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认同培养理论与实践
2020-09-10周文正
[摘要]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与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紧密相联,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认可、同意的情感倾向和亲近、接纳的心理归属。结合高中阶段新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其形成机制为: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行为。遵循政治认同心理机制,培育路径是:一、提升政治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外化政治认同;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潜移默化政治认同;三、培育中学生思辨品质,内化政治认同;四、践行政治参与,强化政治认同。
关键词:政治认同 培养理论 实践
新修订的中学政治课程标准为了贯彻立德树人指导思想,2016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四个要素,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构成,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政治认同”旨在培养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共同标识和魂魄。
一、政治认同的理论解读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认可、同意的情感倾向和亲近、接纳的心理归属。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心理倾向和态度,更是一种现实的政治行为,是政治活动实践的结果。所以,政治认同不仅关系到政治主观意识领域,还专属于政治实践的领域,是政治价值的接受过程和行为过程的統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政治认同作为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意识范畴,更是实践的范畴,其本质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的认同。
从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可知,政治认同表现为人们对政策、执政党、政府、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它们构成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层到高层的有序结构。具体来讲,政治认同的结构主要有:政治价值的认同,如:立场、理念、信仰;政治实体的认同,如:国家、政党、政府、民族等;政治工具的认同,如:法律、制度、方针、政策等。按其认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政党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政府认同等。各种认同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认同的核心是执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是基础性的认同,政府认同和政策认同是直接和表征的认同。政治认同的一般发生机制大致三个层级:一是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行为;二是从服从——认同——内化;三是从本能——情感——理智。
基于政治认同的一般属性,结合高中生所处的特定人生阶段,新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认为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上述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行为。
二、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1、提升政治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外化政治认同
“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
2、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潜移默化政治认同
环境不仅对人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对人的育状况及其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影响高中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环境主要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等。为此,要加强对高中生进行政治认同教育,就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环境来为政治认同教育服务。利用好国家良好的政治生态、清正严明的政治氛围、风清气正的政治风气等,使高中生获得对我国现行政治制度体系、方针政策、政治价值的认同;充分利用国家良好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增强高中生对我国现行经济制度体系、经济发展战略的认同。
3、培育学生思辨品质,内化政治认同
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存在,会导致学生对某些政治认知具有疑惑,对某些政治观点怀有异议,存在口是心非、知而不信的情况。要实现学生真实、理性、自觉、长远的政治认同,必须培育中学生的反思性批判能力,养成比较与批判的品质。当学生面对我国当下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方针政策、以及一些不良的政治现象时,教师要既要合情合理地说明理论本身的正确性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又要因势利导、事理结合,教会学生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4、践行政治参与,强化政治认同
政治参与是培育政治认同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之一。政治认同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其产生基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行为。如果只重视学生政治认知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政治参与诉求的实现,会削弱学生的政治认同。在政治多极化、信息繁杂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政治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政治参与渠道和方式,参与民主决策、参加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参与政治社团活动等。
总之,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是独立的,而是与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紧密相联,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系统把握。政治认同的培养要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统一,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政治认同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 周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