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文国安

南北桥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文国安

【摘    要】情景化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增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很大作用,且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教师在进行情景化教学时候需要注意案例的生活性、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把握好生活和知识的平衡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情境中取材,让情境高于生活,最后让情境回归生活,由此让学生在案例中把握数学原理,运用数学原理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204

一、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情景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力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抽象性,这对于刚刚进行数学学习的小学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数字的运算和推理,逻辑的演绎和证明,如果不借助感性工具,那么他们将非常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加入情景化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由此让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让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都以教师单向的灌输性教学为主,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呈现出了一种被动化关系。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其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型学科,其本身就是起源于问题。整个数学的发展过程体现的也是问题不断替代更新的过程。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增设情景化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形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一)运用生活情境要注意案例的生活性

如上所述,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的学科,由此与具体化的实际生活保持了一定距离。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就是要让小学生从抽象走向具体,在具体中把握抽象。但是,教师在运用生活化的情境时,还是应该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原则,以及与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是否符合。例如,在一年级“几和第几”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动物赛跑的画面,呈现出小鸭第一,小猫第二,小鸡第三,小狗第四的结果。学生很多会基于生活常识而认为应该是小狗第一。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创设与生活实际保持一致的情境,而不能随意假设情境从而给教学增添困难。

(二)运用生活情境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级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一般而言,对于小学低段学生应着重考虑情景化案例的感性特征,例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一章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的物体,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的方式,逐步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但是对于小学高段学生,则需要注重情景化案例的抽象性,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自己家的卧室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眼前无物、心中有物的思考习惯。

(三)运用生活情境要把握好生活和知识的平衡性

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案例中把握抽象原则,并形成利用数学原理分析实际生活的习惯。由此可见,生活情境化教学要分成两个步骤:一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二是要用抽象视角分析具体问题。后者是情境化教学的升华,也是情境化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思想是数学建模思想的一种变形,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具体方法,形成数学分析的抽象化思维。

三、在小学数学实行情境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在情境中取材,激活教材与生活的真实联系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小学低段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通过将数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相关联,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过程。由此,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例如,教师在教授“用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课程时,就可以通过创设市场买卖情境。老师:“同学们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学生:“去过。”老师:“同学们有没有试过自己找售货员阿姨付钱?”学生:“没有。”老师:“那么我们今天教大家如何在超市付钱好不好?”学生:“好。”由此,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引导,并设置一定的钱币教学工具,学生可以现场进行模拟买卖,由此,既让学生熟悉了两位数的加减算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原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越是普遍化的生活场景对学生就越具有吸引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要注意发现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对这些案例进行模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让情境高于生活,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生活的抽象化提炼,进行情景化教学既要贴近现实生活,同时也要高于生活。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越过抽象化的鸿沟,达到对数学理念的深入理解。例如,在进行渐变运算教学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为什么在类似“159+99、157-99”的运算中需要进行加1和减1。对此,教师可以将显示生活中经常发生“付整找零”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案例中逐渐认识渐变算法的用途。需要注意的是,這样一种高于生活的情境,将生活的具体问题抽象成了一种数学化的模式,从而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跨越奠定了基石。

如上所述,情境化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如果说在情境中取材和让情境高于生活是情境化教学的基础,那么让情境回归生活,用数学模型分析生活的具体问题就是情境化教学的目标。通过有效的数学建模,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许红梅.浅谈小学数学“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009):86-87.

[2]王波.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11):125-126.

[3]吕传汉,汪秉彝.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 2002.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教学应用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