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学习”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2020-09-10孟文光

体育时空 2020年18期
关键词:微学习体育课程微课

摘  要  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进入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引领的“微”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亦发生改变。如何借助“微”媒介合理有效地承载“微”内容融入体育课堂,用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来解决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出现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是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阐释了“微学习”的理念与内容,分析了“微学习”之于传统体育课程的优势,提出了微信、微课、微博打造“微学习”课程的三种教学创新模式,即微信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微课驱动“导学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微博主导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微学习”环境下的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微学习  教学模式  微课  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9-022-04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人们的学习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研究显示,学生和从业者使用智能手机客户端学习的比例都超过80%,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超过90%以上的人已经或正在尝试使用移动设备来获取知识信息来提升个人能力[1]。在“微博”、“微信”所主导的“微”媒介信息传播环境下,依托微课、慕課、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在各级各类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创新中迸发出强劲活力,引领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尚。较之其他学科的理论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而言,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课在现代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浪潮中略显乏力,传统体育课中惯有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刻板、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依旧是体育教学中的痛点所在,学生上课缺乏耐心和兴趣,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何借助“微”媒介合理有效地承载“微”内容融入体育课堂课内外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贯穿到课堂外,整合课程资源来削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痛点,创新探索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无疑成为一项颇有意义的命题。体育课程的“微学习”将成为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下,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之路。

一、“微学习”理念与内涵

移动学习和微学习起源于网络信息技术出现最早的美国和英国。早在2001年,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开发了一个软件来帮助人们进行移动学习,学习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保证学员专注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碎片时间掌握知识。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于2004年首先提出了微学习的概念,他认为微学习是一种以微内容和微媒体为基础的新型学习模式。此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微学习国际会议,研讨与微学习相关的议题,推动了微学习的迅速发展[2]。近年来,国内关于移动学习和微学习的研究日益增多,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指出,“微学习是在关注学习内容组块信息含量微型化与学习时间短暂化的同时,能为学习者搭建自由快乐学习环境的一种学习模式[3]。华中师范大学苏玲玲等认为微学习是可以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下的自主学习模式[4]。 2011年,移动社交媒体微博出现,它是微博客(MicroBlog)简称,可以根据用户关系分享和获取信息,具有信息即时与交互传播的特点,并支持转发和评论等功能,微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网络信息传播的模式[5]。此后,微博、微群、微信、微信公众号等“微”媒介成为4G移动网络时代人们日常沟通与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基于“微”媒介的信息传播优势和特点,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概念应运而生,蓝墨云端、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新型移动教学终端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移动网络社交媒介环境下的“微学习”内涵日趋丰富。

究竟何为“微学习”?笔者认为,“微学习”是在不断迭代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环境支持下利用微媒介合理承载微教学资源,将课程原有知识体系分解微化,通过网络社交媒介终端呈现给学生,为其打造不限时间、空间、渠道的立体学习环境。“微学习”以微内容、微时间、微媒体为主要表现形式,具备移动学习多元化、信息化、个性化、便捷化的特点。具体而言,微学习“微”在信息传播的媒介(微博、微群、微信、微信公众号),“微”在课程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学习内容为精湛短小的微课短视频),“微”在学习碎片化的状态(学习时间零散)。由此可知,微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是一种学习模式,是一种学生全情投入学习的状态,更是一种学习环境,它能引导教师设计符合当前学习环境的体育教学思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二、“微学习”之于传统体育教学的优势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多以教师口头讲解、动作示范和学生反复练习为主,学生在教学中地位被动,很少有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6]。在实施微学习后,教学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介承载,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与体育知识的时空、渠道都发生改变。较之传统体育教学,微学习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微学习能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学生是接受社会新技术、新潮流前的沿群体,其学习主动性除了需要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激发外,教学模式和课程资源的创新尤为重要。受制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限制,运动技能的传授没有出现较大的突破,教师口头讲解与示范几乎成了所有体育实践课的全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被动角色,而短视频、微课等微型学习资源能够更丰富、更有趣地将体育知识、训练手段通过终端社交媒体展示出来,学生所接受的教学资源信息更全面、更主动,微媒介在呈现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搭建了互动的交流平台,使知识的学习不在是个人化的。学生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与观点,增强集体学习意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领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由此完成了从被动灌输学习向主动探究学习的转变。第二,微学习能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大学公共体育课程通常是以专项基本理论与技战术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短,造成学生接收的体育知识有限,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展开不足,从而形成教与学的供需失衡。微学习能延伸体育课堂教学的时空,扩大体育课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媒介化平台除能传授课程中必要的知识点外,还能展示身体素质锻炼方法、运动损伤与保健、体育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结构的自我建构,引领和改善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助力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第三,微学习能满足学生多元个性的学习需求。大学生是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单就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普遍使用的教材而言,内容章节设置陈旧,知识更新缓慢,许多大学生成长于网络环境,对这些内容缺乏兴趣,更谈不上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微学习则可以搜罗体育大千世界所有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技战术解读、精彩比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信息,设计制作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内容。另外,大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教师以课堂为中心,分解教学,分散练习,集中纠错等步骤,使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微学习则更好地解决了学生自学的痛点。

