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的评判标准

2020-09-10张琦

今古文创 2020年5期
关键词:商业片标准

张琦

【摘要】 自电影诞生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电影逐渐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受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需求,电影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受众基数庞大,影片数量剧增且类型广泛的现状下,究竟何为真正的“好电影”?在“叫好”和“叫座”中谁才是真正的评判标准?什么样的电影才能被称为“佳作”并被载入史册?

【关键词】 好电影;艺术片;商业片;标准

【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5-0072-02

麦茨曾提出“电影机构”一说,用生产机器、消费机器、促销机器来形容电影的产生过程,在这些机器运营的过程中,无论是电影创作者还是观赏者,或是评论员,各自担任不同角色,肩负不同任务,以维持电影市场的良好运行,以优胜劣汰的方法挑选出优秀电影。电影观赏者作为欣赏艺术的个体,评判一部电影时与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和个人喜好息息相关,但对一部作品做评判时,务必要将个人趣味与判断分离开,以作公正的评判。

首先,是否存在所谓的“好电影”。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都有其评判标准,并以此在浩瀚的历史与不计其数的作品中,筛选出真正的价值的作品流传后世。尽管受众各有所爱,但每种艺术都有其各自的巅峰之作,电影也不例外。

其次,对于“好坏”标准的模糊使得电影这种既具艺术性又离不开商业的艺术走向完全的市场化、商业化,当下许多电影制作人为追求收益而只制作迎合市场、流水线式同质化严重的作品,在粉丝的尖叫声中失去了对好坏评判的标准,也是当今中国电影整体进步缓慢的原因。因此,探讨好电影,“好”指的是基于电影本身定位的对其艺术特色的评判标准,是主流评价在衡量一部电影时考量的要素,是影评人等专业人士在剥离私人情感基于影片本身表象与内在的评定。

那么,既然“好电影”客观存在,什么才是真的好电影?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判?电影本身的定位,即商业片和艺术片,又导致哪些评判标准上的不同?

一、艺术片

(一)对现实的关照

巴赞曾提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性就是纪实的特征,它比任何艺术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这种“写实主义”的理念对此后的电影制作者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一部优秀的艺术电影中,往往可以看到对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不仅仅是在影像描绘与‘存在的现实’之间做名义上的合理模仿,而是保持场面调度的完全诚实。

艺术电影可以是反映社会现实、历史事件、人生百态的,也是对人类的真实情感状态、复杂的心理历程的描述。在这种影片中,背景往往是贴近真实社会的,事件的发展是符合逻辑的,人物的动因是在情理之中的,同时影片包含了导演对社会历史的认知与思考,对人类情感的感悟與反思。

(二)独特的影像风格

作为艺术电影,其重点在于对艺术的目标——美的追求,而美表现于电影中,即是存在于电影独具的构成要素——影像之中。无论是纪实还是写意的镜头,都具有其独特的美感,有其隐含的寓意。张艺谋导演的《黄土地》《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迄今为止仍是电影学院的学生所要反复观看的影片,它们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之作,以其丰富的镜头拍摄、鲜艳的色彩搭配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打破以往电影的拍摄手法,勇于突破,形成独特的影像风格。

再以王家卫导演的武侠电影《东邪西毒》为例,该片传承了王家卫一贯的唯美风格,不同于金庸式的老派情调和古龙式的飘逸,影片以大量的远景、空景描绘出一片浩瀚的沙漠景象,营造出脱离现实和历史梦境般的场景,大量的独白和旁白在完成剧情、表现人物情感之外,使得影片极富诗意与哲思,同时时间线的跳转、断裂的叙事、现实与想象的交替增加了观众对影片的理解难度,也成为其多部电影,如《春光乍泄》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导演及其影片本身独特的影响风格。

(三)创新的表达

电影的发展贵在其不懈的探索,从最初几十秒的不间断纪录,到逐渐学会停机再拍,最后发展出种类繁多的蒙太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一开始的线性叙事,到后来打破单一叙事模式切断时间线,从对现实的展现到对梦境的展现等,电影在不断创新的表达方式中突破自我,形成今天这种涉及各方面的综合性艺术。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得电影对现实的展现方式愈发多样,而能在此中打破藩篱、推陈出新的电影必将以其先进性名留史册。例如超现实主义电影《一条安德鲁的狗》,以反情节的、无逻辑无理由的镜头组接而闻名,其对象征、隐喻的运用,印象主义式的剪辑方法等极具先锋性,而对梦境的模仿、对荒诞的追求,对富有诗意的比喻技巧的迷恋使其完全背离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逻辑为重的原则。这种先锋式的表现使其在影史独占一席,而这种突破束缚的电影也值得被列为“好电影”的行列。

二、商业片

目前是电影市场数量较多、较为常见的影片。这些电影以其鲜明的类型特点,为了吸引固定的受众,因此往往被划归为类型片的范畴。对这类电影的评价,应考虑其本身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加以评判。

