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篆隶万象名义》校勘补正

2020-09-10叶香君

今古文创 2020年22期

【摘要】 《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僧人空海据顾野王《玉篇》编撰而成的字书,对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音义材料,但《名义》为域外手抄本,其中存在的问题颇多,不利于阅读和使用。前辈学者对该书已有整理和考证,但仍存在可商榷之处,本文对此试作补正,共出校条目11条,以期对《名义》校勘工作的完善有所贡献。

【关键词】 《篆隶万象名义》;校勘;补正

【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2-0091-03

《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简称《名义》)是日本空海大师依据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改编的一部字书,收字一万六千余。现存最古的版本为日本山城国高山寺所藏鸟羽永久二年的版本,高山寺本是传抄本,此版本距撰成年代近三百年。《名义》以篆、楷两体作为字头,但是所载篆书,并非每字兼有,仅收一千余,当是“钞胥省之① ”。《名义》删去了顾野王所引例证及其案语,保留了字形、音注、义注等内容,删削后的内容基本保持了顾野王《玉篇》的原貌,故可“直当一部顾氏原本可矣② ”。顾野王的《玉篇》作为我国第一部字书,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乃至后世字书编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顾氏《玉篇》今已亡佚③,《名义》是研究原本《玉篇》的重要文献,所以《名义》的学术价值就显得非常高。

空海编写《名义》以精简内容、方便学习为目的,在音义的取舍上难免存在疏漏。并且,《名义》年代久远,又是手抄本,后人传抄时,由于抄写者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脱文、倒文、条目错乱等现象。所以,对其进行校勘势在必行。目前,已有一些校勘成果面世,如吕浩《<篆隶万象名义>校释》(2007)是全面校勘《名义》的专著,该书全面系统地从字头、注音、释义等方面进行了校勘,订正了诸多讹误,但是也难免存在漏校和误校。在此基础上,还有邓福禄《〈篆隶万象名义〉匡补若干例》(2009)、《〈篆隶万象名义〉匡补40例》(2010)、《〈篆隶万象名义〉匡补53例》(2011);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2010);郭萍《〈篆隶万象名义〉吕校讹误举例》(2013)、《〈篆隶万象名义·水部〉吕校补正(下)》(2014);王正《〈篆隶万象名义〉校释补苴》(2015)、《〈篆隶万象名义〉校勘刍议》(2020);马小川硕士学位论文《〈篆隶万象名义〉新校》(2017)及《〈篆隶万象名义〉校释》(2018)等论文,对《名义》的校勘起到了补充和订正作用,不过,由于《名义》错讹较多,校勘工作远未结束,仍有较大的校勘空间。本文在前辈学者校勘的基础上,补充了数条,详细内容如下。

1.垺。《名义·土部》:“垺,撫伹反。郭也。”吕浩《校释》切语失校,按反切下字“伹”为“俱”形讹,乃“伹、俱”二字形近致误。《玉篇》:“垺,撫俱切。郭也。正作郛。”是其证。《龙龛手鉴》:“垺,芳無反。土也。”《集韻》:“垺,芳無切。同郛。”“垺”为敷母虞韵字,“撫”“芳”皆敷母,“俱”“無”皆虞韵,与“垺”相通,而“伹”为魚母字,与“垺”不通。又《名义·禾部》:“稃,妨伹反。也,甲也,米皮也,     字。”吕浩切语失校,“妨伹反”当作“妨俱反”,被切字“稃”为虞韵,“稃”字讹误与“垺”字同,皆为反切下字“俱”误作“伹”。

2.       。《名义·人部》:“     ,都囙反。殒也,倒也,倍也。”吕浩《校釋》切语失校。按反切下字“囙”为“田”形讹,乃“囙、田”二字形近致误。《玉篇》:“     ,都田切。殒也,仆也,倒也。”是其证。《广韵》:“     ,都年切。陨也,又倒也。”“     ”为端母先韵字,“都”亦端母字,“田、年”皆先韵,与“     ”相通,而“囙”为真韵,与“     ”韵母不合,故切语当为“都田反”。又《名义·阜部》:“阡,且囙反。陌也。”“且囙反”当作“且田反”,吕浩《校释》切语失校。被切字“阡”为先韵,“阡”字讹误与“     ”字同,皆为反切下字“田”误作“囙”。