三、“微学习”环境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一)微信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微信在2011年一经推出便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交软件,次年又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功能,备受大众青睐。微信的通讯、公众号等功能也广泛运用到不同科目的教学实践中来,微信课程可以完成学生自主预习、课中学习与讨论及课后作业提交及问题反馈的步骤。借鉴其他学科,利用微信可以实现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微信可以建立班级群用以辅助教师进行学生线上和线下体育教学活动的日常通知、考勤、讨论及互动,微信公众号可以建立基于体育课程内容的课程平台,设计教学日历、课程知识点、体质健康测试、科学锻炼方法与计划、体育百科等多个频道。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将课程知识体系合理碎片微化,发散性地将课程知识维度扩宽,打造师生线上互动的新型学习交流平台。对于以掌握实践运动技能的课程目标而言,在课前阶段,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相应的课程信息,把所学运动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及拓延知识点通过所设频道合理呈现,上传运动技术微课、教学动画与图文、体育教学PPT、测验试题等资料,按时发布学习任务。學生利用课外时间登陆微信公众平台查看课程任务,通过回复信息来保证课程内容有效接收,主动预习新知识,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留言进互助交流。课中阶段,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针对易错难点重点适时开展纠错和指导,与学生一起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课后阶段,教师布置运动技能实践作业,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留言功能实进行师生互动,发布运动技能的录影,老师进行浏览并给出反馈,微信群也可以作为录影作业反馈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活动,创造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反馈平台。教师汇总学生学习与课外练习的情况,分析学习效果并作出总结,并对下一次课程内容作出恰当合适调整,学生也能根据学习效果的评估与检测情况及时作出相应地学习策略调整。

(二)微课驱动的“导学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到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以其主题鲜明、问题聚焦、交互性强等特征,正在被普遍应用到学科的教育教学中[7]。微课的“微”体现在形式的“微”和时间上的“微”,一方面是视频时间较短,另一方面视频内容又必须契合“精妙”与“微妙”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理论课程的微课,体育技能类微课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动画慢放、停顿、回放等手段来详细讲解较为复杂的动作要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这就要求体育微课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制作出用于预习、自主学练的微课,用微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在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不仅完成知识传授的基本任务,还要让学生在课前能完成技能的学练。在线下课堂实践过程前,教师已经通过课程网络平台或微信等媒介终端获取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设计并有效实施,做到差异化教学,让学生把微课视频中的知识通过反复练习、指导和纠错进行内化,营造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体育实践课中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是在理论课线上任务学习基础上,增加了线下动作练习的内容,通过微课指导学生线下自主学练。以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为例,其微课首先是介绍持球、投篮动作等基本方法;其次通过正确的投篮动作视频慢放技术,让学生仔细观察投篮时的动作,学生观察的过程就是探究过程。在微课讲解动作后给出若干种练习方法并提出对练习时间、完成次数和质量的要求,通过自己的投篮影像与微课视频的讲解示范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带上学练后的问题进入翻转课堂中的课中阶段。教学以教师为主、强调知识讲解的传统观念,教师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使学生真正转变成了学习的主体,通过微课学练过程和最终学练结果中提出任务要求,实现“导学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微博主导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完善的体育教学不应该只是课上几十分钟的教学,因此做到课内外一体化的连接是十分重要的。在众多网络媒体中,微博是一种新兴的传播渠道,具有即时性、简便性的优势[8]。它可以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其传播的裂变性特点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特征,信息传播速度快且高效,受众广泛,是新闻实时信息即时传播的无二媒介。因此,微博更容易形成意见和社会舆论。一条评论、转发和关注度高的微博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平台上发出后,在短时间内的互动性转发就可以将信息传达给较多的受众。基于这样的传播优势,微博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信息,使听众可以更快捷、更直观、更形象地接受信息。微博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起到的人人可以参与,同学与老师以及任何可以关注到课程微博的同学建立一个信息完全开放的平台。每人都是消息的发布者与受众,使微博具有更强的亲和力,这一特性也拉近了专业作者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微博中他们分享理念,使之成为了一个教育平台,弥补了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另外,很多高校也开通了官方微博,通过官方微博,与学生互动,加强相互的理解与沟通,起到了缓冲平台的作用。依靠微博的广播、转播、评论等形式,实现这种单一节点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微博上组建不同学校体育课程相关的微群,或把不同运动项目课程用微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基于运动或体育课程学习的微博,或把不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微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课程微群。在这个微群,教师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本学科的同事、同行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借助社交端口进行由教师课外主导发起的课外体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亦可在教师的指导和联系下,搭建学校运动项目协会与俱乐部开展的以运动技能习得、体育健身方法、奥运知识讲座等主题的讲座、工作坊、训练营及业余交流比赛,同时协会与俱乐部可以借此机会吸纳、招募优秀学生会员,学生通过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为入口习得体育知识并获得第二课堂学分,形成双赢、共赢的局面。

