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和贺双卿闺怨词的比较

2020-09-10张文戈

今古文创 2020年7期
关键词:李清照比较

张文戈

【摘要】 李清照和贺双卿同为女性词坛上的杰出人物,虽跨越朝代,相隔百年,其词作仍有相似之处,有拿来作比较分析的价值和学术意义。鉴于目前将二者闺怨词作做比较研究的论文并不多见,因此本文选取二者的闺怨词作从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作比较分析,以期对这二位光耀千古的女词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剖析,对我国古代的闺阁词人和女性社会地位以及时代背景有更深入的认识体会。

【关键词】 李清照;贺双卿;闺怨词;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25-02

一、李清照、贺双卿闺怨词思想内容的比较

通过分析二者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发现,二人虽同为封建社会时代背景生活下的妇女,但身份地位的不同,个体命运的差异也决定了二者闺怨词作思想内容的不同。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境富裕,又与丈夫赵明诚感情和睦,志趣相投,因此其早期的闺怨词作流露出来的都是表达闺中女儿家伤春悲秋、对丈夫缱绻思念以及身处深闺之中孤独寂寞的淡淡闲愁。李清照早期的闺怨词作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忧愁落寞萦绕其中,它属于文人骚客,尤其是一位心思敏感的女词人特有的多愁善感和怜物伤己。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闺怨词是李清照表达对远游丈夫的思念之作。词人在一叶轻舟上期盼大雁传递爱人的书信,又由落花随逝水飘零联想到自己无法排遣的寂寞情怀。我们仿佛看到在月下高楼之上,女词人登楼望远,期盼爱人回归的动人场景。全词表露了李清照忧伤落寞的心境。只是这种忧伤落寞与贺双卿闺怨词中的悲痛凄凉相比,终究是淡了一点,浅了一层。

如果说李清照的闺怨词是“闲愁”,那贺双卿的闺怨词就是“浓愁”,是一种无法抹去、深入骨髓的悲痛哀怨。与身处上层社会、地位尊贵,婚后与丈夫琴瑟和鸣的李清照相比,賀双卿的地位和命运实在惨淡。她出身农家,家境贫寒,婚后长期遭受目不识丁、粗俗彪悍的丈夫和凶狠残暴的婆婆的毒打与虐待,体弱多病的她还要做着繁重辛苦的农活,所以她笔下的闺怨词作流露出来的绝不是一般的无病呻吟和伤春悲秋的简单心境。她词作中的愁怨是真真切切的身世之悲,命运之苦和处境之难。

贺双卿有一首《望江南》:“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 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2]这首闺怨词是贺双卿伤春怀人之作。整首词用春天的乐景来写心中的哀情,在一片生机盎然的热闹春景里怀念自己如花似梦般匆匆而过的美好岁月。下篇怀人,那曾经倾慕的少年郎已经被这可恨的封建婚姻制度转化成了无法触及的故人,只能看着落花残阳,嗅着残香的寂寥暗生幽恨,徒留叹息。李清照的《一剪梅》和贺双卿的《望江南》,同样是闺怨词中的怀人之作,《一剪梅》是淡淡的愁绪,是有期盼的思念和等待,而《望江南》是无可奈何的哀怨与幽恨,是再无期待的心如死灰。

李清照早期的闺怨词都是一种表达闲愁的心境,与她早期幸福优渥的家庭生活有关,后期保受战争之苦,丈夫的病逝更是令她痛不欲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一向养尊处优的女词人在一夕之间感受了人间苦难,世态炎凉,因此她后期的闺怨词作也从“为赋新词强说愁”[3]的闲适心境转变到后来刻骨铭心的痛楚,将身世之悲与家国巨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这首词写于李清照避难于江华之时,丈夫病故,国难当头。落花时节,一片暮春凋零景象。这首词用最简单的语言写尽了内心的痛苦,此处已不是闲愁,而是历尽了人生苦难之后的辛酸和无奈。此时李清照的闺怨词与贺双卿的闺怨词就相近了许多。

贺双卿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中这样写道:“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焰如萤。听土阶寒雨,滴破残更。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

这首词营造了一个寒雨凄凉夜词人对残灯自怜身世聊遣悲怀的寂寞悲凉意境。女词人由残灯联想到自己的可悲命运,愁病于一身的躯体就像残灯一样奄奄一息。与李清照后期的闺怨词相比,那种痛苦悲哀凄清和无可奈何的苍凉之感是同样存在的,都被二者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出来。

总而言之,李清照早期的闺怨词作和贺双卿的闺怨词作同样表达了忧伤的意绪,只是李清照的忧伤偏于闲适之中的轻愁,而贺双卿的忧伤却是真切的命运孤苦之感。李清照后期的闺怨词作则和贺双卿一样表达了经历命运折磨,看尽了世间冷暖之后对自身命运的自怜自伤,对世事无常的慨叹和无奈,只是李清照的闺怨词作还有更高一层的家国之悲。

