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悦”历代藏品法治雏形管窥

2020-09-10沈颖尹

今古文创 2020年31期
关键词:法治文化藏品博物馆

沈颖尹

【摘要】 六悦博物馆有着丰富的藏品,通过这些藏品,参观者能够在浓厚的历史气息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法治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就对六悦博物馆中藏品的法治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博物馆;藏品;法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1-0080-02

六悦博物馆收集散落于民间的近十万件藏品,承载着儒家思想所蕴含的法治文化内涵,让参观者在感受时间沉淀的醇厚气息过程中,了解到古代法治文化逐渐从动荡到稳步成熟的嬗变过程,还会发现这些古代的木刻、砖雕、匾额、屏风里,镶嵌着名目众多的古代法治道德宗教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信息发达的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教育和研究价值。

一、典當:金融机构雏形

典当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鼻祖,是我国古代具有独特性的社会经济机构,千百年来形成的相关规则、制度等,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相关法律制度的雏形。

在六悦博物馆四楼展厅,完整地收藏了一个当铺的全部物件。中国的典当业起源于东汉,是以财物作质押,有偿有期借贷融资的一种方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赘”解释为“以物质钱”,在《西京杂记》中也有“衣裘贳酒”的记载,即以衣裘为抵押,赊账买酒。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该行业的繁荣昌盛真正明确“典”作为风俗存在。自北魏的昙曜开在寺庙开创典当行业以来,典当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北朝时期寺庙无论在数量还是社会、经济上都具有一席之地。佛教的兴盛对典当之风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在唐朝以前,寺庙运用资金支持典当行业运转具有垄断权,《西唐新纪》记载了其繁荣盛况。这也预示着“水满则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近在眼前。唐武宗大举灭灯运动,严重打击了寺院经济。自此典当行业摆脱了寺院的垄断,“典”才逐渐取代了“卖”衍生为交易叙事的主流词汇,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为核心的金融行业。

宋代的典当行业趋于成熟,宋高宗时期达到顶峰。质库已经逐渐被民间和官府的当铺所取代,抵押物品也包罗万象,除去金银玉器外,甚至包括牛马和奴隶等生命体。元、明、清时代的典当行业已经有了形式上的规定和要求,元朝称解库或解典库,一直到明代才正式称当铺,清代典当业延伸到了乡镇,民国时期一些地方政府插手其间,开设不少公典和分典。

古代当铺,会有一个很高大的屏风,进入当铺要绕过屏风才能见到店堂,而街上的人们是看不见当铺里的营生的,这使来典当的客人起到了保密与遮羞的作用。当铺的柜台很高,来当东西的人要双手高举起才能够到柜,这种居高临下俯视客人有利于压价,也减少与防止冲突,有利于典当生意。

当票是记录客户所当物件计息时的凭证。古代当铺开设当票时故意贬低商品的价值,如好的棉袄,当票上变成了烂棉袄。贬低抵押品的价值,豁免当铺的保管风险。当票上的字潦草难认,如天书一般,据说只有自家当铺的人才能辨认,俗称“当店字有头无耳”。除了字形难以辨认外,当票上还故弄玄虚,把“杉”字写成“彡”字,“棉”写成“帛”等等,把第一个字写得特别大,下面又潦又密如鬼画符一般,这种“天书”可以起到仿冒作用,真伪辨别,防止“纠纷”。

典当的基本流程主要是交当、收当、存当。具体:出具有效证件证实物件身份交付当铺,进行物件鉴定;评估价格和确认规定息费标准;清点封存当行保管;出具当票发放当金。典当业务:主要有房屋、车马、黄金珠宝衣物等。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当铺都扮演着穷人银行的角色。为人们解决生活急需和维护产业再生产提供燃料,其意义之深远超过今日的银行,因此,典当行业也有“穷人的后门”之说。

典当业历经数千年历史沉浮,经历了从局部风俗演化成具有习惯法特征的普遍通行的制度的进程,与今天经济活动中的法规条例息息相通,一脉相承。今天在六悦见到典当行,再议其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1978年典当业又恢复经营,2005年商务部公安部在前几次颁布法规办法基础上,进一步颁布了《典当管理办法》。

二、宗族祠堂:传统美德的弘扬与传承

在六悦博物馆的四楼展厅内有着历代祠堂物件的展示。自西周起,我国便有祭祀天地鬼神的仪式“吉礼”。之后受儒家思想文化之浸润,以“忠信孝悌”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影响下,祭祀由高层帝王诸侯、士大夫阶层向百姓推行。南宋朱熹便提倡各个家庭建设祠堂,祭祀高、曾、祖、父四世的制度。明朝嘉靖时期建祠堂风盛。尤其民间族众合力筹资建立宗祠、丈祠、家祠。内供至关重要始祖神位,写名讳,生卒年月,以下各辈以“左绍右穆”次序分一三五奇数代为“绍”;二四六偶数代为“穆”。祭祀时向族众“读谱”,宣读家法。祠堂旧时是祭祀与宣讲家法、家训之地,是我国儒家文化的象征。

