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浅析

2020-09-10刘旭王玮

今古文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服装专业实践教学高校

刘旭 王玮

【摘要】 本文从服装产业结构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出发,探讨分析了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发展思路与整体构建要素,就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进一步完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优化。

【关键词】 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1-0085-02

服装专业属艺术设计类学科重点专业之一,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且偏重于实践的专业特点。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新的产业岗位群逐渐取代旧的产业岗位群,并快速发展起来。这一变化促使了服装企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企业所需求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已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校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够,不能够满足新型产业岗位群的需求。各服装高校已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越来越多的服装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是实现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力度也正在逐步加强,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 整体实践教学体系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基于此出发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产业经济密切结合的

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大背景下,从服装教育内容与服装产业需求的人才模式相协调的角度出发,建立与产业经济密切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极其必要的。以我省服装产业发展状况为例,辽宁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服装行业的变化波动虽不像南方沿海地区那么显著,但格局也有很大调整。据近些年数据统计:近一半的小企业亮红灯,近20%的大中企业面临发展困境。化危机为契机,目前,抓住并利用国内国际服装业重新洗牌的机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抢占国内国际市场是我省乃至全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重心。服装企业和服装教育是现代服装产业链上两个密不可分的主要环节,服装企业是服装产业运作的直接执行者, 服装高校是提供维系服装产业运作人才的制造者。服装企业发展的好坏服装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高校服装教育的瓶颈问题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与产业经济密切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必须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完善,进而达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目标。

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完整性与体系中各要素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平衡发展,以确保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目标体系;实践内容体系;实践管理体系;实践保障体系。其中,实践目标体系的定位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实践目标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其切实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与前瞻性;实践内容体系是指具体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如实习、实训、采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参加大赛、岗位实践、社会实践等。实践内容在整个体系中起操作执行的作用。其中,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实践内容体系的重点;实践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 它在整个体系中起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在实践管理体系的构建中,注重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注重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实践保障体系是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等条件组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注重加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推进教育体系国际化。在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各要素环节缺一不可,各要素间起着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的作用。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形成企业与高校服装教育之间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

从各方位、各角度,立体灵活的设计实践环节,形成企业与高校的积极互动,打造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这也是服装实践教学体系的本质任务。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施设备、优良的管理体系及最新的行业信息,这些都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但企业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不愿接纳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实习,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解决这一矛盾,形成校企之间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合作关系,“双赢”是关键。寻找企业发展与高校优势的契合点,如把企业产品研发计划与实践教学计划结合,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企业品牌文化内涵,打造企业品牌特色,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结合企业优势与学校优势,在双赢的基础上形成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合作。

(二)在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具体环节中,遵循学生接受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心理特征规律,设计完成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与内容

研究當代学生的成长背景,分析近年学生生源结构变化,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念。近年来,在设计类考生中,由于报考普通高校无望而转学画画的学生不占少数,这类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薄弱,但他们的外语水平、电脑应用和对学科知识的感悟能力,相对来说却好于其他学生,如何设计这类学生的培养方案,确立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是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的问题。学校应以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理念为基础,构建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尽量缩短毕业生与企业的磨合期, 争取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有胜任服装企业的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三)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注重对国外先进教育体系的分析与借鉴

国外先进的服装教育体系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非常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其实践教育体系相对成熟与完善,与其服装行业背景结合紧密。如日本,服装教学中有70%的课程都涉及实践环节;德国,实践教学中的项目化与双元制是其教育特色;法国,在专业设置和教学环节中,其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比重相当明确。国外先进的服装教育经验为我国高等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与支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国情与教育状况与国外不同,借鉴国外先进的服装教育经验,不能只是形式上的照搬,而在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转变。国外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项目教学法、工作室制、双元制教学等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实践方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应结合中国国情,其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构建应是灵活的、多样的、实效的。在项目教学法的引入上,可以以项目任务作为引导,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探索设计项目的形式與内容;以工作室建设为中心,有方向性的建设系统的工作室组群,在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中起到有针对性的辅助作用;围绕双元制教学模式,展开与企业的各项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引入企业的产品开发项目、聘请企业精英来校举办讲座,担任相关课程科目的教师。充分结合企业与学校的优势,逐步深化合作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实践培训。

(四)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注重信息化、数字化等高科技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服装CAD、CA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各种现代化高科技设备与技术开始在服装产业的各环节中普遍应用, 产品的原料、面料、辅料、生产及终端销售的整个链条中的高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为适应世界服装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大、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中的数字化与高科技含量,使实践教学处于现代服装产业发展的前沿, 才能真正做到让我国服装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满足新型服装企业需要的人才,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数字化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图书馆网络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网络教学的建设与优化,教师资源的国际化发展,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实践教学深化和完善的保障体系。

我国现有的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与服装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距离。我国服装产业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因而对服装教育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高校服装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需要完整而有见地性的服装教学体系。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自身在初步规划、发展和积累之后,也必将会面对教育深化和反思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科学的分析对待。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装产业需求相互交流,确保高校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的绿色畅通通道。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不断优化是绿色畅通通道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马蔚然.辽宁服装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4-166.

[2]刘晓刚,李峻,曹霄洁.服装企业与服装教育的互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8-23.

[3]宋科新.关于当前高等服装教育实验教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10):66-68.

[4]黎蓉.全球化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的思考[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4):23-26.

[5]王社欣.构建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模式的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2):117-119.

作者简介:

刘旭,女,汉族,鲁迅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制板。

王玮,男,汉族,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猜你喜欢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高校
教学评价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服装专业Photoshop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实施合作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