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

2020-09-10孙金凤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尊重引导教育

孙金凤

【摘    要】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改变的不是孩子的外表,而是孩子的内心。新时代的教育体制对我们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关键词】教育  引导  尊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05

作为教师,教了好多年的学生,是否有那么一个场景抑或是一个片段让孩子多年后仍记忆犹新?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改变的不是孩子的外表,而是孩子的内心。新时代的教育体制对我们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教育就是遵从内心

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可以教会孩子日常生活的能力,但是我们无法把握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成长为绝对完美的人。没有一个孩子不会犯错,没有一个孩子是万能的。我们面对的孩子,他们活泼可爱,但是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失败,他们从这些错误和失败里找到自己成长的快乐。教育就是让教师帮助孩子,把孩子真正的内心引导出来,让孩子顺着自己的内心,去成长,去蜕变,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成长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二、教育就是引导帮助

我们可以教会孩子科学文化知识,指导学生参加高考,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可是不同的孩子在面对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时,态度明显不同。有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便朝着自己的方向用尽全力去拼搏。有的孩子上了很好的大学却非常的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去约束学生,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更应该做的是去引导孩子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们也不难看到社会人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因为抑郁症逝去的年轻生命让所有的亲人、朋友都痛心不已。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我想呼吁我们的教师,除了知识,孩子还需要更多的关爱,更多正确的引导。能帮助和引导一个孩子,让他在能力范围内认真的生活,这是我们教师的骄傲。

三、教育就是尊重个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二胎政策放开以后,有很多家庭迎来了二胎宝宝,而习惯了被关注、被宠爱的大宝贝在心理上开始有了极大的落差,表现出了各种叛逆和不羁。这让我开始反思,这种社会现象的症结并不是二胎宝宝的出生,而是大宝贝出生以后,从家庭到学校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我们作为教师,在学校的教育上应该反思,除了知识,我们真的从心理上帮助孩子了吗?在学校的生活中,孩子真的快乐吗?我们除了上课之外,其他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等孩子的节日我们认真地对待了吗?学生的评估系统应该更加完善,除了学习成绩,应该还有其他方面例如能力、兴趣等的评估。学校不是工厂,不能一次生产出长得一模一样的产品,但是却可以培养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有兴趣爱好、有理想追求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朝着自己兴趣所指的方向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自己以后的工作,自己的生活。每次高考报志愿时,看到迷茫不知所措的孩子的时候,我都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教育的不足。

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是让全班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而是要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学得一技之长,自信满满地走向自己的生活!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让我深深反思这些年的工作,哪些做得不好的、做得不足,好多事情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在心头。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面对的是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郭教授在文中提道:“我们需要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教师的意志并非学生的意志,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学生为主体这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情,同样的学校班级不同学生特点也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经有过“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的教导,而今天的教师在工作中要尊重课堂设计的主体——学生。

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在工作中需要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那么就需要在以下环节下功夫:

1.备课。备课不仅要备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历经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很多知识都烂熟于胸,但是备学生这个环节我从不敢轻易地略过。学生是我们教师每天要面对的群体,我们的教学是针对学生的,没有學生,就没有教师的这个职业了。虽然教育不是服务行业,但是我们教师每天的工作却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学生的存在便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备学生是我们每天上课之前最重要的工作部分。班级学情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深度也不同。

2.上课。教师每天的重头戏是上课。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的不同,充分挖掘教材,整合教学资源,从学生的知识需求出发,创设合理化的学习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良好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学习,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中找好学生的基础点,找到学生的“生长点”,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自主构建“生长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对待事物的见解不能可全部相同,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和不同的理解意义。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相互促进学习。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同样的问题提出的不同见解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使学生讨论探究,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3.评价。如果说备课、上课是教学的“起调”,那么评价就是“终曲”。教师通过对所教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激励,能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收到曲终意长,余味无穷的效果。

教师在用成绩评价学生之余,还要完成对学生的评价激励。在完成知识的学习以后,教师应该以情感为突破口,及时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教师也要在这个环节做好引领,发挥情感对教学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知识的思想性,实现知识的整合,情感的升华。

猜你喜欢

尊重引导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