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综述

2020-09-10穆蓉蓉

今古文创 2020年4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虽然我国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环境破坏、生态恶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主要集中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等方面,然而对于创新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总结目前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既可以揭示现在在生态文明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情况,也可以指明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33-02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不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伴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与重视,与生态文明有关的著作、期刊也日益丰富。目前,我国學术界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生态文明内涵的研究

(一)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

关于生态文明内涵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方面大多学者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永续发展,在坚持人地和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创新。尽管目前这种文明还没有办法完全实现,但这已经是我国以及全球社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并且将会日益得到大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

有的学者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来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阐释。指出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其他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而言的,是社会文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进行的努力和所取得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当中的一种文明形态,它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以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为遵循,在此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因此,无论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还是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都是人类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所进行的积极和有益的探索。

二、关于生态文明理论依据的研究

在关于生态文明理论来源的研究方面,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作家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为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养分。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西方生态文明思想如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在生态文明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来源广泛,任何能给我们在生态文明上予以帮助和指导的理论,都可成为其理论来源。

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研究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学者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以增强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在此过程中切实转变发展模式,为社会的永续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事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使其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资源和能源条件,同时也可以促进一些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社会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研究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尽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但学者普遍认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理论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我党顺势而为,能够依据情况的变化做出有力的应对,丰富了我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提升和飞跃;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高涨,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不会立刻显现出来,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想要的效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有利于促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各国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研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是不行的而必须要付诸于实践活动,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学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应该转变发展观念,摒弃传统的一味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错误观念,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生产和生活的指导和遵循,将其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公民自觉遵守的准则。

其次,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依托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进行能源革命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加快发展以新能源为动力的新兴产业。

再次,国家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鼓励和提倡绿色、集约消费与绿色生活,抵制不合理消费和奢侈浪费,提高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减少尾气和废气的排放。

最后,应该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实施绿色新政,改变唯GDP论增长的传统做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如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管理不善等,切实强化制度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约束作用,提高不法行为的代价,使公众从内心深处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同时也要加强法制对社会行为的调节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但研究还是集中于路径等具体的实践方面,在创新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如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導,实现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宏斌.生态文明:理论来源、历史必然性及其本质特征——从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视角谈起[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01).

[2]李良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02).

[3]伍瑛.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J].生态经济,2000,(02).

[4]廖日文,章燕妮.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1).

[5]郭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6]何福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01).

[7]高荃.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科技视界,2014,(18).

[8]余永跃,王世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特质[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05).

[9]巴志鹏.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源[J].甘肃社会科学,2013,(05).

[10]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01).

[11]杨明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新解[J].环境保护,2014,(04).

[12]黄海东.谈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J].商业时代,2009-01-003.

[13]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2013,(24).

[14]张文斌,颜毓洁.从“美丽中国”的视角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策略——从党的十八大报告谈起[J].生态经济,2013,(04).

[15]张艳,何爱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16]牛庆燕.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J].中州学刊,2013,(04).

[17]宋颖.新常态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8,(12).

[18]卢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和根本[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19]郇庆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大理论与实践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作者简介:

穆蓉蓉,女,山西大同人,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