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华民族“刚健自强”的人文传统

2020-09-10焦丹荷

今古文创 2020年7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

【摘要】 “刚健自强”精神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传承这种具有刚健国民特质和独立自强精神的民族传统,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华民族自信心的养成至关重要。这种民族“刚健自强”精神在儒家经典当中表现得最为丰富,被或显或隐地记录在《尚书》《周易》《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文献当中,成为两千多年来指导人生行为的准则和形塑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刚健自强;儒家经典;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3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科重大委托项目“农耕文明与大国文道——以《尚书》文道观念及其传承为研究视角”(18AWTJ58)阶段性成果。

“刚健自强”精神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之一,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精神纽带。传承这种具有刚健国民特质和独立自强精神的民族传统,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华民族自信心的养成至关重要。这种民族“刚健自强”精神在儒家经典当中表现得最为丰富,被或显或隐地记录在《尚书》《周易》《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文献当中,成为两千多年来指导人生行为的准则和形塑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何为“刚健自强”

何为“刚健自强”?我们可以从字源上来分析,“刚”字在《汉字字源》中解释为:甲骨文从“刀”、从“网”,为会意字。本义是以刀断网,表示“坚利”。金文以后“网”变为“岡”,表声。引申为“坚硬”“强劲”,与“柔”相对。单从这个字的字形演变来分析,就能够看出先民们在远古时期为了生存与大自然之间进行博弈的日常图景,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刚强有为的实践性与行动力。正可谓“强志不屈饶”(郑玄注《论语·公冶长》)。

“健”字在《说文解字·人部》中解释为“伉也,从人,建声。”其中“建”字表示地基牢固,整个字的意思是人体像牢固的地基那样结实,由此产生强壮的含义,引申为精力旺盛。张岱年先生将其解释为“阳气的本性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健”字的字形演变展示出一个人在不断地劳动中筑基、建造自己房子的生产活动,先民勤劳勇敢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健”字的构形上。

“自强”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亦作‘自疆’。自己努力图强。《楚辞·九章·怀沙》:‘懲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史记·留侯世家》:‘上虽苦,为妻子自疆。’《宋史·董槐传》:‘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此亦赖夫勇猛无谓之人,独立自疆,去离尘垢,排舆言而弗溣于俗囿者也。’”,自强是儒家所倡导的积极进取,非消极退步。

通过以上对“刚健自强”的字义分解分析,可以看出“刚健自强”就是坚韧不拔、筑牢根基、不断奋斗的精神品质,实质上就是主张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的精神追求。

二、儒家倡导践行“刚健自强”的人生准则

孔子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刚毅就是做人做事具有坚定性。孔子弟子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临大节而不可夺”便是刚毅的一种行为表现。《易传》提出“刚健”和“自强不息”的人生准则。《周易正义》云:“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又云:“大哉乾乎!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最终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彩论断。在这句话中,乾指代表天,天行则是指日月星辰的运行,而日月星辰不断地运、循环往复,这种现象则被称之为健,也即刚健。人类在长期在与自然、社会环境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他们认识到要长久地生存,就必须学习天之运行不已的精神、达到自强不息的境界,方可生生不息的生存、繁衍。自强就是自我发奋图强、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周易大傳》又论“健”云:“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就是说,天的至健之处在于能预知风险并想办法克服之,从而达到恒易。

从这里可以看出,自强还含有克服艰难险阻并不断进取的意思。儒家思想传统中同样重视“不息”,《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这些经典都在强调不懈的努力,有其不可割舍的积极意义。

《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言,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确起到了鼓励和引导的积极作用。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繁衍,华夏民族在世界诸族之林中生存发展,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生息,都应该有这种积极进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和行动力,即需要有“刚健自强”的奋斗精神。《周易大传》中的这句话是对乾卦卦象的解说,古人高亨解释为:“本卦是两乾相重,乾为天,本卦之卦象仍为天。天道刚健,君子观此卦象,以天为法,从而自强不息。”张岱年先生则解释得更细致:“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健。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纵观历史文献中对这句话的解释,大多数注家一般均依此种解释来阐发他们的理解。

近年来有学者又提出,“天行健”中的“健”,实为“乾”的假借字。照此理解,本句应读作“天行,健(乾),君子以自强不息。”此文句的辩证存在不同的解释,自有其学术探讨的价值,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精神内核的把握。祖先们观察天道,从天道刚健强劲地运行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就是以天为法则和真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运动不息,自强不息。王夫之把这样的人生态度称之为“合天德”,他在《周易大传外传·无妄》中说:“圣人尽人道而合天德。合天德者,健以存生之理;尽人道者,动以顺生之几。”他又在《周易大传内传·大壮》中强调:“惟君子积刚以固其德,而不懈于动。”此外,这句话还指天体运行是没有休止的,人类也应该学习天的这种刚健不息的精神,努力做到自强不息。这是人在人生道路上应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对积极人生态度的理论性概括。

三、“刚健自强”是传统人文传统的重要内容

“刚健自强”精神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力更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和独立意志。《礼记》儒行篇提倡“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的刚强不屈精神。圣人孔子当初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而周游列国,虽然屡屡碰壁,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亚圣孟子也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来进一步表达和阐释“自强不息”精神的基本行为标准。这种精神的实践就像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充分显现了历代中国人不畏艰险、绝处逢生、变压力为动力、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品格。宋代文人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代宰相王安石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都是对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刚健自强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古往今来亿万炎黄子孙所追求的人生态度。《尚书·康诰》曰:“作新民”,《诗经·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刚健自强”的民族,重视“与时偕行”“适变”“日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只有“刚健自强”才能生存,只有“日新”才能发展,只有“与时偕行”才有光明前途。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点校[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2](漢)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6.

[7]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个人简介:

焦丹荷: 女,汉, 甘肃陇南人,硕士, 毕业院校:曲阜师范大学 ,中国史,研究方向:中国史-儒家文化。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
《山海经》与原始宗教关系再探究
不屈的长城
抗战烽火中的文学斗争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