四、“微学习”环境下的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和维护师生间基于课程自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

课程自媒体是实现“微学习”的重要载体。例如,课程微信公众号可以利用微课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体育人文社会知识进行传播与分享,微博课程可以利用开放式的转发与评论建立信息完全开放的课程宣传平台,成为体育课程对外连结的纽带。好的自媒体课程应在教师的督促引导下使学生的被动关注逐渐转化为主动赞赏,达到学生认同和欣赏教师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观,形成在课外基于自媒体平台而搭建的师生间集学习、讨论及互动的社区和交互关系。学生就教师推出的一些学习资料、微课视频片段进行评论与互动,维护师生间基于课程自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维护课程自媒体与学校体育社团的良好关系

建设与依托学校各种运动社团,开展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活动,丰富体育课教学形式,是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有力支持。学校体育社团集结了一些对各种运动项目热爱的学生群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项目的体育活动。不少社团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频道,承担着该运动项目知识普及、赛事活动组织宣传及会员交流的动能,课程自媒体与体育社团应相互维护好彼此关系,进行有效互动。师生间可以开展项目知识、技能、赛事等其他元素的创新教学与赛事活动,在课内外教学一体化模式、第二课堂学分认定、课堂教学活动与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这可以与课程教学形成有机互补,成为课堂教学延伸的最佳载体。

(三)提升教师对“微学习”课程媒介及工具使用的业务能力

无论是公众号建立的微信课程,还是制作的短视频微课资源,都对教师使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媒体素养有较高的要求。为此,一方面应提升教师对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使用的深度与熟练度,要求除了会使用基本的通讯功能外,还要系统掌握建立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号与订阅号、开通微博群组功能等的方法;另一方面,社交媒体所承载的课程涉及的图文内容,需要教师掌握修图、网页排版等技能,更好地适用于诸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对于课程内容的呈现,以及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评价及活动等做量化的观察记录,开展自媒体课程教学与研究探索。课程中需要主要是课程的短视频,这对教师搜集、拍摄、剪辑视频的综合能力有着较较大考验。比如一个好的微课作品要涉拍摄脚本、内容文案、现场拍摄、后期影视剪辑等步骤。教师要学习微课设计理念,提升微课制作技术,把握体育微课教学的特点,形成体育微课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提高自媒体时代下教师的综合能力。

(四)设计不同知识类别的“微学习”课程学习策略

知识是一个龐大的体系,包括概念、实践、经验、元认知等。以“微信”、“微课”、“微博”呈现的“微学习课堂”具有媒体化、碎片化、丰富性的特点,积累性的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或基础性知识易于媒体化呈现。“微学习”媒介可以使概念性知识的输入复杂性降低,与此同时,较之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堂,“微学习”环境不易对知识学习得深度、互动及评价进行呈现,对于这部分由学习者通过主动思考和理解后获取的知识,需要优化“微学习”对于此类知识呈现的策略,通过设置思考、判断、评价、讨论功能模块来实现学习者构建新知识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药根据课程内容制定不同的内容呈现策略与方案。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基于微信和腾讯QQ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信息素养,2018(03):82-83

[2]史小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移动微学习模式探究[J].汉字文化,2020(21):178-179.

[3]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02):10-13.

[4]苏琳琳.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微学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孟文光.体育门户网站中的微博应用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4):110-112.

[6]唐奥男,刘艳.体育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9(17):102.

[7]张纪胜.“双轮驱动”下体育微课的制作与应用[J].体育学刊,2019,26(02):122-125.

[8]韩昌松,刘毓钟.新浪体育官方微博报道的特点[J].新闻战线,2018(12):149-150.

★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201738344。

浙江传媒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微学习体育课程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迈入“微学习”时代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微学习课程平台设计
“微学习”时代我们怎么做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微学习研究综述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