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互联网+”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20-09-10曹东胜

体育时空 2020年17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高校体育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9-067-02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在新课改中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且,由于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然渗透进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为此,将体育教学放在线上进行,并将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就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去深入探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就对“互联网+”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信息教学  改革措施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质。从过去到现在,体育教学的开展场所主要是在室外的空旷场地中进行,信息技术则为现代的体育教学带来了新思路、新方式。正因如此,高校体育教师也要在新时代下重视“互联网+”与高校体育融合的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体育教学。

一、“互联网+”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的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虽然信息技术有着效率高、速度快、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的优势,但鉴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仍旧会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无法巧妙结合。在过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示范了一些标准的技术动作后学生要模仿和练习,但是若将这一过程利用信息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所做的体育动作的标准程度进行评判,这就容易造成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标准的情况。譬如足球教学,“互联网+”式的教学方式只能促使教师在线上设备上示范标准的足球动作,但是学生在观察时难免会注意不到细节,从而在实际练习时犯一些错误,影响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其次,信息化体育教学还受到环境的限制。以游泳教学为例,这种体育运动必须要有游泳馆才可以进行,但是“互联网+”式的体育教学方式无法提供练习场地。教师在讲解了游泳注意事项和标准泳姿动作后,学生却无法在游泳馆实际练习,如此一来,游泳教学就成为了真正的“纸上谈兵”。

最后,当前高校应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最大局限在于教学条件受到限制。由于当今大部分高校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有些学校仍没有配备充足、专业的体育设备,现代化的教學设备也配备不合理。这就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受设备限制以及学生安全的考量,大大缩水了基本的教学流程,严重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此外,当前的高校体育上课形式大多为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类似跑步、健美操等简单的体育活动,然后就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种上课形式非常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身心素质以及提升其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若不及时调整,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因此受限。总而言之,若想有效推动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教师就必须要重视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其他教师和学校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以此促进“互联网+”下的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准的提高。

二、“互联网+”下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

(一)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多样性

对于“互联网+”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可以发挥新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多样性[1]。当今时代,学生接触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时间较早,大部分学生都拥有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学生看来难免显得有些单一。为此,将互联网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具备独特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育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并且,新课改后的体育教材编排也有着先进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例如,人教版的体育教材中有大部分篇幅都是关于球类运动、体操运动以及武术运动的内容,但这些知识仅仅通过教师课上的教导很难让学生融会贯通,必须加以模范的动作演示。为此,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此类运动的动作视频、图片,并将这些内容向学生展示,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此类运动的理解。另外,“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在课上学习完后总会有一些不理解的内容,面对这类情况,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在互联网上检索相关知识,弥补学习中的漏洞,从而促成优良的学习效果。

(二)扩展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的呈现形式先进且新颖,高校学生很容易被这些生动有趣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所吸引。并且,将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中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标准的体育动作以及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片段,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该体育项目的理解。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可以为体育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举办的运动竞赛中利用线上教学设备来依次对学生进行考核、记录,从而在完成了体育教学项目的同时方便了学生在日后复盘动作的细节。最后,高校学生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认为体育教学只能面对面的进行,但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线下教学方式偶尔会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学生固有的体育学习观念,利用信息技术来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这不仅能够保证体育教学的进度,还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为日后的高校体育教学作出积极贡献。

(三)促进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

“互联网+”式教学通过将书本教材与网络素材相结合,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受益于如今发达的网络技术,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为学生答疑解惑。高校学生的时间十分宝贵,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学校会将精力集中在应试文化科目的学习上,但是对一些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却难以能够及时找到教师答疑解惑。“互联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使得学生无论有什么疑问均可以随时与教师在网上进行沟通,利用丰富的沟通渠道提高与教师的沟通频率,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体育学科的积极性。而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与教师之间严重缺乏切实有效的沟通。但在新时代的“互联网+”式的教学模式下,网络为师生交流增添了渠道,教师与学生应当重视并利用好这一渠道,共同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成果[2]。

三、“互联网+”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高校体育学科的地位

对于高校體育教师来说,若想促使体育教学能够得到有效改革、充分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就需要切实提升体育学科的地位,提高全校师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首先,高校应当为体育教学配备充足的场地与设施,以及能够进行“互联网+”教学的技术场地,并定期举办教学研讨活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提升学校整体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其次,学校及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的生活性、文化性和重要性。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应当从生活出发,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体育教材为例,该教材在编排上也安排了许多在生活中容易开展的体育项目,教师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到体育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逐渐习惯于将体育融入生活,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综合能力。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还要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师为此可以围绕学生的体育能力来进行设计,有的学生体育能力强,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强度高的体育活动;有的学生体育能力弱,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加锻炼学生的基础素质。通过“对症下药”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二)有效利用高校体育教材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除了在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外,还促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有更深的理解。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体育教材的效用问题,并促使信息技术与体育教材进行深度结合,以此来帮助高校体育教师顺利开展系统教学。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高校体育教材为例,该教材上编排了许多标准的体育运动,但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的影响,对于一些体育技能难以仅凭借教材上的示例就能有深入了解。并且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动作的结构及运动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在瞬间完成这一连串的动作难度较大。另外,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面对的学生数量很多,因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细致入微式地指导也比较困难。这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先向学生展示体育动作的视频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然后再督促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动作来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以此来优化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丰富高校体育实践项目

高校体育教师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中增添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由于“互联网+”体育教学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线上布置学习内容,线下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譬如在学习人教版体育教材上“奥林匹克运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在线上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及起源的例子,在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内容有了简单了解后,再在课堂上再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场地条件允许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如田径、体操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该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如此教学符合新课标下对于学生体育科目学习的标准及要求。并且,“互联网+”下的体育教学模式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接收互联网上的信息,品鉴自身与他人教学的差别,可以有效找出自身不足,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能力的整体进步[3]。

四、结语

强健的体魄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良好的体质需要人们从小开始锻炼。新课改下,优秀的学生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必须得到师生及家长的全面重视。将“互联网+”教学模式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教师为此也要明确目前存在的优势及问题,以此促进我国体育教学在未来的前行道路中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鹏.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30):171-173.

[2]曾旭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求学,2020(31):55-56.

[3]宋昭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23):13-15.

曹东胜  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高校体育互联网+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