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0-09-10莫杰
莫杰
摘 要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大学体育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素质教育逐渐贯彻实施的今天,大学体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需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完善。本文对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做好大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从而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正确理念。
关键词 大学体育 健身能力 培养体系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9-076-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思想依旧没有太大转变,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依然存在。另外,受教学条件的影响,大学体育始终是高校教育的短板。因此,对学生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是深化素质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人才的需要和培养目标的转变
随着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文化已经成为整个时代发展的软实力要求。体育文化作为人本文化中最外在、最显像的一项,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大学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重视。人才培养这个不稳定因素的移除,必然会引起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自然而然地上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体育既是人本意识的回归,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交流手段,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体育健身能力对文化素养的提升、人本意识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人格健全的促进都有重要的作用[1]。当今社会,大学生只有提升自己的体育健身能力和素质,才能在不远的将来走入社会后占据一席之地。
(二)适应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
高校教学中,体育教学是达成高校学生体育目标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随着体育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拓展,体育教学逐渐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推动力,能力培养逐渐成为体育教育的核心以及首要目标。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社会人才为己任的,因此也必须要注重大学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这不单单是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素质教育条件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2]。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拓展体育健身能力,以达到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而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坚强保障。
二、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现状
(一)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健身能力逐渐受到重视
当前社会,健康是人才战略的首要因素。在以“健康第一”为理念的当今社会,健身能力的培养才刚步入初始阶段。教学模式的深刻发展与变革,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先决条件。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力求从过去的知识培养体系向能力素养培养体系转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学模式的丰富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均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可能,大学生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也相继被纳入必要因素中。
(二)体育教学依然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
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的概念一经提出,许多高校就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及体育素养提出了不少建议和做出了不少尝试,尤其是在锻炼学生健身主动性方面做了最多工作。但过程中对于大学生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上,依旧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学生的欣赏水平、组织能力等依旧存在欠缺,健身能力的培养有着流于形式、领会不透的缺陷。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素质培养等的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三、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健身基础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教学目标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了,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要做好健身基础能力的培养,科学地拓展体育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极其重要的。体育健身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心理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实践能力的教学,并灌输给学生健康体育教育的理念,对保健意识及运动技巧进行及时指导,如此才能切实提升学生健身的基础能力。
(二)广泛应用运动技术技能
大学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仅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也不应仅仅以课堂为局限空间,而要将教学模式拓展到户外、健身俱乐部、运动场等,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使大学生在更宽泛的教学情境与环境下,完成对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达到娱乐体验及技能锻炼的目的。此外,要培养学生宏观的体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分层设计,最终实现社会对不同能力水平及兴趣偏好的人才的吸收和应用。
四、结语
构建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各个高等院校要給予足够的重视,并从大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应用、与课外健身活动衔接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大胆尝试,从而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与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栗晶.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拳击与格斗,2020(06):109-110.
[2]李胜红,刘瑛,赵贺.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技,2018,39(04):109+111.
成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