机干预时,各部门需要积极配合,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校应致力于探索建立全体教师任职学生心灵导师制度,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及时上报等,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的闭环。在本案例中,公寓管理老师、辅导员及时参与其中,帮助小雪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咨询师及时引导小雪纠正不合理信念,建立正确认知,这是本案例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学生的心理稳定,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重点,也是学生工作部的工作重点,更是学校稳定的工作重点。【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育人改革》(教法规[2019]630号)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