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20-09-10平芸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分布图直观教师

平芸

【摘    要】高中地理是一门涉及面广、对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其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区域划分以及空间分布等。而地图的作用不容小觑,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其鲜明的色彩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研究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地图  高中地理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02

地图是学习地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对象,它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知识含义的具体表现。从地理位置、某地的地形特点、地形分布、地形区的地貌到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规律、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等都需要以地图直观地体现。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地图,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出一套地图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等。

一、地图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意义

(一)辅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

纯理论知识、纯文字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比不上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感。且地理是一门空间性很强的学科,直接讲述理论学生没有树立空间概念,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例如,在进行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划分时,若仅凭文字的叙述,学生的想象无法准确判断,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配上地图,在地图上准确标出气候区,学生边看图边理解,学习的效率就会相应地提高。

(二)以图像的形式传达信息,更加直观、易懂

地图是以图像的形式传达信息的,比起枯燥拗口的纯理论知识,色彩鲜明的图像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直观的重要教学工具。它的出现,有利于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地理区域的分布和其演变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立体的地理空间。比如,关于“为什么秦岭是中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问题,如果仅仅从“秦岭海拔高,山势雄伟,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重要分界,在水文上,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这样的文字上理解,学生是很難记忆的。但是地图就可以很精准地表现出来。在地图上,海拔高的山脉都会准确的标注。可以从地图上得知秦岭山脉海拔大致在2000—3000米,西起甘肃,东到河南,长约1500公里,是天然的屏障。除了纬度原因,南方受来自海洋的暖流气流影响造成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北方受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影响造成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而秦岭山脉阻断了暖流、冷空气的传入,所以南北气候才会不同。这些知识现象能够在地图上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的印象更深,记得更牢。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地图识别能力和地图应用能力。而学生借助地图学习世界的地形地貌、地理空间以及物产的分布,能够形成较好的空间想象力,方向感也会增强并且思想维度也能够得到提升。当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地理空间框架,再运用地图结合地理知识日积月累,在脑海中不断添加细微的地理要素,那么学生对地理、对世界的认识将达到质的飞跃。不仅如此,学习地图能够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行动力。如果学生对地图研究透彻,能够通过一张图就能拓展到其他地理知识方面上去,这也侧面拓展了学生的思想维度。在今后的地理学习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使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如何正确使用地图

(一)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地图,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所以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专门花时间为学生科普地图的用法以及记忆技巧,这能帮助学生今后的学习。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怎样用地理地图中的比例尺、方位、图例、经纬度等;然后,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分辨地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也要让学生了解各类地图的用处,比如政区图、等降水量分布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其中,政区图是用来观察各省份之间的关系,地形图用来表示地表上的居民地、水系、植被等,人口分布图是用来观察各个地区的人口分布……在教授的时候也要向学生强调地图笔记的重要性,督促学生动手、动眼、动耳、动脑,通过反复的练习,加深对地图的印象。

(二)督促学生勤加练习

掌握地理地图需要学生日复一日地练习和反复地记忆。所以,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常看地图、分析地图。对示意图、分布图等反复记忆,也可以亲手去画、亲手去描,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加深记忆。而那些山脉分布图、水流线、气候图等,学生大可不必死记硬背,可以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推理演算。

(三)将文字说明和地图巧妙地结合起来

地图和文字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光有文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困难;光有地图,学生不知道从什么方面探究。所以应该将文字说明和地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地图成为文字的阐述,让文字成为地图的说明,这样的有机结合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习的效率会得到提高。比如在讲解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时,了解到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等等,再通过地图的验证,学生才更加理解知识的含义。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能通过具体的图像生动、直观地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感受。要想学好地理,地图的使用至关重要,但立体化的世界利用教材中二维平面地图来呈现终究不能“完美”还原。但是多媒体却弥补了这一缺点。通过网络查找地图,再利用程序以动态、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研究起来就更加的方便。比如对于美洲与欧洲的衔接在地图上不能直观感受,而将世界地图从二维转变成三维,通过动态的播放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理解,且多媒体的多样化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有趣,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对于学生而言,地图不仅让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地理现象,其鲜明的色彩也为枯燥的文字增添了几分趣味,吸引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而言,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加透彻、形象,而且简化了教学过程,减少了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将地图合理、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檀鲁镔.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0,000(003).

[2]陶亮.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8).

猜你喜欢

分布图直观教师
最美教师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简单直观≠正确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中国癌症分布图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人生真相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