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众为王”时代的电影新变观察

2020-09-10夏文婧

今古文创 2020年34期
关键词:观众媒体电影

夏文婧

【摘要】 在受众为王时代中,跟随时代的进步,学会合理利用媒体平台,融合信息化技术改革,加快电影宣传的进度,给观影者灌输信息,抓住电影消费观众,提高用户观影体验,通过观众们对电影点评,评分,获取得到信息反馈以及要改进的点,不断完善,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同时提高自己企业的电影输出质量,进行价值预估,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不断在各大平台投入宣传,传入消费者的视野,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分析类型电影得到的回馈信息,根据社会需要投入并引导,把握受众为王时代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 观众;媒体;互联网;电影;新变

【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4-0060-02

随着大数据的到来,现实和社会,民族文化和媒体平台,观众跟随时代潮流的过程,电影界类型的转变也为之发展迅速,快节奏生活中的人类,也常常需要一些娱乐性,电影的发展机遇就此产生,在时代潮流前线延伸的过程,也是对各大电影企业的考核,面对这样的挑战显然电影艺术不占优势,但是没有时间感叹,只能跟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而发挥创新变革,在每部电影制作的背后,体现电影艺术、电影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写照,都是人们面对的难题,这时,如何转型显得就十分重要。

一、受众为王时代电影文化艺术的改变

在21世纪的今天,电影的发展不再取决于电影文化艺术本身,可能与电影类型有关,可能与电影题材有关,可能与电影制作方的导演有关,品牌观念效应正在发挥,在面对五花八门的电影时,常常难以做出选择,这时电影的制作导演品牌效应就体现了,近几年来,电影文化艺术拍摄过程价格变动成本较大,制作电影文化艺术时的拍摄会考虑多方面支出以及能够产生价值的预算,所以,会考虑采用个人导演知名度品牌效应,比如,周星驰。都知道他是喜剧之王,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其中,他在2010年,担任动画电影《长江7号爱地球》的制作人和编剧。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的编剧和导演;在影片上映之后创造了华语首日票房纪录,华语电影次周票房纪录等23项票房纪录,而且以2.18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打破华语电影在全球的票房纪录,周星驰也通过该片结束了在电影内角色中的幕前转变为处理演员制作的相关事宜,退居成为幕后工作者。

2015年,拍摄科幻片《美人鱼》,2016年2月8号,科幻喜剧片《美人鱼》上映,该片上映19天票房突破30亿美元,成为中国内地首部票房超过30亿元的电影,并打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的记录,华语电影在亚洲票房的记录以及华语在全球电影票房的记录。

9月22日,第20届“北京放映”闭幕式暨2016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突出贡献表彰晚会举行,周星驰获得突出贡献个人奖,2017年1月,凭借科幻喜剧片《美人鱼》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导演奖;1月28日,担任监制、编剧的古装喜剧片《西游·伏妖篇》在中国内地上映。2018年,执导喜剧片《美人鱼2》。2019年2月5日,执导的喜剧片《新喜剧之王》上映。

面对“受众之王”时代的转型挑战,应该做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影,顺应时代潮流,保证自己独特风格的同时,勇敢去打破常规,接触还未成熟的领域,学习已经有点风格,去进行模仿,体会,然后形成一个自己独具一格的电影艺术企业文化,在时代电影艺术发展的同时,进行电影类型方向研究,流行的电影类型一般想突出的主题中心内容思想,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时代的作用,发挥电影艺术文化的优势,随机应变,把所缺失的电影类型制作艺术去进行学习和融会贯通,然后去投入使用,测试,最后推广宣传。

二、受众为王时代电影文化艺术的作用

在电影文化艺术行业中,淘汰竞争非常激烈,如何最大化发挥电影文化艺术的特点或者特征,票房纪录的发展速度提升过程,面对不同阶段的改变,要做出符合自己企业电影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要求,具备创新变革,技术的学习改变,电影文化艺术质量的出品要接受住观众的考验,不把电影艺术文化当作商品价格销售,把握从众心理,满足观众的电影文化艺术知识需求,通过推广宣传,电影文化艺术得到传承,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在电影文化艺术崛起时,结合大数据,让人类活动文明发展不再是一个空投票。

