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优化设计研究
2020-09-10蒋丽芳
蒋丽芳
摘要:儿童立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儿童立场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照顾到差异,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有效地实现以学生为本。文章结合陶行知的相关观点,解读基于儿童立场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优化设计的相关细节,对教学问题深入剖析,由此分析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基本意义。
关键词:儿童立场 小学数学 教学问题设计 优化方案
在陶行知的观点中,开展教学活动就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有意义。陶行知提出了创造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具有创造力,努力发挥、强化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儿童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数学课程的构建者、数学文化的再创造者。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和水平,既贴近学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情感需要,又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发展规律。教学问题重点指的是学生在吸收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点、困惑点以及实现目标的障碍点,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诱因,应该正视教学问题的优化设计,制订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第一,提问作用的发挥远远不够,提问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问题设计随意,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第二,教学问题的提问模式较为封闭,没有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促進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第三,问题的设计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产生不了代入感,不能很好地理解问题。第四,教师依据惯性思维单向设计问题,虽有互动,但学生依旧处于数学课堂的被动地位,无法产生主动探究、思考的兴趣,问题设计在课堂上的效果大打折扣。第五,教师对问题设计的目标性考虑不足,单纯为了提问而设计问题,不能综合考虑问题设计带来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效果。
问题设计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预设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系列问题,旨在顺利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陈冠忠在《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问过多,提问时几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满堂灌变为满堂问;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提问对象只集中几个优生,而不顾及后进生,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过分关注教学进度,只注重结论,排斥求异思维,忽视思维过程。因此,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优化设计迫在眉睫。
二、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优化设计
1.依照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落实设计练习
问题优化设计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和综合性,要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学习中有了具体的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者协调发展,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1)确定具体的目标
在班集体中,应该积极关注教学问题的优化设计。但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需要优先考虑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问题,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比如,学习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时,教学目标可以循序渐进,对进度较慢的学生积极提问:“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理论上的差异是什么?请同学说明。”通过提问这类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启发,精神更加集中,让进度较慢的学生不断跟随着进度快的学生前进,逐步掌握知识点。拟定教学目标就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落实相应的行动,彰显出弹性规律和差异性特征。
(2)设计开放的问题
开放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多样化思考。比如,在学习“元、角、分”内容时,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设定教学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询问学生:“李华购买学习用品,拿着一元钱买8角钱的本子,店家应该找回多少钱?若是将角换成分,又是多少?”很多学生会积极开动思维,从自身的角度分析问题。在学生相互交流时,教师可以进行较为合理的补充与修正。
(3)落实层次性练习
在具体的练习中,由易到难进行合理过渡,学生可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比如,设置选做题和必做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也可询问他们想先做什么类型的题目,为什么这样选择。他们会依照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题目,由此可以了解其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不断巩固基础的情况下,学生又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做选做题,这样便能收获成功的快乐。
2.分析儿童认知特点,灵活进行练习实践
(1)练习模式合理转变
教学实践中,基于儿童立场可以做出细致的思考。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依照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组织相应的练习活动,对教材的题目适当增加或者是减少,由此完成科学的调整。保证题目更加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而稳步提升学习的效果。
(2)巧妙借鉴错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极易出现的错误,分析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使得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及时将错误转变为激励自己的手段。
3.根据儿童思维发展情况开展专项练习
(1)对比练习
教师应对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加以分析,借助教学问题的形式和相关的内容等展开合理对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相关的问题,强化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其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延伸练习
在数学练习中,需要积极概述知识内部之间的密切联系,完成对知识的迁移和有效的拓展。可以适当设计练习的方案,让学生主动分析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确保巩固新知识,温习旧知识,逐步完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3)挑战练习
在新课标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数学教学实践中,关于相关知识的阐述较为明确,教师需要积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练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能够激励学生思考和分析,对于提升他们的参与度有着较大的帮助,能够让其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本文明确基于儿童立场开展数学教学问题优化设计的意义,希望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积极于儿童立场做好教学问题的优化设计,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谷诗新.儿童立场:数学教学从这儿出发——追寻基于“儿童本位”的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8(10):3-4.
[2]刘素芳. 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4):77-79.
[3]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52-5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优化设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TJYKT19031。