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湖南婚俗变迁及时代特征

2020-09-10吴志凌高世军

今古文创 2020年5期
关键词:婚恋观

吴志凌 高世军

【摘要】 民国时期湖南婚姻习俗具有中西混杂,新旧并陈特点,婚恋观、择偶观、贞洁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湖南婚俗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渐变化和新旧杂糅的特点,具有婚姻缔结的规范性、两性婚姻的平等性、婚俗变迁的过渡性、婚俗改革的不平衡性等特征。

【关键词】 婚恋观;择偶观;婚俗改革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5-0057-02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民国湖南婚俗文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YBA074。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婚俗文书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BTQ043。

民国时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民国新旧婚俗交织在一起,往往呈现出中西混杂、新旧并陈的格局。近代以来,湖南人在革故鼎新的道路上尤其是婚恋变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随着政治变革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以及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民国时期人们的婚姻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年为反对买卖婚姻、包办婚姻等陈旧的婚姻,争取自由婚姻而不断努力,湖南人的婚姻观念也呈现出崭新的面目。

一、 民国时期湖南婚恋择偶观变迁

(一)婚恋观的变化。自由恋爱兴起,婚姻自主意识增强。传统结婚的目的是为传宗接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唯一的合法形式,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母或家长的安排。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逐渐接受新思想,青年男女开始追求自由恋爱和自由结婚,他们突破父母之命的藩篱,自主掌握婚姻选择权,婚姻也不再是延续香火为目的的两性结合,倡导个人本位主义。

(二)择偶观的变化。传统婚姻只与两个家族有关,当事人无法在婚姻结合中有个人的情感诉求与意志表达,婚姻除了族权至上,还强调门第相当,尊卑不婚、官民不婚、良贱不婚。民国以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把性情相投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更多地关注当事人本身而非门第。例如,民国初期的才女丁玲,为了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走向社会,寻找适合自己、性情相投的另一半,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三)贞洁观的变化。贞洁观是封建儒家伦理和历代王朝所倡导的,包括寡妇守节、烈妇守节、贞女守节、烈女殉节等,极为野蛮和惨无人道。秋瑾、唐群英、向警予、丁玲等一批革命女斗士用文笔、用鲜血向世人证明女性的尊严与权利,提倡男女平等、自由婚恋,批判传统的贞洁观。人们对贞洁观的态度由极力推崇到全面否定和批判,不仅抨击传统贞操观的片面性,还倡导男女同为天生,男女平等乃天赋人权,女子具有男子一样的地位,促进了两性关系的平等。

(四)离婚现象的兴起。在封建社会,妇女没有婚姻自由,也没有离婚权利,所谓离婚制度只能说是弃妻制度,男性可以一纸休书休了妻子,女性只能被动接受。自五四运动以来,各地离婚案件渐多,妇女提出离婚和再嫁的事情日益增多。民国初年,婚内女子以爱情的有无为前提而出走家庭的事件时有发生,典型的代表是是秋瑾离家出走赶赴日本留学。民国时期离婚自由现象的兴起是婚姻自由的重要部分,体现出近代女性对婚姻自由理解的深刻认识, 也是近代恋爱观、婚姻观进步的体现。

二、民国时期湖南婚俗变迁特征

湖南地区传统婚俗的核心依然为“六礼”,其基本模式并沒有发生多大改变。民国时期的婚俗则显示出新的时代特征,父母包办现象下降,报刊杂志开始出现证婚启事或征友启事,大城市开始出现了文明结婚和集团结婚仪式等。由于湖南地形复杂,文明结婚只流行于中部和东部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而偏远地区的农村仍然是传统的婚姻礼俗。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渐变化和新旧杂糅的特点。传统的婚姻程序极其复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个完整的婚姻礼俗包括婚前、婚礼、婚后三个阶段。婚前要进行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正式婚礼有拜天地、拜祖先、拜尊长、跨火盆、入洞房、坐帐、闹洞房、认大人、喜宴等等;婚礼后的拜庙、拜舅姑、回门等繁琐而耗时,至于结婚中的妆奁等铺张而奢靡,一般家庭很难应付。而民国时期推崇的集团结婚以“简洁,经济,庄严”为宗旨,反对铺张浪费,改变了传统婚俗的繁文缛节,新夫妇经社会局登记核准,在重要的节日由政府要人证婚,参加一个简洁的仪式就可成婚。与传统婚礼相比,集团婚礼节约费用,简约省事。封建社会在举行婚礼之前会先合八字,如果男女的八字不合,就算二人都很合适也不能订婚,造成了很多爱情悲剧,封建愚昧色彩浓厚,使社会上的痴男怨女增多。例如,永州府新娘结婚不穿红衣着青衣,一是保护私有财产,二是为了压鬼神,证明永州地区对鬼神之说的迷信相当强烈。民国以来,封建的婚姻缔结习俗、婚姻模式习俗、婚姻关系习俗和婚姻解除逐渐被人们淘汰。与此同时,新式婚俗事项悄然走进婚俗文化中。文明结婚、集团结婚的出现使婚俗呈现出现代化色彩。自近代以来,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习俗大量涌入,湖南地区在保留自身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习俗,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兼容性。1917年3月25日大公报第九版的《观剧联姻》,男女双方“交换相片而定婚焉”,反映了婚姻礼仪的简化及女子不再重视传统的订婚礼仪。民国时期新式婚礼盛行一时,民国传统婚姻在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及国内对婚俗变革的影响下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反映出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民国时期湖南地区的婚俗的变化具有不平衡性,城市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文明结婚集团结婚较为盛行,而农村和边缘地区文化相当落后,很难发生变化,始终遵循封建旧制旧礼,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持自己独有的婚姻习俗,不受外界影响。民国时期湖南婚俗变迁特征如下:

