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织理论对城市马拉松热的分析研究

2020-09-10李佳凝

体育风尚 2020年4期
关键词:自组织

李佳凝

摘要:马拉松是世界上非常受歡迎的长跑比赛。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22场,参赛人数40万人。而2018年中国有1581场马拉松比赛,参赛人数高达583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马拉松热潮席卷全国,但是各地政府与各企事业单位在其中占主导,甚至出现强迫大众员工参加的情况,不免被打上‘工具主义’的标签,所以城市马拉松从‘被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变具有迫切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自组织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分析城市马拉松自组织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研究认为:城市马拉松应该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用自组织能力建设马拉松热的新机制,将商业性城市马拉松转变为服务性马拉松,将体育竞技文化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关键词:自组织;被组织;城市马拉松热

2008年奥运会后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把城市马拉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马拉松跑现象”作为一种表意丰富的文化符号,通过持续建构人脑中的文化图式,从而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发展[1]。同时城市马拉松可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城市马拉松由全民大众健身变为需要进行大量“投资”的商业化比赛运动。某些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广告招牌,迫使员工参加,一些非自愿参加城市马拉松的人,在运动中并没有起到健身的效果。显而易见,这种暴力的商业行为失去了运动的自身意义与价值。国家的一系列政策表明,全民马拉松是全民健身运动中的重点项目。打消企业员工被迫参与城市马拉松运动抵触性,从被组织参加转化为自组织参与城市马拉松运动。自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2],旨在城市马拉松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城市马拉松运动的问题

城市马拉松有两种现代体育组织方式。一是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方式。二是自上而下的被组织方式。自组织概念来自自然科学理论中的自组织理论,其体系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超循环理论等构成。自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3]。目前城市马拉松运动存在着定位不清、服务质量过低、缺乏赛前医疗检查工作、政府管得过宽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被组织”造成的。因此借助城市马拉松热的自组织性来打破原有具有抵触性的被组织,开展真正的城市体育运动进而推动城市全民健身文化的融合发展十分重要。

二、城市马拉松热自组织能力建设面临的困境

城市马拉松热自组织能力建设是指全民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实现自主认识、参与马拉松运动。在我国体育多元化和商业化的两大背景下,特别是二线城市马拉松热的自组织能力建设面临很多问题。

(一)城市马拉松的商业化

城市马拉松运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健康中国”建设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许多城市争先恐后的举办马拉松比赛。据统计,2018年厦马为厦门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综合经济效益2.91亿元。面对这种收入利润常年飙升的城市马拉松运动,一些企业、政府,开始强行让员工大众参与,借此刺激经济,这种被组织性的城市马拉松完全失去了其运动的真正的意义,也使得全民大众开始对此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城市马拉松热的基础薄弱

鉴于这种商业化的马拉松形势,群众无疑被贴上了一种“工具主义”的标签,为了宣传自己的企业和城市文化,强行要求员工及其群众参加。这种强制要求的被组织性严重打击了群众自愿参与城市马拉松的热情及体验马拉松运动精神的竞技意识。参与城市马拉松比赛的许多体育运动爱好者也遭受了相应的冲击。一方面,很多二线城市的GDP并不高。此外,人口老龄化,许多人选择在社区做简单的健身,或者去当地的健身房进行自组织的小规模自我健身;另一方面,由于大众没有充分了解马拉松这项运动,使得马拉松赛事存在着许多乱象。例如猝死,作弊,乱丢垃圾和路边上厕所等。以上种种充分反映出城市马拉松的缺陷与不足。同时它也反映了城市马拉松自我组织能力的缺失。

三、基于自组织能力建设的马拉松热的新机制

马拉松在其基本属性方面具有明确的自组织。将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力量与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力量结合起来。主要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及其对自组织系统的影响,将这两种组合转化为健康城市马拉松的新机制。有效避免马拉松赛事成为“一阵风”似的“感性”狂欢,将马拉松运动拉回“理性”发展的轨道,实现马拉松独特的文化,精神,体育,健康和体育价值[5]。

(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从自组织理论出发,通过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能够达到从低阶到高阶的演化。而远离平衡的重要因素,就是城市马拉松自组织能力建设。这也是建立健康的城市马拉松,进行内外能源和信息交流的前提。马拉松运动自组织能力强的展现,通常不需要外力进行特殊干预。然而一些大型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企业名片不惜强行要求员工参加。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利用城市马拉松的媒体宣传来获取高额利润。同时还有很多二线城市,对赛事的准备不充分,构成了赛事中的很多事故。面对这种消极平衡的经济利益化城市马拉松运动,必须用强有力的自组织力量进行改变。

运用自组织力量干预城市马拉松热的商业化可以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尊重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规律。自组织力量改变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体育文化,大众健身,和多元体育发展的关系。要提高体育文化竞争精神的发展水平;第二,遵循体育强国战略。这就需要群众提高认识和理解体育的精神,从基础做起,保障基础体育群众的认可与真真切切的参与。第三,明确政府职能。在城市马拉松的举办中,政府、企业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群众的参与体系,扩展群众自组织参与城市马拉松的平台与空间。

(二)城市马拉松的自组织转化

1.商业性城市马拉松向服务性马拉松的转变

马拉松社会功能深入契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配合国家战略实施。强调马拉松运动的均衡发展,使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服务于人民。中国田径协会打造了“小康之约”马拉松系列赛等新型赛事。这种由地方政府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城市马拉松转变为服务型城市马拉松运动,推动了城市马拉松的良性发展。同时鼓励全民参与体育运动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体育竞技文化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健身活动。绝大部分群众健身意识强烈,但缺少体育竞技文化精神。就这种现实用自组织理论进行干预,开始将原有的健身热潮血液,输入一种体育文化血液。运用与新鲜事物能量信息交换,两者相互融合使其达到一种新鲜的绿色健康的全民体育竞技健身血液。这种新鲜血液,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组织城市马拉松的转型,奠定了城市马拉松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要想让城市马拉松热从被组织转化为自组织,让受到被组织力量的抵触者变为自组织力量的参与者,政府需要扩大绿色的城市马拉松法制空间,引导城市马拉松良性发展,充分利用好城市马拉松自组织的有益基础。

四、结语

城市马拉松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轨迹,政府企业组织者必须沿着绿色良性发展的“路线”实施适当的管理。城市马拉松从“被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化使其原有被迫参加的抵触行为转化为自愿参加的高效自组织行为。它不仅符合全民健身政策,而且提高了全民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军岩,姚远.“马拉松跑现象”对城市文化建构机理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 (7):22-26,37.

[2]于冲,刘巍,秦晨晨.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 (10):35-39.

[3]那春艳,谷金波.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J].武术研究,2017,2 (8):126-128.

[4]李小芳,吴清莉.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的“身体哲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 (5):44-48.

[5]杨毛元.我国马拉松“感性”背后的“理性”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 (6):58-62.

猜你喜欢

自组织
多子群自组织聚合的PSO数据分类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群体智慧与教育研究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基于系统自组织理念指导教师课堂教学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新模式探究
自组织涌现律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阻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