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10刘长慧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鉴赏课高中美术思考

刘长慧

摘要:美术是一门可视性艺术,它利用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元素、独特的创作技艺展现了一个唯美空间,在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在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延伸出的具有视觉美、艺术美、内涵美的独立体系。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使其增强民族荣誉感,将我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是摆在高中美术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文章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实践过程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课 实践 思考

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辉煌艺术成就是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之星,如绘画、刺绣、雕塑、陶瓷、建筑等艺术享誉海内外。而高中美术鉴赏课恰恰将这些艺术形式融合到一起,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其陶冶艺术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净化学生心灵的正向价值也逐步浮出水面。

一、课件导入,艺术传承

多媒体教学工具给高中美术鉴赏课提供了一个快捷、高效传播艺术形式的载体。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课堂应当充分利用视频教学工具,将一些历久弥新的经典美术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作品的形美、神韵产生共鸣,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美术艺术贡献一份力量。

1.享受视觉美,增强自豪感

我国古代绘画名家层出不穷,传世佳作难以细数,因此,古代绘画作品在美术鉴赏课中占据着较大比重。比较著名的画家及代表画作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唐代韩滉的《文苑图》、南宋李唐的《采薇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这些名家名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极高的艺术造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画作,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播放出来,然后让学生养成自主鉴赏的好习惯,并通过鉴赏能够总结出画作的中心思想,了解画家当时创作的历史背景,走进画作背后的情感世界。

比如,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该画作以浙江富春江为创作背景,画面用墨淡雅,线条流畅,山与水的布置巧妙得当、疏密恰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因此,该画作也被称为“画中之兰亭”,亦是我国的国宝级文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備,将完整的《富春山居图》以图片的格式播放出来,让学生认真鉴赏,寻找画作中的形美与神美。接下来,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针对这幅绘画进行讨论,教师选择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从画作中感受到黄公望将九十年的亡国之痛转化为一种个人情愫,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隐于山林而忘于江湖。一幅经典画作诠释出来的不仅仅是艺术的美感,同样也包含着一份家国情怀。学生在鉴赏类似的名家作品时,内心深处不禁升起一份民族荣耀感与自豪感,惊叹于我国古代名家的超凡技艺,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2.作品全景再现,艺术价值突显

通过制作教学视频的方式,可以将固定模式的美术作品转化成为三维立体形式,或者使艺术作品能够多角度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全方位欣赏艺术和智慧结晶,同时也将作品的艺术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我国的镇国之宝《司母戊大鼎》为例,如果学生仅仅依靠美术教材提供的图片,无法全方位观赏到司母戊大鼎的壮观与古代青铜器的精湛制造工艺。因此,教师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司母戊大鼎全景效果图播放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可以360度无死角地欣赏到司母戊大鼎的全貌。在学生鉴赏过程中,教师利用收集来的资料信息,向学生讲述司母戊大鼎的发现、发掘、保护始末。当年,为了保护司母戊大鼎的安全与完整性,经过数次辗转和掩埋,人们才能看到今天惊世绝伦的艺术品。通过讲授与鉴赏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惊叹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荣誉感与保护文物的使命感。

二、互动设疑,引发共鸣

高中美术鉴赏是探寻美、挖掘美的过程。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对某一件美术艺术品缺少基本常识认知,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表现出来的形态美、内涵美知之不多。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正确引导,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置一些与艺术品息息相关的课堂问题,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艺术发散与创新思维。

1.师生和谐互动,感知艺术之美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师应当营造师生和谐互动氛围,针对鉴赏对象,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专业美术知识。问题的难度应逐步加深,使学生能够逐步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常识,感受到美术艺术作品的形美、意美、神美。

比如,在学生欣赏《荷塘》《映日》《出水芙蓉》三幅画作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中国绘画如果按照题材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几大类?”当问题提出后,教师给学生预留出三到五分钟的思考与讨论时间,然后选择学生代表回答该问题。学生:“中国绘画按照题材内容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接下来,教师进入正式授课环节,将三幅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三幅画作的构图方式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个问题专业性较强,如果学生无法准确回答出最后的答案,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荷塘》这幅画构图奇特,运用了点、线、面对比的构图方式;《映日》运用了对角线构图方式,造险而破险;《出水芙蓉》则构图饱满,整个画面都被红花绿叶所占据。”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立刻对三幅画作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有了初步认知,然后带着好奇心走进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用心感知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与蕴含的美丽元素。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艺术修养

高中美术鉴赏课如果缺乏生动的讲解过程、逼真的演示过程、活跃的课堂气氛,会给美术鉴赏效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学生注意力涣散、学习态度不端正、鉴赏过程敷衍等。针对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出发点,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为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团队合作力量,学好美术鉴赏课。

以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首先将班级学生分为4~6个合作学习小组,然后提出相关的美术鉴赏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教师不能提一些与作品无关或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层层递进,逐步增大问题的难度。当讨论结束后,教师分别在每个小组当中选择一到两名学生代表负责回答问题,教师根据答案的准确性,分别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最后,对这幅作品进行全面解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在集体讨论当中获取更多的艺术灵感,为提高学生的美术艺术修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生活教学,美之根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由这段话可以看出,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果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将生活化理论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对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大有帮助。

1.寻找生活之美,走近民间艺术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艺术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刺绣、剪纸、泥塑、编织、年画等。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并将这些艺术类型记录下来,为开拓艺术视野、创作美术作品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素材。

此外,在美術鉴赏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精品,向学生讲授作品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形式的由来。以湖南湘绣的代表作《开国大典》为例,该幅巨著是由8名绣女历时14个月精心绣制的,场面宏大,构思巧妙,针法多变,质感强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收藏佳作。教师在讲授时,应针对湘绣的特点进行详细介绍,拉近学生与刺绣艺术间的距离,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刺绣作品当中探寻美、挖掘美,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2.创设情景游戏,激发鉴赏兴趣

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美术艺术的身影,像自然界的美丽画卷、公园与街边的雕塑、城市中鳞次栉比的建筑等,都属于美术艺术范畴。尤其是城市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具有潜在艺术价值的高端艺术品。为了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建筑风格,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情景游戏的方法,将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代表性建筑图片,利用互联网平台搜索出来,并按照国家进行细化分类,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伊丽莎白塔、俄罗斯的莫斯科红场、中国的万里长城、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 德国的勃兰登堡门等。然后选择10位学生代表,来到讲台前,每一位学生都代表一个建筑名称。此时,教师说出建筑所在国家的名称,听到国家名称的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迅速做出举手动作。接下来加大难度,每一位学生扮演两个建筑的角色,直到学生出错为止。最后,比较一下哪一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快,效果最好。

这种情景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游戏当中了解到了国外的一些代表性建筑。当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国代表性建筑,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进入鉴赏状态,对提高美术鉴赏能力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高中美术鉴赏课不仅符合新课改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的实践过程中,应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以学生为教学课堂主体,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快速提升欣赏美、挖掘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宏.“微型课题导引”:以鉴赏家的姿态学习——“审美人生教育”下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6):33-37.

[2]段湘华.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多元教学与考评机制研究[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

[3]李海鸥.浅谈高中美术鉴赏分层教学[ J].基础教育论坛,2018(8).

猜你喜欢

鉴赏课高中美术思考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改进与实践
课改新时期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鉴赏课之我见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