二、李清照、贺双卿闺怨词艺术特征的比较

(一)善用叠字

李清照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1]这首词最妙之处就在于开头的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通过反复强调,不仅增强了音律的和谐性和美感,而且强化了全词的悲剧感染效果,从词的开端处就奠定了一个无比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表露了词人内心强烈的痛苦和悲慨。痛国破家亡,爱人离世,悲漂泊之苦,多愁多病,慨万物同枯,秋景凄凉。令人读到开头叠字处已掩卷伤神。

世人多喜欢将贺双卿的词拿来与李清照相比,二者不仅在词的艺术特征上确实有相同之处,李清照词的艺术手法也能给予贺双卿一定的灵感与继承。比如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朝。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望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2]这首词堪称精彩妙绝,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一样,都创造出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绝美艺术境界。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可谓妙绝,让后世读者对词人奇巧的匠心折服不已。《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其情哀,其词苦,用双字至二十余叠, 亦可谓广大神通矣。易安见之,亦当避席。”[4]

首先是叠字的运用,是对李清照《声声慢》中叠字运用手法的一个继承和发展。《声声慢》只在开头运用了叠字,而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通篇都运用了叠字的手法,22个叠字和两处交错的叠字令整首词看上去灵巧工整,读起来自然流畅,音律和谐优美。词作中所表达的自怜自艾之愁透过这些看似简洁的叠字表达的缠绵悱恻,忧伤不绝如缕,看似忧伤淡淡,实则苦痛深邃,大有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5]的意味。最后一句“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是全篇的升华,于终结处仍有一丝言有尽而情无涯的味道。全词读罢,词中之愁思却绕梁三日,不可断绝。这也依托了那全篇的叠字之妙,情感之真。

由這两首词的对比可知,贺双卿和李清照都善用叠字,贺双卿的叠字运用在继承李清照的基础之上又有着自己独到的创新之处,但她们词作中表达的真挚情感都是相通的。

(二)善用白描手法

李清照和贺双卿一样,她们的闺怨词作都语言简洁质朴,却又清真意切。李清照有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贺双卿有一首《湿罗衣》:“世间难吐是幽情。泪珠咽尽还生。手捻残花,无言倚屏。镜里相看自惊。瘦亭亭。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双卿。”[2]这两首小令皆用词简单质朴,并无华丽字句,却于言简意赅之中吐露真情,只是相比之下,《如梦令》是将情思全部掩盖在景物描写之下,并未直接流露。而《湿罗衣》则将愁思深情借着对镜自惊的神态描写倾吐尽致。

《如梦令》用质朴的语言描写了一夜风雨之后残红绿盛的场景,在和卷帘的侍女一问一答之间委婉含蓄地表达内心的苦闷和一片怜花惜花之意。全词设计巧妙,一波三折。词人用白描的手法,简短的尺幅却创作了一首意味深长的千古好词,情意真切,场景和人物形态跃然纸上,看似简单的词句却笔笔妙绝又工整自然,不得不说这正是其高超之处。

贺双卿的《湿罗衣》同样用语质朴,开篇两句即吐露哀愁,直接抒情。“手捻残花,无言倚屏”运用白描手法将人物动作形态毕真毕现地描写出来,甚至可以想象出女子的满面愁容。后两句“镜里相看自惊,瘦亭亭”更是写活了对镜自怜自惊的神态,那憔悴的面容不是春景,亦不是秋境,而是词人自己哀伤悲痛的无奈呈现。

因此,李清照和贺双卿同样善用白描,她们的遣词造句在直白朴实的表象之下暗涌着世间最深沉真切的情感,正所谓于平凡处见奇伟,于寥寥几笔之间见精巧,李清照如是,贺双卿亦如是。

总之,通过对李清照和贺双卿闺怨词作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位虽跨越百年时空的女词人,她们的词作有着相似之处。比如,作品中同样的表达深切的身世之悲,哀愁之感常流露在字里行间;比如,同样的善用叠字和白描的艺术手法。但是由于她们的身份不同、命运各异,她们的闺怨词作又有着不同之处,比如二者早期词作中愁怨的深浅程度,贺双卿作为后辈对叠字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开拓。不论是同是异,二者的闺怨词作都反映了她们各自生活的时代的宏观历史背景以及女子的生活状态。都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词人所表达的真实而沉痛的情感,千百年来依然感染着后人,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杜芳琴.贺双卿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南唐]李璟,李煜著,王仲闻笺注.南唐二主词校订[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猜你喜欢

李清照比较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性格刚烈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