通过不同的手段方法,模式以及传播平台,实现文字转变为语言,再到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性,从纸质阅读到收音机收听到电影院观看,再到各大媒体平台传递。

互联网——资源分享的集装箱,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推广传播,形成一个信息编织网,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空间,虽然人人平等,但对于日常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关系加深都有影响,汇聚社会关系连接,网友们在社会活动之后,敲击网络的键盘,投入粉丝团,寻找知友组建网络公共场所,在网络中获得认可和快乐。响应偶像效应,促成共同参与文化,推动消费,从而使得电影票房的火热。

对于电影营销热潮的远见分析,改变固有思维,寻找商业利用资源,由制作转型为服务,给电影创造者的思维带来了改变,抓住目标观众,针对的研发产品,在最终用户的需求中得答案,把信息资源投入利用做到使用价值最大化。

舊时的媒体传播发展是信息一经发送出去后,观者不管是感兴趣还是讨厌都必须接受,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又没有渠道通过,新时代的媒体传播不具有时效性,人们不再是固定为消费者,开始可以和传播者进行信息交流,在这过程中人们也是传播者,大数据的发展让人们也可以拥有自主权,所以新时代的受众可以拥有的权限更多,因此,对于信息的接受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进行信息筛选感兴趣地再发送,受众也可以为推广者,接受信息后通过筛选然后加工发展为信息产物发送出去,传播途径也更加丰富化,有通过公众号传播,根据受众需求去做出能够吸引受众的传播媒体内容,要注重消费者受众的体验感受,有意识地去关注受众的喜好商品,在这受众为王的时代中有自己的经营受众对象。

三、受众为王时代电影文化艺术的发展

互联网对于电影文化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给电影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项途径,要具有融合信息化互联网的思维,在把电影文化艺术发展出商业利用价值时,电影商品的制作类型项目,不再只围绕为剧本编写,大数据视角分析技术也有利于促进电影文化艺术的社会发展,通过适当的营销手段去推广宣传然后实现受众中心的传播观念,在各个社交平台软件中使用上传,发布,更新动态信息,给受众们评论,然后转发分享信息资源,在不断地传播,微博各项指标营销中,采用粉丝群体,企业经营口碑,话题论述,去吸引受众达到目标电影营销的最大效果,受众在参与讨论和互动时,也变得更加便利,增加电影文化艺术质量价值最大化,在宣传中可以上传一些剧本演员合体照片,名单,和海报,进行电影票预售途径,充分开动受众的兴趣爱好点,把握关注受众的视线,在文化表达意见中可以寻求感受,在观看电影的途径中,不再局限于只是电影院,互联网资源时代让我们能够在通信设备也获得信息,跨地域日常生活也实现了视角的集中,可以很好地节约时间成本,分屏同时接收等,电影的观看时间也变得选择化,同时推动受众为王电影的形式发展。

四、结语

受众为王时代的来临,对我们电影的推广宣传更加具体化,把受众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提高体验感受,品牌口碑化的运营是大数据下的必然趋势,在满足受众观众体验和喜好塑造品牌观念口碑的内容时,注重信息化建设,从内容为王到品牌为王再到受众为王的转变,重视消费者受众的参与互动感,以受众为主体,顺应新变同时推动电影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中国电影产业融资机制发展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9,(06).

[2]纪君.资本动力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寒冬”与“新春”[J].视听,2020,(02).

[3]周子钧.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探究[J].山东社会科学,2020,(05).

[4]关雅兮.《中国机长》引领中国视听新高度——中国电影产业之后期制作公司的现状及对策[J].电视技术,2019,(10).

[5]侯光明.转危为机:疫情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05).

[6]吴易霏.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特性及建議[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7]周文秀.对中国电影产业融资问题的相关探索[J].时代经贸,2019,(06).

[8]王江荟.聚焦中国电影未来——浅谈如何构造中国电影产业文化软实力[J].传播力研究,2019,(01).

猜你喜欢

观众媒体电影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节目编排要做到更加合理和科学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