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互联网与阅读亲密牵手

2020-09-10吴丽丽

南北桥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课外阅读互联网

吴丽丽

【摘    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电子产品逐渐替代纸质书籍,进入学生的日常阅读生活。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电子阅读连接互联网的优势,打造“互联网+阅读”模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即时交流,享受阅读乐趣。

【关键词】互联网+ 课外阅读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203

阅读对学生精神成长和语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大阅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工具日益多元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电子产品逐渐替代纸质书籍,进入学生的日常阅读生活。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阅读工具连接互联网成为常态,已发展成“互联网+阅读”,具有内容丰富、灵活多样,携带方便、阅读感受即时共享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碎片化、感受浅薄等缺点。那么教师如何扬长避短,打造“互联网+阅读”,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呢?

一、发挥多媒体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互联网+阅读”是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有效利用互联网具体形象的声、像资料进行教学,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外阅读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如笔者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后,推荐学生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特地从互联网下载了《易中天品三国》中最精彩的几集,在班级午间阅读时播放。在播放到精彩的故事情节时,戛然而止——“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此时向学生推荐到图书室借阅或者到网上下载电子书籍,没几日,图书室的所有《三国演义》藏书几乎都被借走了!很多同学则是自觉从互联网下载电子书来阅读,有的同学还下载了全套单田芳的《三国演义》评书,拷到父母的手机里,放学回家后慢慢品味!又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时,笔者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借助演员的表演来感受人物鲜明的特征、情节的引人入胜,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整本《水浒传》的欲望,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书籍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平台,深入到互联网的世界中,阅读适合自己的文章,当学生的兴趣和视野被打开之后,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到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们不仅对网络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善用网络平台,培养阅读习惯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中国语文教育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学语文不读书,读书少。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习惯。”可见,培养阅读习惯非常重要。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构建一个阅读共同体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笔者所在学校利用网络,每班建立了“班级阅读”群。每个月,教师根据学校的阅读计划在群中发布阅读书目。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校倡导中高年级学生每天晚上阅读半小时,低年级学生每天晚上“亲子阅读”半小时,并把阅读视频分享到“班级阅读”群中。每天教师在群里及时对阅读情况进行总结、点评。每天晚上,同学们看到别的同学都在认真读书的视频,自己也不甘示弱。即使有个别不想读的学生,也会在家长的催促下读起来。老师的表扬鼓励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为了让读书打卡活动更有实效,我们还鼓励家长在朋友圈为孩子阅读“微信打卡”。“百日读书好习惯”“30天打卡阅读”等活动如今风靡家长们的朋友圈。通过这样的形式,每天将孩子的读书照片、所读书目等发到朋友圈,让孩子在朋友圈众多朋友的监督下坚持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相互构成了阅读“共同体”,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的阅读氛围。

此外,学校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班级、年级、校级层面开展阅读之星、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笔者利用相关阅读软件,引入“竞赛” “晋级”“奖励”等元素,采取小红花颁发、积分激励、身份晋升、奖品兑换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在竞赛的浓厚氛围中为后续的阅读获取动力。时间长了,慢慢地,每天晚上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当阅读和洗脸、刷牙、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一种需要后,想不让孩子读书,都难了。

三、妙用资源优势,拓宽阅读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互联网上具有丰富的信息,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就要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后,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互联网上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名家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文章。这样既可以深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又可以通过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把握写景文章的结构“命脉”和景物描寫的方法。这比起教师单纯地分析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印象。又如学习了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后,教师可以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松鼠的散文。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便很快发现了说明性文章的特点和语言风格,为本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互联网中的内容,抓住互联网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更优秀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的产物,必将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互联网+阅读”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阅读方式,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阅读”是推动学生大阅读观形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技术手段。当然这不是去颠覆传统阅读,而是将传统阅读与“互联网+”相融合,用技术手段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要让互联网与阅读亲密牵手,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踏上快乐的阅读旅程!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课外阅读互联网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