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心理课堂上的分享缺失及应对策略

2020-09-10程静思

南北桥 2020年7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程静思

【摘    要】心理教学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点科目,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的高中心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分享缺失的问题,教师必须针对这个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心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享缺失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心理  分享缺失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30

心理教学过程中的分享缺失问题,指的是在心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到心理因素和在外因素的影响,不愿意或不主动的与教师、同学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教师需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导致学生出现分享缺失问题的根源,并从根源入手,探索高效的心理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只有让学生主动分享,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一、心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分享缺失问题

(一)学生缺乏与教师的主动沟通和交流

高中生思想上和心理上相对成熟,学会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并且缺乏科学的情绪发泄方式。此外,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压力非常大,不管是来自教师的督促和管理,还是来自家长的殷切期望,都可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而学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心理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愿意主動与教师分享自己面临的心理压力。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分享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存在的分享缺失问题,可能会让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越来越严重。此外,在心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忽视了自己内心面临的心理问题,用教材上的方式自主解决心理压力。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学生缓解的压力,给学生提供理论指导,但是这样一来,学生依靠教材上的指导来解决心理问题,就更不会积极的分享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导致学生分享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对心理分享存在误解,心理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分享积极性不高

即使是高中生,也会非常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心理上也存在敏感性。尤其是针对心理课堂学习来说,很多学生害怕被同学看成是有心理问题的人,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心理想法。此外,学生对于心理课堂学习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不需要学习心理课。这就导致了在心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都有事不关己的心态。一部分学生即使有心理压力,在课堂上也不愿意主动分享。因为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心理想法,全班的学生都能知道,所以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分享出来。因此,学生对于心理教学存在的误解是导致心理课堂上分享缺失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核心问题。因为高中学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容易引导,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不愿意分享心理压力的学生,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探索让学生主动分享心里想法的方式。

(三)心理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分享有所顾虑,缺乏真实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想法,有的想法可能是极端的、错误的,需要教师通过心理教学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但是高中学生在心理课堂上的分享往往有所保留,他们会凭借自己的判断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所保留的分享心理想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定年龄阶段的成年或未成年学生,或多或少会隐藏自己的情绪,给其他人制造一种假象。这种现象在高中学生之间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让学生主动分享心里的想法,还应该观察学生言语的真实性,寻找解决方法。

二、如何解决心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享缺失问题

(一)教师建立开放包容的心理课堂,主动与学生沟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只有建立开放包容的教学课堂,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心理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教学中,学生的分享缺失问题需要教师寻找突破口。教师可以在心理教学过程中,少一些生硬的课堂规矩,多一些耐心的倾听,建立一个畅所欲言的心理教学课堂。此外,想要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心里想法或是遇到的心理困境,教师可以从自己本身开始,分享自己的故事或是对于学生有帮助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故事。这样一来,教师起了带头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分享喜怒哀乐的平台,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主动分享自己的心理想法。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课堂分享,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心理困惑

心理课堂是一个引导学生分享心里想法,正确对待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困惑问题的课程。因此,针对学生不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心理想法,隐藏自己的内心,教师需要探索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教学的重点科目,心理课程存在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想要改变学生对心理教学的误解,就要让学生了解心理教学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让学生用严谨的、正确的态度对待心理课堂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减压游戏,畅所欲言,让学生学会将内心压抑的想法分享出来,释放心理压力。

(三)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分析心理困惑

众所周知,高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个压力多数来自学习方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加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因为成绩不仅与高考有关,还与家长和教师的期望有关。学生经常会担心自己的成绩下滑,害怕遭受失败的打击。同样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自教师的严厉督促甚至家长言语上的刺激,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诉说内心的真实想法,用假象伪装自己。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不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当着所有同学的面讲出来,而是鼓励学生在私底下与教师沟通交流。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正确的、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给自己减压。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用运动减压的方式是最便捷的。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对情绪发泄重要性的探究,让学生了解正确释放心理压力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心理想法,直面自己的心理压力问题。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分享缺失问题是非常普遍的。导致学生分享缺失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是学生自己受到的内在或外在的心理压力原因,导致学生不愿意分享心理困惑,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问题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个问题,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畅所欲言的心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吴祥.教师课堂包容心理养成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0):62-63.

[2]石丽媛.金口易开,生机再来——高中心理课学生沉默的原因与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1).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