3.聘。《名义·耳部》:“聘,正政反。妨也,问也。”吕浩《校释》:“名义误訪為妨。”义校准确,但切语失校,“正政反”当作“匹政反”,乃“正”“匹”二字形近致误。被切字“聘”为滂母,反切上字“正”为章母,声母不合,故不能作其反切上字。《玉篇》:“聘,匹正切。《说文》云,访也。《礼记》云,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广韵》:“聘,匹正切。问也,访也。”“匹”为滂母,与“聘”声母相同,故反切当作匹政反。

4.惟。《名义·心部》:“惟,伇蔡反。思也,有也,为也,辞也,忧也,庆也,侯也,伊也,諶也,陈也。”吕浩《校释》:“伇蔡反当作伇葵反。”“惟”“葵”皆脂韵,韵母相合,“蔡”为泰韵,与“惟”韵母不合,故此处当为“伇葵反”,“蔡、葵”二字字形相近致误。吕校切语精当,但“諶也”义项失校,“諶也”当作“謀也”。《名义·言部》:“諶,時林反。信也,诚也,谛也。忱字。”“惟”无“諶也”义,“諶”与“惟”义不通,“諶也”为“謀也”形讹。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惟,思也,念也,謀也。”《正字通》:“惟,無肥切。謀也,思也,又语词。”《类篇》:“惟,夷佳切。《说文》,凡思也。一曰謀也,一曰语词。”皆为其证。

5.諧。《名义·言部》:“諧,朝階反。和也,合也,调也。”反切上字作“朝”误也,当作“胡”, 吕浩切语失校,反切当为“胡階反”,乃“朝、胡”二字字形相近致误。被切字“諧”为匣母字,“朝”为知母和澄母字,与“諧”皆不合,故“朝”字不能做“諧”字的反切上字。《玉篇》:“諧,胡階切。和也,合也,调也,偶也。或作龤。”是其证。又《广韵》:“諧,戶皆切。和也,合也,调也,偶也。”《龙龛手鉴》:“諧,戶皆反。和、调、偶、合也。”“諧”为匣母,“胡”“戶”皆为匣母,与“諧”声母相合,故反切当作胡階反。

6.模。《名义·木部》:“模,莫奴反。法也,繡也,䂓也,形掩取象也。吕浩《校释》“䂓也,形掩取象也”义项失校。”按“形掩取象也”或“形,掩取象也”皆不通,疑“形”字与前字“也”字序倒置,当作“䂓形也,掩取象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模,郑笺诗云,模,法也。郑注《礼记》云,模,所以琢文章之范也。顾野王云,䂓形也,掩取象也,或从手作摹。《说文》亦法也,从木莫声。”又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模,又作摹。模,法也,谓䂓形,曰摸,亦掩取象也。”据此可知,“模、摹、摸”皆法也,皆作“䂓形”,未有“䂓也形”之说。《论衡·物势》:“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北史·莫含传》:“后道武欲广宫室,規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洛、长安之制,运材数百万根。”皆“模”为“掩取象”义,而非“形”为“掩取象”义。

7.粗。《名义·米部》:“粗,在古反。麁也,大也,毗也,疏也。”吕浩《校释》“毗也”义项失校。“粗”未见“毗也”义,乃“毗、略”二字形近致误,当作“略也”。《广韵》:“粗,徂古切,又千胡切。麤也,略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粗,徂古反。《史记》曰,粗陈其略也。顾野王云,粗,尤略也。《说文》,从米且声。”《正字通》:“粗,倉租切,音麤。米不精也,又大也,略也,疏也。”皆其证。又《乐书》:“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粗”与“備”意义相对,当训为“略也”。《名义·田部》:“略,力灼反。路也,利也,界也,道也,行也,要也,法也,求也,取也,简也,夺也。”《广韵》:“略,離灼切。简略,谋略,又求也,法也,要也,又姓。”粗,略也,取其“简略”义。

8.黷。《名义·黑部》:“徒屋反。黑也,慍也,昜也,垢也,蒙也,黑也。”吕浩《校释》“慍也”义项失校。“黷”未见“慍也”义,乃“慍、慢”二字形近而讹,当作“慢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黷,同鹿反。顾野王云,黷尤慢也。贾逵云,媟也。《仓颉篇》,垢也。《说文》,从黑賣声。”是其证。《说文解字注》:“黷,握持垢也。垢非可握持之物,而人于握持是辱也。古凡言辱者皆即黷。故郑注《昏礼》曰,以白造缁曰辱。《字书》辱亦作黷。”又《公羊传·桓公八年》:“亟则黷,黷则不敬。”何休注:“黷,渫黷也。”据此可知,“黷”有“亵渎轻慢”之义。《名义·心部》:“慢,莫諫凡。教也,易也,侮也,迟也,惰也。”“黷”与“慢,侮也”义项相通。《名义·心部》:“慍,於問凡。恚也,怨也,恨也。”“慍”与“黷”不通,故此义项当作“慢也”。

