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运动的节奏性与文学创作的“开”与“闭”

2020-09-10李成蹊

今古文创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村上春树文体

【摘要】 “跑步”与“文学创作”分属人类的物理运动与精神活动的典型代表,二者相互关联作用,从而形成“身体”这一统一、平衡的概念。本文以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跑步”的习惯和文学创作生涯作切入点和实例分析,通过认识理解“跑步”中的“节奏性”如何影响了这位著名作家的抽象的精神活动和生活方式,继而更进一步,探究人类的物理运动和精神怎样相互融合、作用,共同构建出一个具象、整体的对外呈现。

【关键词】 跑步;文学创作;村上春树;文体;节奏;精神卫生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6-0030-03

一、文学作品的叙事节奏与文体

在文学创作中,叙事节奏和文体都极为重要。叙事节奏既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故事发展的整体掌控和把握能力,也决定了读者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和吸收、理解程度。而文体,是故事的框架,也是承载作者思想、情绪表达的容器、载体,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读者、评论家眼里,一个故事的文体是其作者个人风格特色,表达习惯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在很多情况下,故事的叙事节奏和文体又是充分关联的,节奏决定了文体的风格,一种充满作者个人特色的文体也自带作者习惯的节奏表达。

以村上春树为例,他就是一个极度重视文学作品“文体”的作家。在林少华对村上春树的叙述中,就明确指出了其对于作品“文体”的重视和态度:“这位世界著名作家的身体的意义以及身体之于他的文体的意义。村上春树是极为看重文体的作家。早在1991年他就宣称“文体就是一切。”[1]而且,文体中他最看重的是节奏或韵律:“小说引人入胜的各种要素中节奏是主要的。”[1]对于叙事节奏的强调态度,一定程度表达了村上春树对于文体框架高度简洁的要求,无须过多赘述,就让故事的发展轻松、灵活地流淌。

在林少华看来,村上春树对于“跑步”的喜爱和对文体的重视其实在本质上有巧妙、深度的共通之处:“村上对待‘赘肉’和‘赘疣’的态度,那就是都要坚决除掉;‘赘肉’和‘赘物’‘赘疣’之间的关系即身体和文体之间的关系:身体有了‘赘肉’,很可能由于脑袋转动不灵而导致文体出现‘赘物’ ‘赘疣’。为了防止这一恼人状况的出现,必须坚持跑步。因此,‘跑’这一行为乃是推动身体和文体干净利落地持续运转的主轴,从而使村上实现他的文学志向—以清新简约的、节奏明快的文体写出抵达人们心灵深处的‘物语’。”[1]

张再林在《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中进一步详细阐述了“身体哲学”的概念。他指出不同于西方的“意识本体论”,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了“以身体为其根本的哲学”,并且“该哲学不仅以身体构建世界图式,从身体推出社会伦理,由身体企求精神超越,而且该哲学的历史亦是循着身体运行的模式而非意识运行的模式展开的。”[2]此处所指的“身体”稍微有别于之前将“生物身体”与“文化身体”统一的“身体”抽象定义,更多强调和实指的是人的“生物身体”概念。而在这里的总结定义中,作者把“身体哲学”视作“生物身体”是个人单位与世界和宇宙接触的媒介和视野,人类以“躯体”的感触经历作为增加个人社会性的方式,从而建立与社会的桥梁和联系,再完成精神的积累和升华。“身体哲学”强调“躯体真实感知”的重要性,它既是精神意识的基础和起源,也代表了人与世界融合的经历和过程。相较而言,“精神”的意义则更像是“生物身体”经历的一个总结回馈和抽象呈现。

具体到“跑步”这项物理运动,人的躯体以自身的脚步运动与地面建立起联系,继而完成一段“世界”里距离的移动。无论是短跑速度瞬间爆发带来的肌肉刺激,还是马拉松长时间机械重复下肌肉的酸痛,都是“躯体真实感知”的过程。通过“跑步”移动的这段过程,人成功地与世界建立了一段以“距离”和“时间”为标准、刻度的联系,同时也通过“跑步”带来的“躯体”痛楚的感知,积累了更多坚韧、充沛的精神力。可以说,在“身体哲学”中,与世界建立联系和延伸意识的积累是“躯体真实感知”的两个重要特性和作用,精神活动的基础是躯体。

“极致简约的文体”和“没有赘肉的躯體”,可以说,“跑步”与“文学创作”在村上春树身上表现出的高度统一,是其对于自身“躯体”与“精神”的共同要求即一个“干净纯粹”的状态。而当村上春树通过“跑步”与“文学创作”的方式,达到和表现出“躯体”与“精神”的“干净纯粹”,他的“身体”也自然呈现出和谐统一、内部平衡的状态。

