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低段语文的“素读”经典策略初探
2020-09-10赵禄琪
【摘要】 长期以来,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一个大难题就是识字教学中的少、慢、费力。“素读”经典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扩大识字量,让学生爱上读书,逐渐进入自由阅读状态,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素读”不回避考试,通过教材与素读经典课程的理性整合,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素读”经典,让学生不断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在宽松平和的氛围里,利用作品的声律气韵,将所读的内容作永久、终生的记忆,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始积累。
【关键词】 经典素读;歌诀乐读;小学低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5-0095-02
课题名称:基于小学低年级“素读”经典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课题编号:2018DXJKGB0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素读”经典是当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与深度激活。经典“素读”带给学生的并不是眼下的、短时的“快餐式营养”,而是着眼于儿童语文素养与发展潜能的奠定性工程。那何为素读?陈琴解释道:“素读”是一种读书方法,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的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这是我国古代私塾里常用的读书法。日本人把这种方法定义为“素读”法。国际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博士有一系列关于“记忆”研究的专著,其中有大量阐述“素读”的文字。[2]
实践出真知,教师结合自身四年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素读”经典的策略,阐述如下:
一、课程整合丰富内容
(一)開发校本课程,素读经典入课堂
小学低年段的语文课堂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把经典素读内容制作成校本课程,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每周带领学生素读经典,通过讲故事、演故事、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慢慢吸收经典的力量。
校本课程的制作,汲取了教师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新诗诵读》等等,每一本校本课程都有相应的录音,这个是学生识记经典的法宝。
(二)整合课本内容,巧妙拓展课外知识
部编教材融合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每教一册书,教师会把教材里涉及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整理出来,编成序号,然后查阅资料,进行课外拓展。以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为例:
第一课《春夏秋冬》的内容和小古文特别相似,因此,教师以此为契机,带着学生诵读朱文君的《小古文一百篇》,学生也因此爱上了小古文,并开始仿写小古文。第二课的《姓氏歌》,教师除了带着学生去认识其他姓氏,更多的是带动全班家长陪伴学生们去寻找姓氏背后的故事。每天的早读和课前三分钟成为学生诵读童谣和儿歌的黄金时间,也是班级最美读书声的时间。
二、家校联合积攒力量
(一)线上打卡诵读养成习惯
由于低年级学生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所以回家读书就成了学生们的家常便饭。如何读?怎么落实?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在经历了QQ打卡诵读、微信小程序打卡和喜马拉雅录音诵读尝试之后,教师和家长们商量使用武汉教育云平台的“家校帮”,每天打卡诵读,21天诵读小打卡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班级学生由刚开始的一半参与到最后的参与度达到百分之九十,读书热情空前高涨。
(二)线下亲子诵读激发热情
为了让家长也加入诵读经典的队伍里,教师尝试开展了一个学期的面对面诵读课程。诵读课程安排在周末,有意愿跟着诵读的家长带着学生们来到约定的地点,或者是社区活动中心,或者是郊外亭子里,或者是操场上,教师带着他们一句句读,让家长明白,素读经典并不难,带着学生们读经典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一个学期的经典素读实践打开了家长们诵读经典的兴趣大门,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经典诵读。
后期经过商量大家就把共读地点改在了QQ电话里,全班家长和学生们一起参与,教师退居幕后,家长和学生们轮流当主持人,主持当晚的诵读内容。大家一起诵读,偶尔举办诵读见面会。读书渐渐成为家长们周末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
三、“素读”经典开怀课堂
(一)吟诵法
吟诵是古人的一种读书方式,尤其适用于古诗教学。吟诵讲究规则——平长仄短入声促,低年级学生读书喜欢拖音,特别适合学习吟诵。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喜好吟诵,乐于吟诵。开口即诵,朗朗上口,皆是一种美妙。
《姓名歌》是教师教授给全班学生吟诵的第一篇文章,这首《姓名歌》里包含了全班学生的名字。古诗吟诵成为学生们的最爱,从五绝到七绝、从五律到七律,通过听取录音,模仿学习,学生们咿呀吟诵,怎一个欢字了得。教师还带领学生们吟诵现代诗歌。陈琴老师创造的吟诵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成为学生们安慰自己和家人的秘密武器,外国诗歌《四月》一问一答的吟诵形式更是成为学生们舞台表演必须呈现的一个节目。总之,谈起吟诵,班级的学生都能津津乐吟几首,吟诗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二)歌诀乐读
歌诀乐读是陈琴创造的一种新型读书方式,作为经典素读创始人,她将这种“以声节之”强调节奏的读书方式运用得出神入化。这种读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经典,而且“便于在有序的音乐节奏与律动中记忆经典,在神气情韵的流转中体悟经典精神,养成君子品性”。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歌诀乐读呢?引用于琮老师的观点[3]就是:
1.字音正确——字正腔圆读准音
2.文意畅达——疏通文意求畅达
3.节奏有序——因文据意调节奏
4.气韵流转——调控气韵穷阴阳
每一篇文章,在歌诀体的练习过程中,都会经过字音正确,文意畅达,文意畅达,气韵流转等几个步骤。学生在酣畅淋漓的感觉中边打节奏边诵读,岂不乐哉!