(一)对类型元素的应用

类型电影首先要对其主打的题材进行强调,例如爱情片在于奠定浪漫的基调,展现情人之间的关系;恐怖片在于营造恐怖氛围,制造惊悚效果;动作片在于满足观众欣赏精彩而刺激的打斗渴望。这种对“类型”概念的强调能更快地引导观众的认知,满足观众的特殊喜好。如经典爱情片、灾难片《泰坦尼克号》,以浪漫的邂逅、男女主角不离不弃的坚守等经典爱情元素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绝唱,同时作为灾难片,通过再现灾难场景、刻画海难中无力挣扎求生的渺小的人类,展现了灾难来临的恐怖,营造了惊悚的氛围。

(二)具有观赏性

这种观赏性,可以是感官性的,如逼真的视觉特效、配乐音响等,也可以是思维性的,如故事精彩的谜题电影等。从感官性来说,如视觉特效——当前国内外众多“大片” 都以此为噱头和卖点,旨在为观众提供感官上的刺激,或是惊艳的摄影画面,如《布达佩斯大饭店》对色彩的运用,韦斯安德森将粉色作为基调,营造出一片奇异且美轮美奂的画面。国内外重要电影奖中都有类似“最佳视觉特效”“最佳服装/化妆”等奖项,可见这种感官之美也是成就一部电影的因素之一。同时,思维上的观赏性,如《七宗罪》《致命ID》《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以解谜为基础,通过对案情逐步的剖析,对线索阶梯式的展现,将故事逐渐推向高潮,并以情理之中却意料之外的揭秘令人印象深刻,满足观众解谜、探究真相的心理。

(三)创新的设计与深刻的主题

如果一部电影仅仅拥有炫酷的特效,华丽的场景与人物,流畅而中规中矩的故事,那么它不过是一部平庸的保守之作,在带给观众片刻的刺激与尖叫的同时,很快就被观众遗忘。

目前许多电影,包括技术成熟的好莱坞,都有这个问题,故事流畅完整却乏善可陈,人物形象鲜明却扁平而不真实,拥有一流的视听特效却没有深刻的主题作为支撑,仅仅为娱乐而娱乐,如已上映的《长城》,作为一部商业片,它是故事完成度高、类型特点鲜明、视听效果一流的电影,但由于故事本身中规中矩,一切情节都在套路之内毫无突破,人物众多却个个扁平,主题试图深入各个层面却流于表面,因此它只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而非“好”电影。对于一部类型电影来说,前两者可以保证它成为一部“成功”的电影,但真正能够使其成为优秀的,不被人遗忘的好电影,在于其独特与深刻。这种独特,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如《魔戒》系列中的中土世界,从世外桃源般的霍比屯到末日世界般的双塔,从高挑优雅的精灵族到敦实憨厚的矮人,从光怪陆离的魔法到出神入化的剑术,这些想象集合成一个完整而奇幻的世界,超乎想象的设定使得电影在带给人娱乐的同时令人铭记在心。

也可以是基于科学基础的推测,如硬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自转动力、冬眠仓、不超光速等设定在惊艳众人的同时又有理有据,并成为日后科幻类电影的经典设定。同时,即使是商业片,深刻的主题也是其成为“好电影”必不可少的要素。以院线电影《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为例,在拥有出色的特效、流畅的叙事、饱满的人物和鲜明的类型特征的同时,该片之所以广受好评,被认为是优于《星期大战7:原力觉醒》的佳作,其重要原因在于对小人物的刻画,并以此致敬战争中坚守信仰,为守卫家园、捍卫自由而牺牲自我的不为人知的勇士。当人们缅怀英雄,追悼将领时,也应知道是无数甚至连姓名都无人在意的士兵赢得了战争,基于对此主题的展现与刻画,影片从传统的赞扬满身光环名扬海外的英雄的套路中跳脱出来,以深沉的主题使电影达到了新高度。

而现在,当观众提出“为什么国产电影不好看”“为什么中国好电影太少”的疑问时,或许电影创作者更应好好反思,是否电影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与观众达到共鸣,是否国产电影过多追求商业价值,而忽略了艺术审美,以致失去观众的认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平衡其艺术性与大众审美,如何取舍其商业性和艺术价值,将仍会是我国电影创作者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电影最初来源于生活,最终所展现的依然是生活反馈给观众的体验,好电影的意义在于感染观众,将美丑善恶再现给观众,高于生活,却不脫离生活,以此体现其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晓.探析成长电影的温情叙事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高静波.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现象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何飞雨.论电影艺术与真实性[D].厦门大学,2007.

[4]郭春燕.贾樟柯与第六代导演的“平民化”审美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商业片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论商业片和艺术片的美学观念之异同
中国商业片创作的现状及思考
我们来看一些文艺佳片压压惊
人必其自爱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党员标准是什么?
女汉子的新标准
《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的商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