换而言之,“跑步”与“文学创作”既是村上春树实现对于自身“躯体”与“精神”要求的方法、途径,也是他在外部世界个人“身体”状态的综合表达、呈现。反过来,为达到一个内部平衡、整体和谐的“身体”状态,一个好的文学创作者也需要在“躯体”和“精神”的自我要求和表达上表现出充分的一致性。

对于“躯体”的要求,可能是由一个偶然的“精神”上的想法驱动。当然,由“身体哲学”提出的以“躯体感知”为“精神意识”基础的理论,人在“精神”上的转变,很大程度也是通过不断的躯体运动沟通起的个人与世界的新联系,延伸产生的。所以说,无论是“躯体”还是“精神”引发出对于“身体”的改变或要求,当村上春树提出文学创作“文体”去繁化简的想法,充分契合其通过“跑步”消除赘肉的做法,这就体现出了在“身体”这一概念中,“躯体”与“精神”的融合作用在人的内部是时刻动态发生的,也侧面证明本文提出的以村上春树在“跑步”的视野观念作为切入点,理解其“文学创作”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对于人的局部方面研究,首先需要明确个体“整体性”的前提,一个人“身体”是其具有统一和动态平衡的呈现。其次,“身体”内部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和共通性,无论是“躯体”还是“精神”的具体表现都可以作为切入点,提供对于其他部分的研究方法和理解角度。

不仅是作品本身“文体”简洁要求,“躯体”与“精神”的关联性在村上春树文学创作过程中也有充分展示。

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就有其对于完成“文学创作”和“跑步”之间关联性的直接表述:“想跑快点就适当地加速,不过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其要领与写作长篇小说一般无二。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决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欧内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3]

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过程往往漫长而艰辛,从开头到结尾都需要重组躯体后续力的支撑,然而,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创作的节奏也极为重要,如何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分阶段完成一部完整的作品,这也需要创作者把握合适的“节奏”。创作过程作者完成作品的节奏,往往也会影响作品内容的节奏。

二、作家生活方式、精神世界的运行节奏:私人的

内部空间活动与外界世界运转的频率关联

“跑步对‘精神卫生’有好处。跑步是孤独的运动。一句话,是形式最为洗练的个体运动。”[3]这是村上春树在书中对于“跑步”与“精神活动”最为直接的表达。这句话既表明“躯体运动”对于积累升华“精神”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躯体运动”是否只是单纯的、不带任何思想的肌肉活动?“跑步”本身会不会也含有“精神”层面的意义呢?当村上春树以“孤独”这个词形容“跑步”的时候,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至于,“跑步”中的“精神活动”是本身特性自带的,还是人为发展、附加的,这就需要更详细的研究分析了。

通过特性分析,不难发现,与其他的运动相比,“跑步”是极为个人且简单的。不需要同伴或者对手一同完成,也不要求任何必需的器械,只需要一个人以自己选择的速率,机械重复地不断迈腿前进。从这个特性来看,“跑步”的确是“孤独”的运动,其本身的要求和特性就含有了“精神活动”的部分。“跑步”是一项全身的运动,所谓“全身”不单单指人的躯体肌肉,当“躯体”开始动的时候,作为驱动力的“精神”也要开始活动。在那些需要与其他个体协同或者对抗完成的运动中,“精神活动”大多是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的互动。可是,在“跑步”这项“孤独”的运动中,互动没有,“精神活动”就只能是自我的互动,以保持“跑步“状态下“身体”内部“躯体”和“精神”的动态平衡。

在村上春树看来,正是“跑步”中自带的“孤独”的“精神特性”,使他钟爱这项运动。“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3]又或者:“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即便在这样的空白当中,也有片时片刻的思绪潜入。”[3]

由此可见,“精神活动”在“跑步”中同样积极存在,以保持一个“身体”内部的动态平衡状态,然而“跑步”的特殊性在于,其鼓励和推动的“精神活動”并不是一个由个人向外的“互动”和“感知”,却恰恰相反,是一个逆向地向个人更内部、更安静地“回归”。正如村上所说,跑步时“精神”是“空白”的,这样的说法是可以理解的。在身体肌肉处于静止放松的状态时,人的“精神”状态也是处于相对舒适、便于集中的。而在“跑步”这种需要调动全身力量的“孤独”运动时,人需要大量的“精神力”以驱动身体肌肉始终保持紧张的运动状态,这时候“精神”就很难集中思考问题,处于涣散、甚至达到村上所言的空白的状态。

