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2020-09-10刘鲁东

南北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刘鲁东

【摘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本文中我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入手,结合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改后的新内容、新要求,谈谈我关于实现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150

新课改之后,各学科都面对着教学内容调整的新形势,而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之后,我们面对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那么,综合来看在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时代下,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要求和标准也就随之发生了具体的变化。本文中我们所探究的是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小学阶段的教学规划和教学要求来看,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下,小学教育我们注重的是各学科基础知识打基础,而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我们更加强调学生能力和兴趣的打基础,即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重视学生本身的能力和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主动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单纯凭借成绩高低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进而逐步让教学活动转化为教师和学生的良性沟通、互动活动,树立学生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开心、成长。而面对着身心发育还非常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以上我们所做出的各种教学设想和要求,都要基于一个条件,那就是教师的引导,而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进行教学引导最为主要的阵地,所以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知识传输有效性的高低,如何去构建高效的课堂,如何灵活运用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做到知识的合理规划是当前教师需要着重探索的内容。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而本文中我就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基础展开探究。从语文学科来看,字词、语法、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四部分,而应对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以上四个方面以字词和语法这两大语言基础为教学重点,而阅读和写作涉及逻辑思维、审美理解的文学性内容则重点在于启发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当然,以上我所阐述的内容都需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才能完成,而素质教育体制下,伴随着以人为本教学核心理念,我们探索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特性和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特性来看,我们又当如何正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如何针对班级教学特质去在理论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实践的创新呢?下文中我就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具体的阐述。

一、注重教学启发,变教为导

小学阶段我们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传统教育中教学分离的情况,而是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尤其是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实现知识拓展,开拓学生眼界。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们要引导学生适应课堂上“主人翁”的角色。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懒”,懒得动脑思考,懒得主动学习,往往是教师强调好多遍才会去记、去写,那么在课堂学习中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率较低。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减少“教”的部分,而是做到引导,例如,在学习文章过程中,我们最开始直接“要求”学生去读,去概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让学生逐步适应课堂上教与学角色的互换,进而习惯于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启发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和教师进行思维的互动。以小学语文中的语法知识——缩句为例,缩句的原则是我们在课堂上讲解清楚:找出句子主谓宾所组成的主干,将修饰部分带“的”、“得”、“地”的部分以及表示时间、地点或者其他修饰限定的成分去掉;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将规律和方法讲解清楚,然后通过共同练习的方式,针对例句一步步巩固总结规律,并从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针对例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学生转为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尝试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课本文章为基础载体,尝试进行内容方面的基础探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而课本文章则在难度方面更加契合学生的能力,小学阶段的文章分析包括內容和情感两个方面,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两部分设置探究主题,如内容中的段落大意概括、人物性格分析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互动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学会吸收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短处,也从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表达和互动的勇气。

其次,语文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尝试进行拓展类问题的探究。小学阶段我们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要去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其主观思维的灵活性和能动性。所以课堂探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让学生在课本已有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更为广泛、更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习惯于深入思考,学会主动搜集资料,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主拓展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做好分层次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差异显现的开端,所以小学课堂教学我们更加注重均衡性,全面性。而要想避免埋下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伏笔”,我们就要在一开始注重因材施教。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这里的分层次需要综合学生的能力将知识点难度划归为几个层次,我通常划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那么在教学中就要狠抓基础,保证所有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然后再进行有区别的提高,即根据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较难的任务,从而实现“培优”。

其次,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的分层次,这里的分层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存在懒惰心理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督促和监督;而对于学习方法不对的学生我们则是引导其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对于不爱学、调皮捣蛋的学生,则要亮出教师的威严,让学生基于要求去完成基础的学习任务……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要透彻理解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然后在教学中形成正确的教学认知,进而指导教学模式的创新,最终在教学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特性、适合学科特性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4):24-28.

[2]陈映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63-164.

猜你喜欢

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