四、多样展示促进积累
(一)学期汇报
大量的诵读如果没有评价机制很难让学生保持长久的热情,而平时的展示朗诵,往往都是个别积极的学生展示诵读。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够在正式的舞台上展演,班级每个学期都会进行诵读展示。诵读展示的内容就是本学期所学内容,通过齐诵、小组诵读、个人展示、亲子展示、家长展示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每学期的汇报展示的观众就是家长,家长们每次参加了这样的班级活动,无不感慨学生们惊人的记忆力,同时家长们也更加支持班级诵读活动。
(二)以赛促学
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课本剧活动,创新出彩。从《亡羊补牢》到《三百千》,从《三味书屋》到《森林诗会》《时钟博物馆》,每个节目里融合了很多国学元素,每次展演都能荣获校级“特等獎”。
此外,班级平时排练的国学节目在东湖高新区演诵大赛上精彩亮相,多个作品荣获优秀古诗文演诵奖。
结缘省市电视台,提升积极性。2018年,教师和全班学生接受武汉广播电视吟诵专访。2019年2月,《诗经·木瓜》在武汉教育电视台播出,《诗经·小雅·鹿鸣》在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少儿春晚节目中播出,此节目被评选为“最佳表演奖”。
几年来,乘着武汉市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及校内外的各项比赛的东风,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家长们也越来越认可“素读”经典带给学生们的可喜变化。
(三)社会实践
访学黄鹤古迹,品味古诗古韵。2018年5月,在家委的组织下,学生组团去黄鹤楼研学。除了了解黄鹤楼,学生们还进行了诵读比赛。几十首古诗一一被展示,《老子》《大学》《声律启蒙》选段也被很多学生背诵。围观的游客驻足停留,还有一些其他学校的学生加入到展演的队伍中来,大家同台演出,有力地展示宣传了光谷学子的良好素养和风貌。
走进敬老院,感恩满怀情。2019年3月雷锋日,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们走进敬老院,给老人带来了感恩节目《木瓜》,获得了热烈的掌声,看到老人们那欣喜的笑容,让学生由内而外散发自信。
几年来,教师带着学生诵读了蒙学经典《三百千》和《弟子规》,全班学生会读全本《老子》5000余字,一半的学生可以达到会背的程度,《小古文一百篇》成为学生们的口头禅,还有《诗经》选篇,《日有所诵》等儿歌学生们也朗朗上口。学生日积月累,学习能力最弱的学生也可以自信地展示自己。最让人可喜的是,二年级的学生在作文周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相信这都是经典素读在学生们的内心慢慢生根发芽的结果,漫漫素读实践路,教师也会继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琴,华一欣.经典即人生[M].北京:中华书局,2011,(11).
[3]于琮.传统乐观的快乐传承——以古文诵读为例浅谈“陈琴歌诀乐读法”[J].小学语文教学,2018,(13).
作者简介:
赵禄琪,女,中小学一级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