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2020-09-10李彦华石建东
李彦华 石建东
摘要:本文根据产教融合背景下民权县职教育中心开创“进厂包线”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背景下。针对既遵守中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又能 让“学在产线、课在车间”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所要解决的体育课堂教学难题为出发点。对中职体育教学的特殊教学环境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产教深度融合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现职业教育跨越提升具有战略性意义。以民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例。我校与万宝电器(民权)深入校企联合办学机制,采取“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深度融合教学改革模式探索。为了实现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达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我校针对制冷系部分学生的教育培养实施了“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知识课堂开设在工厂、技能训练在产线”的教学模式探索。目前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作为公共课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我们当前的体育课程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教学模式的需要。针对目前“进厂包线”教学模式下的“学在产线、课在车间、以一线产业工人为师传授技能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实验班学生体育课程为例,我们的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这种的新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的特殊性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这就需要体育任课教师对我们当前的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进行深入性的探讨。
一、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衔接。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选择性较小的困境、一些学校的体育课,往往实行放羊式教学。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教师往往不能施加指导和影响。教学模式上存在单一的问题。其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的体能教学缺失。在中职学校体育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尚存在误区[1]。一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体育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小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体育课一直处于边缘、可有可无的地位。第三、体能专业师资薄弱,体能训练场地条件和硬件器材缺乏。场地与器材的不足成为制约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篮球场地往往供不应求,而双杠和单杠场地上很少有人问津。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特点分析
首先,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课不仅仅是学生的身体实践课,还要有利于由于长时间生产劳动而产生身体疲劳的消除,以及缓解由于流水线作业精神緊张。其次、要考虑要求有一定体力劳动岗位人员体力尽可能恢复。第三、体育课的活动环境也要求考虑到企业生产环境所提供给员工休闲娱乐场地的大小,位置、体育运动设施的配备等情况。这就需要体育课的设计必须要依靠现有的条件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用具,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场地和教具。在企业内部为学生上一堂体育课,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器材,而在之前的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前面考虑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并要注意如何安全、有效的使用。体育课往往不只在企业学习的一个班组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所以还必须考虑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而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玩”好。不仅能够体现出体育课的健身作用,同时也能呈现出体育课的德育教化功能[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是在工厂学习者的优越感,在学习生产工作之外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是一名接受全面教育的学生,而非同于在工厂里上班的操作工人。
三、当前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首先,我们要构建体能优先发展教学模式。根据我们学生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性质的不同和该岗位人员的职业体能要求,为产教融合学生的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必须体现出职业岗位体能本位要求的体育教学模式。其次、我们对其体育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优先发展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其职业岗位要求的体能素质,提高对职业环境及改变的适应能力。第三、我在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时,一定要围绕以发展体能为基础,将体能训练尽量配合相应的体育项目。(1)要根据就业岗位群方面呈现的共同点,以及学生性别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化安排教学内容;(2)设置多样的体育项目以及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供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爱好、岗位体能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第四、教学形式以体育课为主,要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可取采课内外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比如结合企业体育社团、课外体育活动等。结合学生岗位体能需求,实施分类、分项、分段的教学形式。
总而言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体育课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选择,要以其专业所面对的职业群的职业体能要求为基础和目标,无论是单纯体能教学,还是项目教学,都要体现体能健康优先发展的本位要求。
四、结语
中职学生的体能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要以职业体能为导向优先考虑需要根据职业岗位体能要求的特点,学生体能变化、性别、健康状况的特点等主客观情况分类细化优化课堂教学内容[3]。我们应该把当前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工作场所、作业和休息时间的特殊性充分进行综合性考虑,体育课堂的教学开发和设计才能合理调配基础体能教学、职业岗位体能教学以及社会体能适应能力几方面有效融合,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模式,从而实现中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完善中职体育教学体系,在中职教育培养应用型实用型劳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璐.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07):205-206.
[2]张庆飞.“岗位体能”导向下高职体育新型教学模式的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4):89-91.
[3]张娴,杨豪虎.工学结合视阈下的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探究[J].时代农机,2017,44(11):201.
作者简介:李彦华(1975-),男,汉族,河南民权人,大学本科学历,民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石建东(1981-),男,汉族,硕士研究生,民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