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020-09-10刘丽萍

南北桥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刘丽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小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兼顾学生理论授课和实践探究。本文从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出发,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对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作了探讨,旨在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080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更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现,以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实施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表现在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多习惯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就教材内容为学生进行复述,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浮于表面;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信任和鼓励,课堂教学设计有待优化,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或表现的机会极少,思维难以拓展,能力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降低。

(二)理论和实践缺乏联系

小学语文学科理论性较强,教学活动的能动性集中于教师一方,学生实践锻炼意识不强,机会也很少,课堂教学缺乏趣味。应试教育环境下,家长、教师和学生多倾向于追求考试成绩,使得语文学习方向朝功利主义偏移,学习的本质没有为学生真正发现,自然难以发掘语文学科人文价值。在此背景下,语文学习成为机械化的任务,理论学习和生活实际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对生活事物和现象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感悟能力,沦为考试机器,这有违素质教育初衷。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利用趣味故事,优化课前导入

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环节有趣、新颖,自然可以起到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使其可以跟上教师节奏深入到课堂学习。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直接授课的形式,利用趣味故事优化课前导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为打造轻松、愉快、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做好铺垫。例如,在识字课《金木水火土》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先以故事开头:在我国的上古神话故事中,祝融被称为火神,共工被称为水神,秋神蓐收代表了金,春神句芒意味着春天草木生长,代表了生命,而土神则是大地之神。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金木水火土的内容。教师可以一边为学生讲故事一边结合媒介手段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满足学生感官体验,使学生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对我国传统文化也有了初步认识,这样的课前导入无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某一语文知识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探索。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情境创设就是一种有效尝试。依托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支持将传统课堂上由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达知识的形式转变为由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教学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学生居于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体现,语文教师的作用重在为学生提供或者创造学习条件。以《坐井观天》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导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卡通动画视频,使学生可以将注意力聚焦于课堂之上,通过动画人物的生动演绎来快速理解文章内涵,轻松掌握语文知识。再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时,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积累,语文教师可以导入真实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或者纪录片为学生展示,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课文中所描述的图景,满足学生的感官体验。又如《夏夜多美》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视听手段唤醒学生对夏夜的记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夏天的夜晚经历和体会,使学生可以将自身感受作为线索进而深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总之,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作用显著。

(三)联系实际生活,深化学生学习体验

教材中的课文实际上多是对生活情景、人文风情的叙述,从这些细腻的文字中学生了解到的不仅有语言文字,更可以感悟到一些哲理,在思考和共鸣中推动自身积极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塑造。有的课文内容学生非常熟悉,而有的存在时空差距的内容又会让学生难以认识全面,甚至产生错误认知。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生活留心观察,开阔学习视野,联系语文知识,进而强化其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借此还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昆虫备忘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昆虫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它们的特征,结合文章内容的描述进行对比,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入。再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自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那段历史;或者让学生走访当地博物馆、纪念馆,对当时的时代环境切身体会;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结合对时事热点的分析让学生可以感悟读书意义,明晰自身读书志向,再配合写作实践更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这样一来语文学习过程就变得更加充实,学生也会感受到参与语文学习的趣味和价值,其各项能力和良好品质均可以得到发展。

(四)优化课堂互动,发挥激励作用

师生互动既是课堂教学价值产生的主要途径,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更是驱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语文学习的有利条件,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之一。以往的课堂师生互动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存在感不强,多被动的回应教师提问;且师生互动的内容往往集中于对学生的学习之上,而对学生的心理情感关注不高,这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是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新课改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意识到教学工作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小学生又处于成长发育的基础阶段,这个时候对学生天性片面的压制反而容易适得其反,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是必要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师生互动进行优化,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做好鋪垫。比如在教学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表达想法,对学生的一切积极表现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而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就要以包容心和耐心应对,指导学生客观看待缺点,积极跟随教师引导寻求有效建议予以改正。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以多元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