祠堂除了提醒人们“不能忘记根本”,其自身也有一套管理规则。祠堂严厉规定的禁条,有不准族人行窃、赌博、吸毒等。随着社会结构转换,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模式慢慢被社会治理所取代,然而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却不容小觑。无论是教化价值、寻根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作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提供现实意义,人们通过族谱家谱续修、宗祠家祠复修翻新,实现缅怀先祖、激励后人,加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成效。

古代祠堂除了是祭祀场所之外,还是执行家法、族规、举行族人冠礼、婚礼、丧礼的地方,也是处理、裁决族人之间或族人家庭矛盾问题之地。在封建时代具有调解、公判、议事等多种功能。对今天研究相关法律、民事调解、村规民约等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三、一把椅子的历史嬗变

六悦博物馆有一个椅子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各个朝代的椅子。汉魏时期一种有两根直木交叉,坐面穿绳,可折叠的矮凳从西域传入中原,称之为胡床,绳床,就是今天的马扎,交杌,《说文》中解释:“床,安身之坐者。”床在早期是坐具。隋唐时因忌讳说“胡”字,改名为“交床”,到南宋时期把交床改名为交椅。

交椅,一时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唐广德二年,代宗宴请群臣,文武官员座位按官职大小排序,负责安排座次的右仆郭英义为了实现给皇帝得宠太监鱼朝恩溜须拍马的目的,竟然将太监的位子排在了尚书大臣们之前,时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怒发冲冠,当庭争座位,回家后又奋笔狂书,于是著名的《争座位帖》也诞生了。

交椅形成于宋代,流行于元明两代,由于造型简约、端庄、大气,加之不同朝代文化背景下做了相应改造,受到人们的极度喜爱。宋代以后,交椅輕盈,成为皇族外出郊游、打猎、行军的必备用具,称“猎椅”“行椅”,能有资格使用的都是有身价者,慢慢地行椅代表权力、地位、身份的象征。后来“座”又成了一种敬辞称谓,取宝座之意,“团座”“军座”等,常见于反映国民党军队的电视剧中。还告诉人们椅子与古代人的生活规律,日常规矩,论资排辈等等信息。对于人们尊重礼数,自明身份,有着深远意义。

四、古代婚嫁承载的文化百态

六悦博物馆的三楼有着花轿、喜轿、暖椅和嫁妆礼盒等藏品数百件,还有各个朝代床榻60张,这些藏品承载着数百年来村规民约、吉祥图案等等。

商周时期,床就是席,人们席地而坐,就是皇帝也就比百姓多几层席而已。秦汉时期出现了榻与床。唐代的床增高了,有三面围板,称“罗汉床”。明清逐渐发展拔步床,又叫榻梭床。一架千工拔步床,三进深,犹如屋中之屋。床榻上的雕刻工艺精细,大量的是祈求多子多福,喜庆热闹的图案:观音送子,喜鹊登梅,鹤鹿同春,鱼戏莲,葡萄和葫芦,常发鼠戏葡萄等。

自宋开始,民间习俗规定嫁妆至少为聘礼的一半,否则女方父母要被婿家看轻。旧时嫁妆:首饰、合欢被、鸳鸯枕、龙凤巾、喜盘、针线盒、绣花鞋……富家大户还有陪嫁田地、房屋、婢女,送嫁妆队伍浩浩荡荡。

古代大夫以上嫁女有“反马”规矩,即女方嫁入夫家,若生活和美,夫家便留车还马,若双方不和,女方便自乘马车返回娘家,除非夫家求和,否则准备离异,这种风气自秦至唐存在很长时间。北宋理学家程颐晚年因甥女出嫁,夫妻失和返回娘家,侄媳也因夫亡而乘马车一去不复返,导致程颐一病不起,留下遗言:从此程家送嫁女儿一概不用马车,男方需用“檐子”来迎娶,断绝“反马之习”。随着理学在南宋兴盛,这“从一而终”的观念逐渐被人接受,从此,出嫁女子失去返归娘家的自由,在夫家地位也得到巩固——我是被你的家用花轿抬过来的。到了南宋时代,因宁波浣纱姑娘救了南渡高宗,后高宗定都杭州后为报“救驾”之恩到处寻找浣纱姑娘不遇,于是高宗特下圣旨:今后宁波女子出嫁特许乘坐四人抬轿子。而当时的皇后只坐八人抬鸾驾,宁波花轿也称“半幅鸾驾”,别称“四明轿子”。

六悦的藏品里,记载着先人们如何运用当时的规矩、章程、法规制度,开展生活、学习、工作等等,还有匾额馆,古戏台等等,木雕石刻,日常用具,均包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规则和法律法规雏形,值得仔细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詹峰.博物馆文创与文化遗产保护[J].速读(中旬),2019,(09):44.

[2]陈国宁.由传统到当代:博物馆对宗教文化遗产的展示与诠释[J].博物院,2020,(01):24-27.

猜你喜欢

法治文化藏品博物馆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