9.駟。《名义·馬部》:“駟,胥利反。遂也,一乘四馬。”吕浩《校释》“遂也”义项失校,当作“逐也”。《名义·辵部》:“遂,辞類反。进也,久也,安也,徧也,因也,育也,竟也,行也,往也,成也,达也,造也,从也,信也。”“駟”无“遂也”义,“遂、逐”二字形近而讹。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玉篇》:“駟,逐也。房星四谓之天駟也。”是其证。又《名义·辵部》:“逐,除陸反。競也,追也,驱也,从也,强也,疾也,走也。”《广雅》:“駟,逐也。”可知,“駟”“逐”互训,故此义项当作“逐也”。

10.襲。《名義·衣部》:“襲,辭咅反。因也,掩也,合也,还也。”吕浩《校释》:“辭咅反未详。”吕浩切语失校,王正在其博士论文《大广益会玉篇音注研究》中指出“辭咅反”当作“辭吉反”,未有详论。“襲”为緝韵,“咅”为候韵,韵母不合,故反切下字作“咅”误也,反切下字“咅”字乃“吉”字形訛。《玉篇》:“似立切。左衽袍也、入也、重衣也、因也、还也、掩其不备也。古文作㦻。”“襲、立”皆緝韵。《广韵》:“襲,似入切。因也、及也、合也、入也。又掩襲。《说文》曰,左衽袍也。”“襲、入” 皆緝韵。“吉”为緝韵,故“吉”作“襲”反切下字韵母相合,反切当为辭吉反。

11.乾。《名义·乙部》:“乾,椅塞反。竭也,     也,燥也。”吕浩《校释》:“寒字原误。”反切下字“寒”字,吕浩反切下字校正准确,但反切上字失校。王正在其博士论文《大广益会玉篇音注研究》中指出“乾”字反切当作“柯寒反”,未有详论。《广韵》中“乾”为古寒切时声母为見母、为渠焉切时声母为群母,“椅”为影母,与“乾”字声母皆不合,故反切上字作“椅”字误也。《玉篇》:“乾,奇焉切。健也、天也、君也。又居寒切。燥也。”其中,“居寒切”的反切上字为見母,“乾、柯”皆見母,声母相合,“乾”声母为見母时,韵母为寒韵,与反切下字“寒”字韵母相合。《广韵》:“乾,古寒切。《字样》云,本音虔,今借为乾濕字。又姓,出何氏《姓苑》。”反切上字“古”为見母,与“乾、柯”声母相同,故反切当作柯寒反,“椅”字乃“柯”字形讹。

注释:

①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卷四》:“唯所载篆书,每部中或有或無,当時是钞胥省之。”

②杨守敬:《日本访书志》。

③日本现存《玉篇残卷》,但仅存原本《玉篇》的八分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M].台北:艺文印书馆,2011.

[2]郭璞注.尔雅[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班固.汉书[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6]扬雄.方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7]释慧琳,释希麟.一切经音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空海.篆隶万象名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5.

[9]陈彭年,吴锐,丘雍.宋本玉篇[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10]司马光等.类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1]丁度等編.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2]陈彭年等修.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3]张自烈,廖文英.正字通[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14]杨守敬.日本访书志[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15]王念孫.廣雅疏證[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6]吕浩.《篆隶万象名义》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17]邓福禄.《〈篆隶万象名义〉校释》匡补若干例[J].长江学术,2009(04).

[18]郭萍.《篆隶万象名义》吕校讹误举例[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3(00).

[19]王正.《〈篆隶万象名义〉校释》补苴[J].语学教育研究论丛,2015(32).

[20]王正.《篆隶万象名义》校勘刍议[J].中国言语文化学研究,2010(09).

[21]马小川.《篆隶万象名义》新校[D].武汉大学,2017.

[22]马小川.《<篆隶万象名义>校释》补正[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8(02).

作者简介:

叶香君,女,山东东营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古及近现代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