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0-09-10陈露丹
摘要:在当下初中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学生自身学习与生活,也影响到学生进入社会后发展情况。初中阶段作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同时,也要加强针对心理健康的辅导工作。
关键词:积极心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心理健康的有效展开,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将有限精力用于学习中。在初中阶段,为了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指导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同时应该培养学生拥有积极思想和健康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积极心理学,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作用
传统的心理教育集中于学生心理治疗,主要针对“问题”学生,而积极心理学提倡用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对学生,引导学生向着积极方向发展自我。这项心理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创造快乐同时,主动的去传递这种快乐,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拥有积极学习和生活态度。
二、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结合学生个性进行心理辅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是十分矛盾的,由于处在渴望自由独立时期,因此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教师需要在心理教育时结合不同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出积极情绪长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使用心理学、社会学中包含知识,对学生心理进行引导和维护[1]。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当成是心理上不够健康,促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并且厌倦教师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包容、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特点,关注其改变和进步,不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健康学习态度。例如有的同学有抽烟、逃课等不好习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纠正,不能使用极端的处罚、当面教育等方式,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别指导。在不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帮助其改正这些不好的习惯,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当前阶段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鼓励学生在真正独立之后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丰富教学方式使教学有效开展
当前教育理念要求心理教育能够结合日常教学,应用多种多样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成长同时,能够使学生进行全面积极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应用心理学教学理念,在课堂上针对性使用相关理论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积极思维,促使健康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除了学习相关活动之外,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的积极体验,帮助学生更好感受生活的同时,能够被生活中存在的正能量影响,从而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不是最近衣服小的特别快呀?不愿意和父母谈心了?开始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心事了?”以此引出话题,提醒学生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身体上的变化都非常大,这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可以坚持独立性,但是要在生活中多多与老师沟通等。同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有信任感。通过对日常生活状态的调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适当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健康度过青春期,更好的成长[2]。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状态,不仅不能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烦恼,也会使学生对心理辅导产生负担,并且抵触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创建适合的学习氛围,得到学生的信任并与学生在课下做朋友,这样才能正确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教师在注重教学成果同时也应该将学生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下,帮助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向积极方向发展,发掘学生优势并帮助其有效应用在学习中。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某位同学有一些偏科,语文和数学的知识掌握的都可以,但是英语学习成绩一般[3]。教师可以首先观察学生日常学习,找到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的原因,然后找一個合适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适当给予心理上的辅导。与学生进行谈话的时候,可以先通过询问学生日常学习是否遇到了问题,如果学生不想讨论不需要强迫,可以了解学生今后有哪方面的打算,并侧面提醒学生各科均衡发展对以后有比较大的优势。用这样近距离、友好的谈话帮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英语,从心理上接受这个科目,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优势进行积极的夸奖,给予学生学习信心。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和爱好设置多元化教学内容,帮助心理教育能够高效展开。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使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三观,为日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琰.浅议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软件(电子版),2019(11):92.
[2]王志显.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人文之友,2019(1):237.
[3]王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2):179.
作者简介:陈露丹(1991-),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所在院校:河北师范大学,职称:中二,学历:本科,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心理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