(一)婚姻缔结的规范性。民国时期政府颁布了法律法规对婚姻进行保护,这体现出了婚姻缔结的规范性。1930 年中华民国婚姻家庭法《民法典》颁布,代表了我国此时期婚姻家庭立法的最高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的转变。与此同时湖南省民政厅公布《女嫁男赘自由》《严禁早婚》等训令,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这些法规推动了婚姻的现代化进程。

(二)两性婚姻的的平等性。民国时期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一些知识分子追求男女平等,尤其是在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只有这样女性才能更好地演绎自己的角色。民国十四年,麻阳县妇女解放协会提出了“三不准”纲领:不准虐待童养媳、不准纳妾、不准丈夫打骂妻子。受西方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等伦理学思想的影响,新女性对传统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等封建伦理进行了猛烈抨击,倡导两性婚姻应该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批判夫为妻纲,认为夫为妻纲欠缺人性,对妇女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三)婚俗变迁的过渡性。民国新旧交替时期婚姻礼俗的变迁就包含着过渡性的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传统婚俗与新式婚俗交融,体现出一种新旧交替、土洋杂糅、中西结合的状态。在集体婚礼中,新娘身着白色的软缎旗袍,头罩白色婚纱,新郎身着黑色马褂和蓝色袍褂,胸前佩戴小花。仪礼的细节也体现了当时的文明结婚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四)婚俗改革的不平衡性。虽然政府大力提倡新式婚礼,但是旧式的包办婚姻与订婚习俗仍然占主导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地域上具有不平衡性。婚俗改革力度沿海城市强于内陆,内陆城市又强于乡村,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例如长沙地区举办集团婚礼的次数是整个湖南最多的。其次,不同阶层的婚俗变化也呈现出不平衡性。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商人、工人、教育者参加集团结婚的人数较多,农村地区几乎没有,这与文化程度和思想开放程度有关。最后,这种不平衡还体现在婚俗变革具有滞后性,即较为落后的方面。第一,湖南近代纳妾现象比较普遍,1941年在湘潭锦石乡的婚姻调查中,已婚12589人,纳妾者52人。第二,仍然存在童养媳,1921-1949年,据娄底地区石井乡谭家村统计,童养媳占40%。除此之外,湖南地区还存在典妻、生人妻、以鸡代婿等落后现象,由此可见,文明之风的覆盖面还很有限。

民国作为新旧社会过度与转型的时期,社会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由于西学东渐、新文化及五四運动的影响、政府的积极倡导以及近代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习俗与婚姻观念有了新的认识,追求自由恋爱、批判传统的贞洁观,离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提倡集团结婚,提倡节俭、简化仪式,集团结婚所具有的简洁性、经济性、庄严性、宽泛性和多样性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种由繁到简、由旧到新变化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民国时期湖南婚俗变革促进了婚姻伦理的现代转型,促进了两性的平等,虽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平衡性,但婚俗的变革为中国现代婚姻伦理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2]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3]储敖生.华夏婚书婚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4]赵长福.湖南近代的婚姻家庭[D].湖南师范大学,2005.

[5]李跃龙.湖南民俗的特征分区及其对社会进程的影响[J].求索,2005.

[6]盖志芳.民国婚俗变革研究[J].江汉论坛,2014.

作者简介:

吴志凌:男,文学博士,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书与档案学;高世军:女,文学学士,桃江县松木塘镇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学、民俗学。

猜你喜欢

婚恋观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关于当代高知女性婚恋问题研究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浅析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
平行研究视角下的《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之比较
大学生婚恋的伦理审视
日本近代婚恋观对中国创造社的影响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