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管理分析

2020-09-10赵红

南北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健康教学高中体育

赵红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在不断进步,对中学生开展体育教学和健康教学,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学教师不仅要加强对中学生体魄的培养,还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以保证中学生可以实现全面均衡发展。中学生不仅要具有强健的体魄,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如此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关键词】高中体育  健康教学  心理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054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残缺或疾病,而是指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正常状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健康第一”理念下的学校的体育课程,不再是单一的身体训练,而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提高为目标。由此可见,探讨和建构体育与健康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对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重“治疗”转向重“预防”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资源的有限,更多的关注患病的特殊群体,偏重于“咨询”和“治疗”,医疗成本在逐年上涨,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却没有明显改善,相反因各类原因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各类自杀、跳楼等极端案例屡见报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了巨大困境。在这一背景下,急需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再思考,既需要具体操作层面的改革,更需要理念的创新。健康管理在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保险业最先提出。其实我国两千多年前中华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最早指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也是健康管理思想的直接体现。健康管理对个人或群体的各种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并进行计划、预防和控制,最重要的是将预防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饮食、运动等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管理也应从“治疗”转向“预防”,很多心理问题是可以预见的,不能等心理问题出现了甚至出现严重后果了再介入,心理健康预防对减少学生心理伤害具有重大作用。可尝试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锻炼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通过校内、校外各种资源整合,提前介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教育指导体系

学校要根据中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及心理素质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课程体系,并构建心理预防体系与咨询体系,以及适当地干预中学生心理问题,并建立心理问题的保障体系。体育健康教师要加强预防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对中学生亚健康及轻度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咨询。对于心理亚健康的中学生,教师要以积极干预的方式为主,而对于那些有重度心理问题的中学生,教师要及时地开展心理治疗,借助外部心理咨询专家的力量,及时地治疗中学生的心理疾病。

三、从依靠单一主体到社会力量协同

各种群体的健康管理除由政府作为主体提供之外,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都积极参与,构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治氛围。心理健康管理也要改变传统的过多依靠学校、依靠教师的做法,实现校内防治、校外共治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机制。由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学生服务保障体系共同构成了校内防治体系,专业教师、学生工作队伍、后勤保障队伍等全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氛围。除校内参与主体之外,校外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体系也必不可少。首先是家庭共建体系。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载体,父母和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家长关心和关注子女的学业、生活、价值选择,帮助子女应对挫折和挑战等。其次是社会支持体系。由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亲属关系等构成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良好氛围,保障学生权益,弘扬社会正气。

四、动态监管体系

心理状态是一个反复多变的动态过程,心理亚健康中、重度和心理患疾的学生是老师重点监管对象。动态监管体系是运用教育指导体系后,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有一定变化的前提下,教师根據学生情况,及时调整与更新教育指导体系的内容与方式。动态监管体现方式:1.学生经过干预后,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则根据情况将干预体系调整为咨询或预防体系;2.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由好转差,则根据情况将预防体系调整为咨询或干预体系;3.咨询或干预无效,则重新修改,调整咨询或干预体系的内容和方式。

五、开展体育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给中学生开展必要的体育健康课程,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够发泄情绪,还可以提升身体素质。相关研究表明,中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运动,如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等活动,可以疏解学习压力,同时也会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拉近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可以对中学生心理和身体产生积极的正面促进作用。

六、结语

在高中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身体状况都在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学时期也是学生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给中学生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辅导和体育运动,以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此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永红.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9(19):67-68.

[2]张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J].好家长,2017(56):214-214.

[3]高自然.体育教学中高中生心理健康与运动干预的相关性分析[J].文教资料,2018(06):57-59.

[4]郭磊.初探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7(06):47-49.

[5]陈明阳.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考试周刊,2018(83):76-79.

猜你喜欢

健康教学高中体育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