为什么村上春树钟情和追求“跑步”中的“空白”状态?这里可以用他本人之前提到的一个名词回答:“精神卫生。”对于创作者而言,“精神卫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应当是“精神的独立性。”作为传播和表达思想和情绪的主体,创作者时刻注意与外界声音保持距离,留给自己足够的精神空间。所谓“空白”所指的正是“私人精神空间”中的“精神活动。”只要人开始思考,即使处于绝对安静的空间,不受打扰,思考本身依旧带有外界的影响。由于人“群居”的特性,人的思考不凭空出现,而是通过“躯体感知”加工转换得到的,所以人的思考一定含有外界世界的影响,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绝对的独立自主。如何追求“精神的独立性”,完成“精神卫生”,最合适的方式就是让通过“跑步”中全身机体重复机械运动下的疲惫感,使头脑处于绝对“空白”的状态,从而达到在这一段“空白”的时间里,躯体与精神、外界与个人,因为存在一个动静差,而产生短暂却彻底的隔绝。

事实上,“空白”和“隔绝”不仅是跑步时,人“身体”的短暂改变,“跑步”这项运动也因其自身的特性,带给人更长远、深刻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在村上春树的自述中,他说自己曾经运营一家小餐馆,过着忙碌与和人交流的生活。可在他尝试写小说并获得成功之后,就立刻知道自己无法同时经营餐馆和写作这两件风格迥异的事。开餐馆是与人打交道的极具社会性的工作,而文学创作则更偏向私人思想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权衡之下,村上春树选择放弃餐馆的经营,全职小说创作,也就是这时,他开始了“跑步”这项运动,以求帮助自己顺利平稳地完成生活方式上的过渡和改变。他这么形容,自己全职写作和尝试把“跑步”带入日常习惯后的生活:“于是,我们从长达七年的‘开’的生活,急转直下改为‘闭’的生活。”[3]

“跑步”就是一项“闭”的运动,这完美契合了全职文学创作要求的“闭”的生活方式和状态。“闭”在“跑步”中的呈现,既是之前所说“跑步”下“空白”的精神状态,或是“跑步”简单的需求,是“孤独”的运动,也是其纯粹的目的和自身带有的“淡化竞争”的思想。

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与自己挑战,旁若无人地完成一项运动,放弃了与他人拼死拼活竞争时紧绷的胜负欲和得失心,却以平静舒适的心态,在一点点超越自己,变成更好个体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自信。“跑步”在其自身目的上,就带有一个积极向上的“闭”的哲学思想。它的“闭”不是绝对的自我封闭,而是自己审视、探索、突破自己的内部运动。

对于村上春树而言,“跑步”与“文学创作”的高度契合在“闭”的思想目的和方式上显露无余:“小说家这一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在这层意义上,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3]

简单来说,“节奏”在“跑步”无论是在“跑步”这项躯体运动,还是“文学创作”的精神活动中都显现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跑步”中,如何以“节奏”合理地支配躯体机能力量,将既定、可能漫长的目标距离分解,科学、耐心地逐步完成,是每个跑步者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做到的。而在“文学创作”中,村上春树的经历告诉人们,“文学创作”需要“跑步”等躯体运动辅助达到的“精神卫生”,创作者生活在世界里,不断与其他个人和广阔宇宙建立新的联系,却也需要短暂时间,保留住自己独立的“精神空间。”而“文学创作”和“跑步”一样,既是一件事,也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生活状态。文学作品应当是创作者个人主观思想、情绪的表现,为更好地“文学创作”,就需要“创作者”寻求一个“闭”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在如何理解“节奏”上,“跑步”和“文学创作”展现出了高度一致的视角和要求,在实际完成上,也存在互为借鉴,相互扶助、互利合作的积极作用关系。

三、结语

村上春树的个人经历详细解释了,“跑步”这项“孤独”的躯体运动,是怎样影响这位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以村上春树的个人经历为实例参考,本文进一步探究、总结“跑步”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村上春树对于文学作品简洁“文体”的重视和追求,又以此展开,联系到他对“躯体”无“赘肉”的要求。继而得出结论,“躯体”和“精神”的追求在“节奏”方面是具有高度契合度和一致性的。本文也关注了“节奏”这一刻度指标在“跑步”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在村上春树看来,“跑步”是实现其“精神卫生”的重要方式,其带来的精神“空白”是创作者暂时隔离嘈杂世界,探究自身内部空间的精神活动。“跑步”自身所带有的“闭”的特性和“淡化竞争”的目的性,为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的漫长过程和生活方式的概念提供了新的角度视野和方式,鼓励“軀体”与“精神”协同作用,从而达到一个积极的“身体”内部动态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林少华.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M].青岛:青岛出版社,2020.

[2]张再林.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日)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作者简介:

李成蹊,男,江苏南京人,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硕士学历,主要从事传媒、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村上春树文体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另类文体巧谋篇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村上春树:相信爱情, 这是一种勇气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